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牧地的植被类型

已有 13006 次阅读 2012-6-16 18:11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草原, 荒漠, 冻原, 灌丛, 草丛

 

关键词:草原;荒漠;冻原;灌丛;草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疏林

 

    牧地(rangeland)是以生长各类饲用植物为主,可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草原、荒漠、冻原、灌丛、草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等植物地理学中的植被类型,以及由不同乔木种类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疏林植被。其中,草原、荒漠为原生的水分地带性植被;冻原为原生的热量和水分地带性植被;草丛为次生的水分地带性植被;灌丛通常为次生的水分地带性类型,亦有原生的垂直地带性类型;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为具有不同程度热量地带性特征的隐域植被,而位于山地林线之上的草甸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

 

()草原(semiarid zonal grassland)

草原为原生的地带性植被。分布于水平地带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或高原和山地的半干旱和半湿润的垂直地带。植被以多年生旱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其建群种通常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

世界各地的水平地带性草原,尽管降水量相差较大,初级生产力差别悬殊,但其共同特征是,每年都有一个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干燥度较大的时期;季相变化明显;属于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与此相适应,其优势植物通常叶片较小或狭窄,具有旱生结构,根系发达。

草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除生产大量的饲用植物外,还拥有药用、食用、纤维等多种经济植物及珍贵动物;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具有减轻风蚀,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发育等自然保护功能。

依据分布地区的热量条件及其优势种的温度生态型,可划分为热性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三类。前二类为水平地带性植被,后一类属于垂直地带性植被。

1热性草原(tropical zonal grassland) 

热性草原亦称热带稀树草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干燥地区,以热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散生有耐旱、矮生木本植物。

其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全年气温高,降水量较多;具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交替,旱季降雨少,蒸发量大。与此类气候相适应,群落的层次结构简单,草本植物通常植株高大;叶狭而直生,具旱生结构;木本植物矮生、粗壮、多分枝树皮较厚,叶小而坚硬或退化;藤本植物非常稀少;没有附生植物。土壤类型以草原红棕壤为代表。

热性草原大致出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面积以非洲为最大。此外,大洋洲、南美洲和东南亚亦有分布。其初级生产力一般较高。因分布地域不同,其优势植物种有所差异。

热性草原按其分布区域,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主要类型区:

1)非洲热性草原savanna):主要出现在非洲中部,大约在南纬100~北纬200之间;从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到东海岸,呈带状分布。代表性植物属:草本有须芒草属、狼尾草属、黍属、黄茅属;木本植物有金合欢属、猴面包属等。

2)澳洲热性草原mallee):主要分布区域为澳洲大陆北部。代表性植物属:草本为须芒草属、黍属等;木本植物为桉树属、木麻黄属和金合欢属等。

3)南美热性草原campo):主要分布在巴西中部、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地,代表性植物属为三芒草属、须芒草属、雀稗属和黍属等。

2.温性草原(temperate zonal grassland) 

分布于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带,以温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通常以多年生丛生禾草为建群植物,亦有以菊科、蔷薇科、唇形科、莎草科等草本或半灌木、小灌木为主的群落。分布区的气候干燥,夏热冬寒,雨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相变化明显;主要土壤类型有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

温性草原植物的叶子较小,叶片往往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发达,根系较深;多为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以营养繁殖为主。

温性草原按其分布区域,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主要类型区:

1)北美温性草原prairie):主要分布在西经9001100,北纬300550之间;从加拿大南部,经美国中部到墨西哥北部。代表性植物属:格兰马草属、针茅属、须芒草属、野牛草属和冰草属等。

2)南美温性草原pampas):主要分布在南纬300400之间,东起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西至安第斯山麓。代表性植物:潘帕斯草、针茅属和早熟禾属等。

3)欧亚温性草原steppe):主要分布在北纬300550之间;从多瑙河下游,向东延伸,横贯中、西亚,经蒙古,到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经向绵延近110度。代表性植物属:针茅属、羊茅属、隐子草属和蒿属等。

我国的草原属于欧亚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此外,亦出现在西北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中。

根据建群种的温度生态类型,可区分为中温性草原与暖温性草原二类。中温性草原主要分布于地处中温带的东北、内蒙古等地,代表植物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戈壁针茅、羊草、羊茅、冷蒿等暖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地处暖温带的华北、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代表植物有白羊草、长芒草、野古草、黄背草等。

