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rde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zrdez

博文

也谈创新

已有 2827 次阅读 2013-10-18 09: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创新, 评审, 聘任

中国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强吗?

从某些指标(论文发表数量、论文被引频次等)上看似乎比较强,从对世界的原创性贡献(提出新的科学假说、建立新的理论、发现新的物种等)方面看又不强。看似矛盾的结果,原因何在?恐怕与指标的选择有关,量化考核在学术领域不见得好。

获得哪个级别(国家、省、市、机构)、哪个层次(特、一、二、三等)、哪种类型(科研、教学、转化)的奖励,这些在量化。

科研、教学项目,同样的在量化。

论文,SCI还是核心?SCI看点数,核心看一二三类的哪类。

专利看是发明专利吗?几项?

量化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员是激励,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但是考虑到学科专业的多样性,一刀切或者叫大一统的量化考核(用于年终奖发放、职务升迁等)无视了差异性和背后的深刻性。

量化也许是表象,内在的情况是政府、机构的部门给科研人员设置了太多的审批、检查、评比等,有了评审、检查和评比,部门就可以分配经费、资质等资源大显“神威”;然而正是这些审批等事项耗费了科研人员的精力,很大程度上,“逼良为娼”——在大项目上不格式化的大而空,你拿不动大项目;大项目不怎么监管,小项目指手画脚连出差做的士还是公交都要管。

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领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审批、检查和评比,甚至是不需要。政府部门监管学术机构,学术机构聘请同行评价科研人员。以任务为标准的学术机构岗位聘任,自然就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不一致——评上的二级教授只完成了四级教授的任务,那你只能拿四级教授的待遇;评的是二级副教授却完成了四级教授的任务,当然理直气壮的那四级教授的待遇。

减少科研人员的等级和待遇差别。助理教授(高校讲师)、副教授、正教授拥有相同的学术权力,从事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招聘科研秘书及博士后等研究人员组建团队、进行同行专家评审,是有利于创新的。不同职务的科研人员待遇相差10%到20%,同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平均水平(城市平均工资的3倍作用)。使出成果成为科研人员的内在需要,独立的自由的进行研究和传播研究成果,创新的氛围有了,对世界的贡献自然就有了,菲尔兹奖、“炸药”奖、图灵奖等不用挂在嘴上作为创新的副产物自会拥有。

给大四学生上课的时候,用某些中药生物技术类期刊的数据进行推演,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和期刊论文相同的结果,找同事来算也是如此。创新的基础是可靠,数据来源可靠,演算过程可靠;创新的进一步方是原创,原创的高级境界乃是深刻。

注:1译名这个咱中国别用直译了吧,按照形式逻辑来吧。中文名译成英文名,就名前姓后;外国人名译成中文,就给他姓前名后;免得用英文写的科研论文和新闻稿出现人名,弄半天才搞清哪个是姓。

2中国的大多数研究团队,大教授,小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后,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本科生,阵势大;国外的相当多研究团队,负责人(正、副、助理教授不在一个团队也叫小组,任一职务都可以做负责人),博后,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


[相关]缺乏创造的因素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92245-66028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2245-733885.html

上一篇:招研究生,211还是非211
下一篇: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权力与职责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