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华大学校庆之际,朱鎔基直言不讳地说:“这房地产(问题)根子就是房改政策错误”、“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见《凤凰周刊》2011年第15期)这段话可谓一针见血,击中要害。
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1998年开始住房改革。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公有住房,所
以尚无房价上涨的问题。在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1998]23号文件中指出:“(1)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2)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3)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在其后的6年间,房价比较稳定的,平均每年仅增涨3.7%。(《中国统计年鉴-2010》)这个数据还证明,分税制对房价没有什么影响。
房价是什么时候开始猛涨得呢?是2004年,但分税制的政策并无变化。那么,为什么房价会从此开始猛涨呢?答案是,因为这一年有二个重大的政策性变化,对房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一个政策是200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003]18号文件。这个文件指出:“(1)要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3)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这就意味着1998年确定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政策改变成了“以市场化商品住房为主”的政策。第二个政策是2004年土地出让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大力推行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这2个政策变化可非同小可。房价从此急剧增涨。2004~2009年6年间,平均每年增涨20.3%。并且呈指数函数增长,即随着时间后移,房价增长速度愈来愈快。(《中国统计年鉴-2010》)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是错误的。显然,土地垄断就意味着没有竞争;不纳入预算全然谈不上监督。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实行以市场化商品住房为主的政策,房价不飞涨才怪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8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