根据建群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又可将欧亚温性草原划分为如下三个亚类:

①温性草甸草原temperate meadow steppe

分布在半湿润地带,以中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和根茎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中生和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见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在与森林交错分布的地区,呈现为落叶阔叶林与草甸草原群落的镶嵌体,即森林草原景观。此外,在温性典型草原地带的丘陵阴坡、谷地和山地草原带的上部亦出现草甸草原。

草甸草原属于气候比较湿润、种类组成比较丰富、生产力较高的一类草原。建群植物主要有贝加尔针茅、羊草、白羊草、小尖隐子草、线叶菊等;山地草甸草原的常见优势种为羊茅、、新疆早熟禾、吉尔吉斯针茅、窄颖赖草等。土壤主要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富含有机质具团粒结构,肥力较高。

目前,温性草甸草原大都已被开垦为农田,成为生产粮食的主要基地。

②温性典型草原(temperate typical steppe)

又称为干草原或真草原。分布在半干旱地带,以典型的旱生型多年生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较多数量的中旱生植物和少量中生植物。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多为丛生禾草,但某些地段亦出现以旱生的根茎禾草、小灌木和半灌木为主的群落。常见的优势植物种有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沟羊茅、长芒草、冰草、糙隐子草、冷蒿等。代表性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③温性荒漠草原(temperate desert steppe)

分布于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以旱生型丛生小禾草占优势,并伴生有大量强旱生小半灌木和小灌木。为温性草原中较为干旱、种类组成简单、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一类。标志层片为强旱生小半灌木。优势植物主要为戈壁针茅、小针茅、短花针茅、沙生针茅、东方针茅、高加索针茅、无芒隐子草等。土壤主要为淡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

3.高寒草原(highcold semiarid zonal grassland)

分布在高山和高原的半干旱地带,是以寒性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或小半灌木占优势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

高寒草原分布地区的气候寒冷、相对比较潮湿、日照尤其是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极大。主要建群种类为寒性旱生型的针茅、苔草、羊茅和蒿等属的植物;通常植株低矮,叶片小而卷曲、密被茸毛,气孔凹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土壤主要为高山、亚高山草原土

地球上的高寒草原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中西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带。此外,在天山、昆仑山和祁连山等西部温带干旱地区的高山地带亦有分布。

按照建群种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高寒草原可分为如下三个亚类:

高寒草甸草原:群落以耐寒的中旱生或旱中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代表种为丝颖针茅等。

②高寒典型草原:群落以耐寒的旱生型多年生草本或小灌木为主,代表种有紫花针茅、青藏苔草、藏沙蒿等。

③高寒荒漠草原:群落以耐寒的强旱生型多年生草本和小半灌木组成。代表种为垫状驼绒黎、紫花针茅等。

 

(二)荒漠desert

荒漠为原生的水平或垂直地带性植被;为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半乔木或肉质的仙人掌类占优势的稀疏植被。地面以裸露的基质为主,植被盖度往往在10%以下,即使高者也低于30%群落种类贫乏,植物根系发达,叶片小而质厚,有的叶子退化;植株高度一般高仅815厘米;其生产力较低。

荒漠植被主要由藜科、蒺藜科、菊科、仙人掌科、龙舌兰科、蓼科、柽柳科、麻黄科等科的植物构成。

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气候极度干旱,年降水量通常少于250毫米,有些地区不足50毫米,而蒸发却十分强烈。土壤为是各种类型的荒漠土。属于脆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依据地面基质,可将荒漠划分为:粘土荒漠、壤土荒漠、砾漠、石漠、沙质荒漠(沙漠)、盐生荒漠和雅丹等。

依据分布地区的热量条件及其优势种的温度生态型,可把荒漠划分为如下三类。

1.热性荒漠tropical desert

热性荒漠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按照其分布区域,可将热性荒漠划分为如下五个类型区: 

1)北非-中亚热性荒漠:从非洲北部的大西洋岸起,向东经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伊朗、阿富汗,印度到巴基斯坦;包括撒哈拉大荒漠、,阿拉伯大荒漠、中亚大荒漠;为世界上最为广阔的荒漠区域。其优势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多年生植物多小叶硬叶、刺叶、退化叶、肉汁叶。此外,还有不少春季短命型和夏雨型的一年生植物。

2)南非热性荒漠:分布与南非的西南部。其中,位于西海岸的纳米布荒漠为极端干旱区;南部的卡鲁荒漠有季节性降水,发育着肉质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荒漠群落。以松毛菊属、芦荟属、大戟属为代表。

