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选题与运动员 精选

已有 9254 次阅读 2011-10-18 08:20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选题, 运动员

    科研选题对于一个准备从事科研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句话糙理不糙的话:男怕入错行...。联想到运动员的职业,两者之间应该有很强的关联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踏入科研的大门的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是一旦获得了独立,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会有一定的自由度。可是到底怎么选择自己的方向呢?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多年,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需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一、根据课题的风格选择课题。运动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一样需要看这项运动对人的要求,比如,长跑需要体力和耐力相结合,而短跑就侧重于速度和爆发力。拳击需要力量和技巧,羽毛球和乒乓球需要技巧和灵活性。不同运动对运动员要求的不同,导致不同基础的人就要慎重选择。我们可以从运动场上看到,短跑运动,中长跑基本上被黑人运动员垄断。从运动员的生活条件看,我相信非洲国家的生活条件一般比中国还是差点的,但是这不妨碍肯尼亚等国家垄断中长跑。这就表明各项运动的要求不同带来的巨大影响。做科研也一样,不同的题目,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差别很大。科研课题如基础理论型,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分析能力,尤其是数学基础要特别好,并且身体要有较好素质,能够胜任长时间持续思考。做实验要求人能坐得住,细心,而且不怕失败。做长期课题好比跑马拉松,要有韧性,搞短跑,就要有爆发力,和非常良好的训练。这些对人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二、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课题。 没有自知之明,就不能有效的选择。有人说,只要遇到一个题目,不停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好结果,我不这么看。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活条件,受到的教育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形成的特色也不同。这些条件并不能保证我们适合做所有类型的课题。牛人如乔丹,打篮球最好,可是中间离开篮球几年,做的不如意,还是要回来打篮球,也才成就了他前无古人的伟大运动生涯。刘翔如果一直练习跳高,可能永远就是个二流的跳高运动员,但是转行跑110栏,也就造就了他的辉煌。跑10000米很厉害的人跑100米,可能连复赛都进不去。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积累下来的基础知识的深入程度,培养起来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自己适合的课题类型。
 
三、根据历史选择课题。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历史的了解也可能对科研的选题有重要的帮助。科学发展有自身的规律,违背了规律,那就等于自杀。一般情况下,一个重大的基础理论创新之后,不大会在相同方向上连续出现同样重大的突破。人类的智慧有其局限性,认识的突破需要长时间慢慢的集体积累。牛顿力学刚出现,是不大可能出现相对论,而同样道理,相对论的出现,就立刻指望突破他的局限,那也同样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运动员也一样,看看过去发生的历史同样可以指明一些方向。中国人在技巧性和灵活性项目上往往有较好的表现,而在力量型、速度型专一的项目上不太有机会突破,虽然其中的规律可以解释一些,但是不用解释也能够知道大概。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要轻易去练100米和西方式的拳击。
 
四、根据环境选择课题。大多数人是需要生活在自己出生的环境中,不会都移民到其他国家。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从事的运动是不一样的。在美国,橄榄球,网球,篮球是很热的运动,但是选择乒乓球和羽毛球可能不符合时宜。那样的话,连个锻炼的机会都没有。全世界乒乓球运动员都要来中国训练的原因也是如此。作为科研,我们同样要考虑,在中国的环境下,什么样的课题在这个土壤里能够长久的发展。短期来看,中国科研面临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服务于自身发展,二是培养人才。前者要求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后者要求培养中国的人才。对于国际上热门的课题,可以基本满足第二个要求,但是不见得符合中国的实际需要。最终,我们要做符合中国需要的课题。
 
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题。大多数人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题,但是一般是做不到的,因为这需要特别多的外部条件的支持,即便象数学一样的课题需要的外部条件较少,也同样不容易。如果想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题,那首先就要培养独立的性格,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同时,努力完成外部条件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模式走下去,或许一样能够成功。运动员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课题,但是大多数一样不自由。但是也有一些人搞一些大家不太做的运动,时间长了,也有人认可。比如,阿迪力,搞搞走钢丝,也火。
 
总的来说,选题是很多人的难题,也同样是我的难题。我经历了好几个大的方向的转移,希望今后不再转移。每次转移都要放弃已有的基础,面对新的问题,当然也同样有新的收获和机会。但是,根据课题的特点,自己的特点,历史的机遇,环境的特色和兴趣来选题,大体是不会错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6-497999.html

上一篇:科研需要的九种关键能力
下一篇:科学研究是否有国界

21 王加升 张玉秀 李凤廷 张俊鹏 于锋 唐小卿 吕喆 武夷山 逄焕东 赵凤光 罗汉江 施泽明 孙长庆 赵静 廖爱民 陈志刚 guoyanghuawu neilchau ahsys cas409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