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千字散文三百篇》(28)安宁河谷科考记
杜占池 2023-10-4 10:52
安宁河谷科考记 196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南科考队 川滇接壤分队 ,赴 滇北、川西南 考察。 8月 29日 ,滇北考察结束。离永仁, 过 金沙江 , 夜宿会理县城。 30日,经易门,至安宁河东岸的永郎,河谷两侧坡陡,流水湍急 。 安宁河 发源于冕宁县东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7)云南楚雄科考记
杜占池 2023-9-30 11:10
云南 楚雄科考记 1965年 , 参加中 国 科 学 院西南科考队,赴 滇 考察。 6-8月,考察楚雄地区。 6月 21日, 来到 昙华镇 , 海拔 2560米 。 远观昙华山, 奇峰叠翠,陡岩巍峨,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登 至 2700米处,类型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6)登山观海三月街
杜占池 2023-9-28 11:04
登山观海 三月街 1965年 , 参加中 国 科 学 院西南科考队,赴 滇 考察。 4月18日,来到 大理古城 , 海拔 2050米。 大理 ,位于苍山东麓, 洱海 西 滨 , 曾 是唐代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国都。城内 , 遍地石路、石 ...
个人分类: 千字文|6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5)元阳“四海”美如画
杜占池 2023-9-27 15:45
元阳“四海”美如画 1969年 , 中国科学院紫胶队第二次赴云南省考察。 3月, 来到 元阳县 。县城 所在地南沙镇 , 位于元江河畔,海拔 260米。城周,哀牢山脉 群峰 连绵。其山体之大,峡谷之深,前所未见。酸角、芒果、 槟榔 、 荔枝 、木棉、菠萝等热带植 ...
个人分类: 千字文|7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4)梵净山科考游
杜占池 2023-9-26 20:27
梵净山科考游 1964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考队,前往贵州考察。 9月3日 ,来到梵净山东麓,印江县城所在地鹅岭镇,海拔约 400米。 梵净山,为 武陵山脉的主峰,是 乌江 和 沅江二 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凤凰山海拔 2570米。地层极其古老,植被保存完好,奇景遍地,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3)首次科考赴黔东
杜占池 2023-9-26 20:23
首次科考赴黔东 1964年,参加中 国 科 学 院西南地区综考队,前往贵州考察。 5月14日,离贵阳,来到黔东南自治州首府-凯里。该州地 处清水江畔,苗岭山麓, 云贵高原 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 6月1日, 前往天柱县途中,经黄平县东坡山,山麓有一古建筑群 -飞云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2)风花雪月大理情
杜占池 2023-9-24 14:56
风花雪月大理情 196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科考队接壤分队。 考察之余,饱览大理自然风光,尤其是 “ 下关 之 风 , 上关 之 花 , 苍山 之 雪 , 洱海 之 月 ” 四大奇景 , 名不虚传, 无与伦比 。 4月17日 ,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1)游览匡庐东谷与秀峰
杜占池 2023-9-22 09:38
游览 匡庐 东谷与秀峰 1985年 11月, 前往 江西庐山 疗养。 3日,到达庐山,入住 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 , 海拔 1130米。 庐山 ,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为地垒式断块山,多险绝胜景,遍峰林瀑泉,常云雾缥缈,是我国著名的休养和避暑 胜地,有 ...
个人分类: 千字文|9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20)丽江考察记
杜占池 2023-9-20 11:37
丽江 考 察记 1 965 年,参加中 国 科 学 院西南科考队,赴云南考察。 4 月 27日,来到丽江县城。迎面映入眼帘的是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纳西人心中的神山, 以险、奇、美、秀著称 。 雪峰 气势磅礴,体态迆逦若龙,在万里晴空下 晶莹耀眼 ...
个人分类: 千字文|9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千字散文三百篇》(19)游览匡庐西谷与天池
杜占池 2023-9-20 11:19
游览匡庐西谷与天池 1985 年 11月,前往江西庐山疗养。 3日,来到庐山,入住 中国科学院庐山疗养院 ,海拔1130米。 庐山 ,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为地垒式断块山,多险绝胜景,遍峰林瀑泉,常云雾缥缈,是我国著名的休养和避暑胜地,有“ 匡庐奇秀甲天下 ”之誉,主峰为 大汉阳峰 , ...
个人分类: 千字文|8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