3)澳大利亚热性荒漠:分布在澳洲大陆中西部,从北向南分布有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大沙漠。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盐土荒漠,以藜科的肉汁植物为代表。沙土上,以叶子坚硬的双稃草属等为特征。

4)北美热性荒漠: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向南延伸到墨西哥北部;通常为肉质刺叶灌丛荒漠,优势植物以肉质的仙人掌属和龙舌兰属为代表。

5)南美热性荒漠:分布面积较小,出现在南美大陆东海岸的智利和秘鲁,主要是沙漠荒漠和盐生荒漠。

2.温性荒漠temperate desert

分布于温带干旱区,以温性超旱生型小灌木、灌木和小乔木占优势。群落种类组成以黎科的属种最多,此外蒺藜科、柽柳科、菊科、豆科、麻黄科等也占相当比例。其主要特征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很大,日照强烈,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和沙尘;植物种类贫乏,植株低矮稀疏,叶片坚硬细小,根系发达;初级生产力很低;土壤为棕漠土、灰棕漠土和灰漠土,其生物累积过程很弱;缺乏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富含石灰、石膏或盐分,土层薄,质地粗糙。

由于荒漠生境十分恶劣,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简单,营养级少,所以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极易遭到破坏,必须谨慎对待,维护其生态平衡。

依此其分布区域,可将温性荒漠划分为如下三个类型区:

1)亚洲温性荒漠:地处亚洲内陆,从里海东岸向东,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直至中国和蒙古,范围广阔。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与甘肃的北部、青海的盆地等西北各省区。其中,塔里木盆地为干旱的核心,其内部降雨量少于25毫米;向外围雨量逐渐增加。

根据热量条件,又可分为二类:①中温性荒漠:主要分布在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优势种以绢蒿、硬刺沙拐枣、白杆沙拐枣、盐生假木贼、小蓬等为代表;暖温性带荒漠:分布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东疆的哈顺戈壁、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的阿拉善高平原;主要优势种为红砂、绵刺、霸王、川青锦鸡儿、驼绒藜、珍珠猪毛菜、膜果麻黄等。

依据建群植物的生活型,亚洲温带荒漠可分为: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按其生境,又可分为典型灌木荒漠、草原化灌木荒漠和沙生灌木荒漠。③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根据种类组成与生态特征,又可分为盐柴类荒漠、多汁盐柴类荒漠和蒿类荒漠。

2)南美温性荒漠:出现在大陆东部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优势植物为垫状旱生灌木、低矮的仙人掌类植物和硬叶禾草。

3)北美温性荒漠:面积较小,分布在北美洲中纬度地区的西部。

3. 高寒荒漠(highcold desert

分布于高山和高原的干旱地带,以寒性超旱生型的垫状小半灌木为主,并伴生有一定数量的莲座状或垫状草本植物。为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

高寒荒漠是亚洲大陆高山和高原最干旱的代表植被,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分布区的气候非常寒冷和极端干旱,全年没有无霜期,皆为固体降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十倍至数十倍;景观十分荒凉,植被相当稀疏,多裸露地,群落结构简单,草层很低,叶片密被绒毛或肉质化。植物种类十分稀少;初级生产力极低。主要优势植物为垫状驼绒藜、高山绢蒿、藏亚菊、粉花蒿等小半灌木,土壤主要为高山、亚高山漠土。

高寒荒漠既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变成裸地,恢复极其困难。因此,对其应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辅。

 

(三)冻原tundra

冻原亦称苔原,是以极地或高山寒性小灌木、多年生草本、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低矮植被类型。属于原生的水平地带性或垂直地带性植被。植物种类贫乏,具有耐寒适应的解剖特征。低等植物以苔藓、地衣为代表,草本多为莎草科、禾本科、毛莨科和十字花科等,木本植物以杜鹃花科和杨柳科等常见。群落生产力低。

冻原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风大;降水量虽少,往往不足200mm,但由于蒸发量很低,所以大气仍较湿润。土壤为冰沼土。

按其地带性特征,可分为二类:①极地平原冻原。分布在寒温性针叶林的北部。由南向北,依次出现:森林冻原(森林向冻原的过渡地带)、低矮灌木冻原、苔藓与地衣冻原及冰丘冻原;②山地冻原,分布在山地垂直带的上部,再向上则为高山冰雪。

