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对北欧地质的感悟(二)
热度 10 葛肖虹 2013-11-10 14:39
在理解北欧斯堪地纳维亚山脉冰川地貌之前,需要对冰川地貌和冰川流动时对山谷的刨蚀作用做一些科普。山岳冰川存在于雪线以上的山顶,海拔一般在 2000 米 以上,冰川多半存留于冰斗,冰川依重力向下流动称冰舌,冰川向下流动时裹挟着大量被刨蚀的岩石碎块,从山上向下在重力驱动下沿着山谷缓慢流动成为冰川流,而这些裹 ...
1873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10
华北地区构造地貌形成、古人类迁徙与“泥河湾人”
热度 16 葛肖虹 2013-6-13 11:02
(一) 华北地区构造地貌的形成 早更新世晚期( 0.9-0.8Ma ) 青藏高原的末次快速隆升,影响到我国西北挤压型盆 - 山地貌的形成以及蒙古高原、山 - 陕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形成,同时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武陵山的地形阶梯带和与之相对应的重力梯度带实际上也应该是早更新世晚期( ...
14674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6
父亲,为我国戏剧事业奉献了一生
葛肖虹 2013-4-16 23:38
4 月 15 日 上午在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召开了 “纪念葛一虹先生诞辰100周年暨文集出版研讨会” ,葛一虹先生,作为中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戏剧史家、出版家,新中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和话剧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今年是葛老百年诞辰的日子,同时也是 《葛一 ...
87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隧道工程中基础地质研究的意义
热度 10 葛肖虹 2013-3-29 22:22
下图是西阿尔卑斯岩石圈剖面,这是欧洲地质学家三维地质填图的成果,属于阿尔卑斯若干经典地质剖面之一。阿尔卑斯山和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同属新特提斯洋闭合,南、北大陆晚新生代碰撞形成的造山带。欧洲地质学家对阿尔卑斯山已有百年以上的研究历史,如下图这样的三维地质剖面90年代以来已 ...
906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10
我的新春献礼
热度 15 葛肖虹 2013-2-22 13:13
我的新春献礼
岁末大女儿一家带着可爱的外孙女从深圳回来,小女儿一家带着一岁多活泼可爱的小外孙从南城过来,春节一家人就在其乐融融的亲情中过去。随着学生们真诚祝福的短信浪潮,新的一年我也开始向 75 岁进军了。十年前同伴们还称我是“不要命的爬山虎”,现在右腿关节已经劳损,心脏病、高血压已经警告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 ...
6392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5
学术精英与地学教育
热度 15 葛肖虹 2012-8-4 18:32
7 月 15 日 和我的学生杨振宇通话时他告诉我第二天在科学院学术会堂有个会,是由科学院地学部组织的第九次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题目是“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有几位院士和年轻的科学精英做报告。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 7 月 16 日 一早几经辗转找到了科学院学术会堂,那是一座白色哥德 ...
75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5
天山雪莲和戈壁沙柳
热度 15 葛肖虹 2012-1-19 13:59
天山雪莲和戈壁沙柳
春节快到,朋友寄来贺年的照片——天山雪莲。 真是美煞人了,冰晶玉洁傲然挺立在天山冰川之上,不怕严寒冰冻、不怕狂风暴雪、静静地挺立在山岩之中 …... 且不说她神奇的药用价值,仅此就让人肃然起敬。 &nb ...
10501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5
谈谈地学的创新
热度 25 葛肖虹 2011-5-8 23:19
最近到南京参加 4 月 11 日 ~ 13 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 全国 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 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 600 多人,年轻人居多,尤其硕士、博士,可谓盛会。我、万天丰教授和钟大赉、马瑾院士等七十多岁者已近成孑遗,我的学生张培震、刘俊来、赵越、杨振宇、肖文交、李三忠、赵国春等一批中 ...
9533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5
我学生的学生——谈谈研究生的悟性
热度 1 葛肖虹 2010-12-12 01:10
今年 6 月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毕业答辩时我的学生 刘俊来 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六个学生毕业,请我当主评。 刘俊来是长春地质学院 1978 届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振陞 和张秋生 教授,在变质构造、显微构造方面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毕业后留教研室给我助过课,后来去德国、日本留学高访,在小构造研 ...
14113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
“遨游环宇,光耀苍穹”:记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
葛肖虹 2009-9-13 10:50
今年 3 月 6 日是刘东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但所有熟悉刘先生人格和业绩的人们对他的思念和崇敬却与日俱增,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所举办的隆重而温馨的纪念会。为了弘扬他对人类科学的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把 19 ...
786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