纺织经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hong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江学者

博文

工具 精选

已有 7647 次阅读 2023-7-4 11: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工具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从小在农村长大,在田地里面“野”惯了,到初中之前放学了基本不看书,当然除了手电筒之外更没有其他家电可以像现在这样伤眼睛,到了这个年纪除了略微有点老花眼之外,视力检查都是1.5。所以对于“工具”这个名词和概念,还是停留在家里的钉耙、锄头、铁锹、榔头、扁担、箩筐等基本农具上。
       上了初中,教语文的老师说我们都要准备一本“新华字典”,并讲这个是工具书。这是第一次扩展了我的工具概念,书还可以成为工具?于是就“斥巨资”花了一元多钱到镇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了一本,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用字典和使用工具。后来学习平面几何时又买了圆规、三角尺和量角器,使用的工具种类进一步扩大了。看到物理老师演示电路试验、化学老师演示启普发生器实验,自己看到的工具也更多了。
       到了高中,工具种类没有扩大,使用工具的技巧却提高了。中英词典被翻得溜熟,各类物理化学实验基本手到擒来,甚至能代替老师来给同学演示。到了高考前夕,父亲还给我买了一块21钻的上海牌手表作为计时工具,这要一百多元,明晃晃的,真的是一件大家当。至今,这块手表还在我办公室抽屉里面,有时候拿出来把发条上好之后,还能走个一天一夜,计时准确。
       进入大学一年之后,又添置了一台日本产的“夏普”计算器,其实很多同学在高中时就用上计算器了。看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阶乘等计算结果瞬态显现,非常想知道里面的奥秘。发现计算器最多只能计算67的阶乘,之后就报错了,还终于发现这个计算结果显示出来有滞后,要有一个略微长的计算时间。当然,在大学看到了各类实验仪器和装备,这些当时可算是先进的工具在制备和测量各类纺织品上有很大作用,例如喷气织机、乌斯特条干仪、织物风格仪等,简直让我大开眼界。研究生期间,更是接触了微型计算机、各类软件,跟着姚老师到了更多的纺织企业。
       工作之后,自己组建实验室,购置各类研究工具。现在实验室的装备也算齐全,从材料制备、测试表征、建模计算等,成了一个系列。脑子里的想法,也能在研究生齐心协力下得以实现。论文发多了之后,常常在想,假如没有这些研究工具,我们又能做出什么结果来呢?大部分的硬件装备和计算软件都是进口,维修起来要花半个学期的时间。哪个研究生要事碰倒机器坏掉,那真是活该倒霉,维修的周期太长,要毕业的时间等不起。实验室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建立在这些国外的硬件仪器和计算软件之上。
       其实在国家层面,大家也都能注意到国家在推动大科学装置、大型国产软件等的研制。其实要研制一台仪器或者装置、一套软件,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巨大,而且还不容易写论文、出成果。一个教研人员在现今的考评制度体系下要从事上述这些软硬件工具的研制,无异于自取其亡。一个机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如何想周全这件事情,确实不易但很重要。试想,一套大的装置或者软件,要各个层面的零部件或者模块组合起来,而这些零部件或者模块往往都是进口,如何保证整个大装置或者工具的国产化或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这些零部件或模块哪个不来自于单一个体的辛勤钻研?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按照他的观点从人的起源给人下个定义,就是“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首先是制造,然后是使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在整个国家层面,需要大兴制造工具之风气,无论是硬件工具还是软件工具,这才是提升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举措。否则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科技进展,很难说不是浮云。“器不如人”的苦,已经吃得太多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184-1393980.html

上一篇:暑假
下一篇:纺织大师之六:Grosberg

15 张晓良 郭战胜 尤明庆 吴斌 李剑超 周忠浩 张士宏 张俊鹏 汪运山 李陶 郁志勇 吕建华 谌群芳 王安良 guest1216015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