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将冻原划分为:粘壤土冻原、砂质土冻原、泥炭土冻原等。依据建群植物,可划分为:藓类冻原、地衣冻原、草本冻原和木本冻原。

按照冻原的分布区域,可划分为如下三个主要类型区:

1)欧亚大陆冻原: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端及其邻近岛屿的大片地区。西伯利亚北部为全球面积最大的冻原区。在亚洲东部,主要为山地冻原。

2)北美冻原: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北部的群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及格陵兰没有冰雪覆盖的地区。分布最广的是地衣冻原。

3)南美冻原:分布范围狭小,仅见于南美南端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

冻原是极地动物和驯鹿的良好牧地。

 

(四)灌丛shrubs

以中生型或旱生型灌木占优势,盖度大于3040%的植物群落,通称灌丛。

灌丛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地中海沿岸的灌丛类型最为有名。在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中,不占显著地位,通常为次生植被。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中,往往出现原生的灌丛植被类型。

依据植物的生活型,可将灌丛分为四类:落叶阔叶灌丛。建群植物主要冬季落叶的阔叶灌木,如:锦鸡儿、蔷薇、绣线菊、胡枝子等属以及栎类植物;②常绿阔叶灌丛。建群植物主要为檵木、杜鹃、铁仔、荚蒾等属的植物;③常绿针叶灌丛。建群植物主要为圆柏和刺柏属植物;④常绿革质叶灌丛。建群植物主要为杜鹃属植物。

落叶阔叶灌丛,又可依据热量条件分为:高寒、温性和热性三类:高寒落叶阔叶灌丛。在中国,分布于西部高山地区,由耐寒的中生型或旱中生型种类组成。②温性落叶阔叶灌丛。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的山地、河谷、沙地和盐碱地;建群种大多为温性旱生和中生型种类。③热性落叶阔叶灌丛。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五)草丛(hassock)

在森林植被反复遭到破坏之后,所形成的以中生型或旱中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并混生一定数量灌木和丛生乔木的次生植被类型。因为群落中往往出现少量较矮的木本植物,所以亦称为灌草丛(shrub hassock)。在某种特殊生境下,如海滨,亦可出现原生类型。

草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地带,其群落成分复杂,种类多样。

按照分布区的热量和大气湿度条件,可将草丛分为四类:

1)暖温性半湿润型(灌)草丛:出现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此类(灌)草丛,其代表植种类:草本植物为大油芒、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等,木本植物为荆条、酸枣、胡枝子等。土壤为棕壤与褐土。

2)暖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出现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和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此类(灌)草丛,其代表种类:草本植物有五节芒、芒、白茅、金茅、旱茅、刺芒野古草等,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栎类、桃金娘、继木、火棘等。土壤为黄棕壤、黄壤和红壤。

3)热性湿润型(灌)草丛:出现于南亚热带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的季雨林、雨林区。分布在中国的此类(灌)草丛,其代表种类:草本植物为青香茅、纤毛鸭嘴草、蜈蚣草等,木本植物为刺葵、坡柳、野牡丹等。土壤为砖红壤和赤红壤。

4)热性干旱型稀树(灌)草丛:出现于热带较干燥的地区或亚热带的干热河谷。分布在我国云南高原干热河谷底部的此类灌草丛,木本植物层片显著,代表种类有虾子花、番石榴、厚皮树、木棉、银柴等,草本植物为扭黄茅、华三芒等。土壤为燥红土。分布在美国、墨西哥的卡帕拉常绿硬叶(灌)草丛亦属此类。有的学者将热性干旱型稀树(灌)草丛划为热带稀树草原植被。

目前,土层较厚、坡度较缓地段的灌草丛,多已开垦,种植农作物或人工牧草。

 

(六)草甸(meadow)

以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以富含腐殖质的草甸土为特征的植被类型。草甸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生长茂盛,覆盖度较大,初级生产力较高;生活型类型多样,通常以地面芽植物占优势;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蔷薇科、菊科、豆科、蓼科等植物。土壤湿润,含水量较多,富含有机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

草甸可出现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植被带内,一般是非地带性的隐域植被。但是,其种类组成与地带性气候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的草甸,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特征。位于山地林线之上的草甸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其形成和分布一般不受地下水的制约,而与大气降水和空气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草甸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据热量条件划分

