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学研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精选

已有 16989 次阅读 2013-4-12 06:5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问题,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世界上被尊重,中国甚至提出了科学研究是发展的推动力,这把科学研究推向了中心的位置,但是关于科学研究,除了一些很具体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关于科学研究本身,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更没有得到清晰的结论。就我个人对科学研究粗浅的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讨论,否则科学研究可能会成为人类决策的一个重大失误。


问题一、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是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研究于300多年前开始兴起的时候,即便现在,大家都会说,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的规律,创造能够为我们人类所用的工具的一种手段。这个说法在过去300年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到了发展程度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科学技术研究如果仅仅是发现并利用自然为我所用,那说明人类还不满足于利用自然,在物质上似乎还有更高的要求。这和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的理论相冲突(当然并不是说马斯洛的心理学就绝对正确)。马斯洛的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保障和安全需求。科学技术在很大层面上能够带来丰富的物质保障,面对自然也能带来更多的安全。但是即便是安全感这样基本的要求,科学技术也并不能充分保证。现代的科学技术产生的大量杀伤性武器使得地球变得非常危险,说不定某个疯子启动了可以毁灭地球的行动,我们都将在刹那间消失。人类的最高需要是自我认可和自我追求,这些并不是纯粹属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范畴。如何达到在物质有了一定的保证之后,真正让人类能够有更多的幸福感,可能靠科学研究就显得单薄


问题二、科学研究的负副作用如何避免。在科学技术研究的早期,人类发现了自然的很多规律,尤其是经典力学的发现(是发现还是发明,有争议),使得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后来产生的化学工业和化石燃料工业带给人类的就未必是都是好的。现在看来,很多纯化学的东西对于自然界都有其破坏作用。农药、污染都是化学工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便是现在,好好地通信技术也因为病毒和黑客等原因变得不那么让人喜欢。这都是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中存在的大量反人类的行为。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有趋利的传统,所有的论文只论述所提理论和方法的优点,避而不谈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种带有倾向性的科学研究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科研,对我们短暂有用的东西,我们就喜欢,否则我们可能就会放弃。如果我们的眼光都很短浅,那么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一样带有短视的效应。这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为什么在过去100年没有诞生真正大的突破,仅仅是在科学原理的利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这些利用还带来了不可估量负面效应。


问题三、科学研究的边界在哪里。抛开人类来说,科学技术研究的内涵似乎可以无所不包,只要是存在的,似乎都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现在我们看到人类开始复制自己,克隆,大脑信息解读等,这些在某一个方面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似乎让人很可怕。如果克隆技术和大脑解读技术作为人类了解自己的手段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好的假设上,也就是人类都会正面的使用这些技术而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现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可以很轻易的改变地球,甚至毁灭地球。就好像北极熊不断地研究一种方法让冰融化一样愚蠢。 比如医学和生殖技术。人类一直不清楚医学的真正价值,总希望有一天可以发明什么病都可以治疗的技术和手段。延长生命是另一个有问题的科研方面。如果人没有疾病,那么地球就会因为资源枯竭自然死亡,如果人类都可以活上千年,地球也将因此停止运转。科学研究的边界必须得到有效的界定,不是什么都可以去研究,很多潘多拉的盒子还是不要轻易的打开,一旦打开,人类将无法控制自己的疯狂。一个地球还不够自己生活的吗?我们需要在毁灭了地球之后移民其他星球吗?这是一种不断地自我否定的疯狂行为。


问题四、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是否需要有限制。被商业利益的推动,科学技术产生的商品以前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就拿手机为例,很多大公司以6个月为周期在更新自己的产品,尽管从商业市场角度看,这是竞争的结果,可是从整个人类来看,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大量的稀有金属被浪费在旧有的产品中,大量的旧有产品形成了大量的不好回收的垃圾。一方面在浪费,另一方面还在破坏。也就是说,现在的所谓科学技术研究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带来的好处真的那么多吗?我相信大多数人并不认为如此疯狂的更新产品能带来越来越好的人类体验。人类的体验绝对不是简单的人机结合的舒适度,而是一种社会和个体感觉相结合的过程。科学研究被商业和军事绑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两者都是过度利用科学技术的典型。商业的过度利润追求将最终毁掉科学技术。而军事技术的过度发展不会让人类更有安全感


问题五、科学研究在人类存在中的地位问题。在人类面临饥饿的时候,科学技术研究是重要的,但是导致人类不幸福的原因却不是科学研究能够解决的。人类的战争都是资源的竞争,所谓的安全问题是人类的贪婪造成的,都是以牺牲一部分的利益而保证另一部分人利益为代价。科学技术研究并没有解决这些本质的问题,而是让这些问题更加尖锐。我们今天把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到了更高的问题,可能我们就忽视了我们更应该注重的问题。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如果人类最终都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相关的活动,那人类似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在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还必须更加重视人类智力的其他应用,比如文化、宗教、心理、伦理、哲学等领域的发展。如果认为科学研究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那就是科学宗教主义。


人类在享受科学研究带来的成果同时,还必须讨论科学研究的整体问题。需要讨论清楚科学研究的目标,否则就会盲目的发展;对于科学研究带来的副作用需要提高更高的高度,如何避免科学被负面的利用而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科学研究的边界也需要认真的讨论,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去研究或者以某种深度去研究;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尤其是产品技术更新的速度需要加以调控,而不是任由其疯狂的发展;科学研究给人到底能带来什么,科学研究对于人类存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个没有真正深入探讨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看似遥远,但是人类的疯狂发展已经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认真审慎的讨论这些问题,让科学研究变得可控,变得真正为人类服务,而非毁灭人类。


silong.peng@ia.ac.cn

2013.04.12 于台湾中央大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6-679406.html

上一篇:如何处理自己的直觉
下一篇:发表论文要先说服自己

29 吕喆 林中祥 罗汉江 孙学军 闵应骅 李伟钢 刘海猛 田云川 杨正瓴 李土荣 李汝资 吕增 唐常杰 肖建华 郑小康 陈冬生 武夷山 吴志民 郭卫 陈冠宇 应行仁 李成志 丁国如 刘慧颖 朱新亮 钟灿涛 小木虫 ddsers davido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