可将草甸分为寒性草甸、温性草甸和热性草甸三类。

1)寒性草甸cold meadow):以寒性中生性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在寒带的湿冷生境下,可形成典型的寒性草甸,见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地;在高山或高原地带,可出现山地寒性草甸。

2)温性草甸temperate meadow):分布在温带地区,以温性中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3)热性草甸tropical meadow):出现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以热性中生型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2.按照生境的基质条件划分

可将草甸划分为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水泛地草甸和盐生草甸四类。

1)典型草甸(typical meadow):亦称真草甸。以中生型多年生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为主的群落。土壤为排水良好,湿度中等的草甸黑土。其中分布在森林边缘及其向草原过渡地带的典型草甸,地带性特征明显。在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或山地垂直带中出现的典型草甸,为隐域植被。依据建群种的生活型,又可分为根茎禾草草甸、丛生禾草草甸、苔草草甸以及外貌华丽的杂类草草甸等。

2)沼泽化草甸swamp meadow:以湿中生型草本占优势,并伴生有较多的湿生植物。多由喜湿的莎草科和杂类草占优势。为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通常出现在湖滨、山间盆地、高山冰川的前缘等地段。常见的类型有:嵩草、苔草、扁穗草和针蔺沼泽化草甸等。土壤为暗色草甸土。为湿地的一个类型。

3)水泛地草甸waterfront meadow):分布于河流沿岸和湖周,以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群落。土壤为冲积草甸土。亦为湿地的一个类型

4)盐生草甸saline meadow:群落主要由适盐、耐盐和抗盐的中生型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低地及河滨的盐碱化土壤上,类型为草甸盐土。植物具有适应盐碱化土壤的各种生理机能和形态解剖特征。依据建群种的生活型,又可分为丛生禾草、根茎禾草、莎草、杂类草和一年生植物盐生草甸等。

在欧亚大陆,以芨芨草为建群种的草甸,是盐生草甸的代表性群落,分布很广。

草原地区的草甸,随着土壤水分的改变,可能发生演变。当水分增加时,可变为沼泽;当水分减少时,可变成草原;在某种环境下,当土壤盐分增多时,可演化为盐生草甸。

3.依据地貌条件划分

可将草甸划分为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三类。

1)低地草甸lowland meadow:在土壤湿润或地下水丰富的生境下,以中生性、湿中生性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群落。常出现于低洼地、河漫滩、湖泊周围、水泛地和滨海滩涂等地段。土壤主要为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白浆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和碱化草甸土等。有的为湿地的类型。

2)山地草甸mountain meadow):以丰富的中生型多年生草本为主的草地类型。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上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甸土、山地黑钙土和山地黑土等。

3)高寒草甸highcold meadow):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带冷湿条件下,以寒性中生型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植物群落。通常出现在林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依据建群种的生活型,又可分为嵩草高寒草甸、苔草高寒草甸、丛生禾草高寒草甸、杂类草高寒草甸等。

高寒草甸主要见于青藏高原东部及亚洲中部高山地带。属于高原寒带、亚寒带湿润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充沛、风力大,太阳辐射强等特点;植物组成简单,植株低矮,被茸毛,外貌单调;根系相当发育,盘结成草皮;多以密丛型、短根茎的小型嵩草占优势,群落生产力较低,但营养价值较高。土壤为高山、亚高山草甸土。

4.按照建群种的生活型划分

可分为丛生禾草草甸、根茎禾草草甸、苔草草甸、杂类草草甸等。

草甸的牧草种类丰富,草质优良适口,产草量较高,为优良的放牧场和刈草场。同时是良好的宜农地资源和经济植物产地。 

 

(七)沼泽(swamp)

地表浅层积水或土壤过度湿润,土壤有泥炭层或有明显潜育层,以沼生和湿生植物种占优势的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亦为湿地类型之一。群落主要由莎草科、禾本科、藓类和某些木本植物构成。其重要解剖特征为通气组织发达,根系通常生长在水中或湿透的土壤中,而茎叶挺出水面。土壤为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泥炭沼泽土和泥炭土。

沼泽广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的寒温带;在森林地带和冻原地带较为发育。在亚洲西西伯利亚的低洼地,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中国沼泽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沼泽虽为隐域性植被,但群落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程度的热量地带性特征。

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沼泽分类系统。通常,按照沼泽土壤中泥炭层的发育程度,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湿地二类;后者有较厚的草根层,而无泥炭积累。根据土壤和积水的化学性质,还可把沼泽分为淡水沼泽和盐碱沼泽二类。

依据沼泽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营养条件及其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可将沼泽分为三类:

1)草本沼泽herb swamp):又称富养沼泽,是沼泽发育的初级阶段。植物以苔草和禾草占优势。多出现在地势平坦的低洼地、地盆地与河漫滩。土壤水分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多种混合补给;土壤水分中富含矿物质,纯灰分含量一般大于7%pH值为5.67.0,多呈微酸性和中性。种类组成较丰富,覆盖度大,生产力高。是典型的低位沼泽。

此类型沼泽是中国沼泽植被的主体,遍布各地,其中在青藏高原的若尔盖和东北的三江平原较为集中。建群种主要有莎草沼泽的木里苔草、毛果苔草、乌拉苔草等多种苔草及水葱,禾草沼泽的芦苇和茭笋,杂类草沼泽的香蒲和杉叶藻等。

2)苔藓沼泽sphagnum swamp:又称贫营养沼泽,是沼泽发育的最高阶段。植物以泥炭藓占优势。多出现在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河流分水岭处。地土壤水分由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潮湿,通常没有积水。纯灰分含量一般大于5%pH值为3.04.5,呈强酸性。由于营养贫乏,群落中几无乔木,只有少量湿冷生灌木、小灌木和疏散的草本。为典型的高位沼泽。

此类沼泽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温带山地的针叶林带;亚热带山地有零星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在神农架的山间盆地,亦有小面积分布。

3)木本沼泽wood swamp:又称中营养沼泽。为沼泽发育处于初级的向高级过渡的阶段,即为低位沼泽与高位沼泽的过渡类型。植物以木本为主,也有不少草本和苔藓植物;既有富营养植物种,也有贫营养植物种。土壤水分以大气降水为主,亦有地表水补给;地表常年积水。营养状况一般属于中等,纯灰分含量57%pH值为4.55.5,呈酸性。据建群种的生活型,可划分为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通常为中位沼泽。

该类沼泽较少,在温带地区,亚热带山地和沿海一带有零星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的局部沟谷地段。建群种木本主要有杜香、柴桦、岗松等;草本主要有苔草属、绵管属、鳞子莎属等莎草科植物。分布在海南岛沿岸及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一带的红树林群落,为目前所知唯一的盐碱木本泥炭沼泽。

沼泽可繁殖水禽,出产用于肥料、建材、燃料等的泥炭和沼气,以及药用、食用、饲用、纤维等经济植物,还可开发为水田,种植水稻或水生植物。此外,具有涵养水源及调节土壤水量、空气湿度和水热平衡的功能。

 

(八)水生植被aquatic vegetation

水生植被为生长在水域湿地的植被类型,由水生植物组成。与陆地比较,由于水的流动性大,全球的水域条件比较一致,所以水生植物不仅有较多的广布种,而且有世界种。因此,在不同的自然地带,相同的水生植物及其组成的相似植被较多。因此,水生植被的分布,不如陆地植被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尽管如此,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内,仍会出现不同的水生植物种类成分。

水生植物的自然分布与水的深度、透明度和水底基质状况有密切关系。通常,浅水、透明度大、淤泥腐殖质多的水域,植物种类较多。在深水或沙质水底的水域中,植物种类稀少。甚至没有水生植被。

依据建群植物的形特征态和生态习性,可将水生植被分为浮水和沉水二个类型。

在较大的湖泊和池塘内,植被通常呈环带状分布;从岸边向水深的中心,依次出现沼泽植被、浮水植被和沉水植被。常见的浮水植物有浮萍、紫萍、满江红、莕菜、野菱等;沉水植物有金鱼藻、狐尾藻、狸藻、苦草、水车前等;均为猪、鸭的优良饲用植物。

有的学者将以挺水植物,如芦苇、莲等为建群种的沼泽,划归水生植被类型。

 

(九)疏林open woodland

疏林为树木稀疏,其郁闭度小于0.3的植物群落;其形成通常与人为活动有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地带。

疏林是一种由多种植被类型组成的牧地类型。其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和阔叶林;阔叶林又包括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其种类组通常为邻近森林植被的树种。由于群落郁闭度较小,所以林下常生长有大量饲用草本或灌木,是家畜饲用植物的重要来源,可视为林草复合牧地。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664-582800.html

上一篇:浅谈湿地、草地与牧地
下一篇: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2)

2 高建国 李心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