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杂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震洪 原创博文, 真情流露。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w_zhenhong@126.com

博文

生态学本科教育论析

已有 6438 次阅读 2010-3-11 10:2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生态学, 问题, 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王震洪

 (贵州大学,贵阳,550025)

 

摘要:本文对生态学本科教育现状进行了回顾,认为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产生活生态化、生态学理论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生态学本科专业开办的三个优势。生态学经历了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后,新时期的标志是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向工程、管理、文化学体系渗透,深刻地影响着这些科学体系的发展,生态学正从生物学体系走向各学科体系。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将建立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相对应的工程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适应毕业生就业要求还需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太泛,重点不突出,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太多,涉及实践性、综合性的太少。各个学校在生态学专业开办上,特色不明显;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似有下降趋势。建议在理工、文科院校开办工程学、文化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增加《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生态学著名论文选读》课程,强化应用性课程学习,以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关键词: 生态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问题;建议

 

1 生态学本科教育现状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自从有了人类,生态学的有关知识就和人类历史一起发展了。如,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如何提高捕杀量的经验积累;人类居住环境如

何避免自然灾害;不同民族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等。但是,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到1900年才得以实现。目前,生态学经历了萌芽时期(从远古到16世纪之前)、生态学建立时期(公元17-19世纪)、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到50年代)和现代生态学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之后,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酸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培养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才,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普遍设立了生态学本科专业[2,3]

生态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毕业生要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虽然不同学校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比较相似。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生态基本技能训练,得到良好的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基本素质培养,能在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从事研究、管理、设计、咨询和知识传播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扎实的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技术;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认证、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科研设计,资料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并具有初步创新的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的课程主要是校级通识课如中国革命史等;院级通识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主干学科主要是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主要课程主要是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人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学、生态系统管理学、景观设计、生态环境规划学等。

根据调查, 20世纪培养的生态学专业本科生,一般在农、林、水、环保、科研、管理部门就业,少数在企业就业。进入21世纪,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由于生态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也设置了一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生态学交叉学科如管理学和文化学课程,生态学本科生毕业后,在政府农林水环保教育等事业和管理部门就业人数逐渐减少,而进入企业的人数逐渐增多。目前,进入企业的人数高于70%,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人数,由于受到研究生的竞争,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 生态学本科教育的优势

2.1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挑战,对生态学专业不同级别人才有长期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要弄清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需要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支撑,需要各级各类生态学人才去深入研究[4]。例如,生态破坏需要拥有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知识的人才;环境污染需要拥有污染生态、环境生态、生态工程知识的人才;全球变暖需要熟悉气象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学的人才;水土流失治理需要土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需求呼唤生态学本科专业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生态学人才。

2.2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确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甚至生活方式将不断生态化、绿色化、有机化、和谐化,在生产和管理中需要越来越多的生态学人才。

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把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科学发展规律与各种生产部门的生产和管理结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废物排放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创造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应用到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发展了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循环经济模式和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建筑业、城市规划、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了生态建筑、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和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交叉,如适应性原理、协调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高斯竞争原理、生态系统平衡原理、限制因子原理、生态因子作用原理、食物链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的应用[5,6],发展了政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对提高行政、企业管理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领域都需要生态学人才去建功立业。生态学理论作为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石影响着各行各业,并推动生态、经济和谐社会建设。

2.3 生态学经历四个发展时期之后,理论体系已比较完善,工程、管理、文化学把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地应用到自身的学科领域,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生态学也向这些学科渗透,生态学学科发展拥有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是理论体系是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一个学科是否有影响力主要看这个学科被关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研究表明,尽管生态学的新理论仍然不断涌现,但现有的生态学理论已对其它学科、社会经济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态学真正开始从生物学体系走向了各种科学体系,生态学范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利用google对不同学科名词的搜索结果表明,生态学在各种电子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次数,在生物学二级学科中是最高的,它正在接近于一级学科的出现频率(表1)。这表明,生态学广泛被关注。长期实践也表明,在充分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领域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明显高效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被有效推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改变社会经济政治实践方式明显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性质。事实上,生态学已经开始成为非生物学背景各种工作者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工具。

2.4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和目标,这是生态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政治保证。

十七大报告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部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些论述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生态化,对生态学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表明了生态学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意义。

 

1  2010218日用google对一些一级学科和生物学二级学科名称搜索结果

      

搜索的英文名

学科级别(级)

出现频率(次)

生物学

Biology

78 600 000

物理学

Physics

79 900 000

地球科学

Earth science

75 000 000

    

Chemistry

85 300 000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134 000 000

管理科学

Management science

203 000 000

生态学

Ecology

37 500 000

植物学

Botany

13 400 000

遗传学

Genetics

49 900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16 700 000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19 000 000

动物学

Zoology

11 600 000

生理学

Physiology

20 100 000

 

3生态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与产业联系不紧密,真正适应毕业生就业要求还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

生态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到事业、行政、企业单位从事管理、教育、研究、设计、咨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在企业从事管理、设计、咨询工作。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生态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调查研究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教育、科研、行政单位就业而设计,针对企业就业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薄弱。在课程的设置上,校级通识课程不同专业基本一致,院级通识课为自然科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生物学课程,专业课是各种专门的生态学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生物学课程体系。尽管为了适应生态学发展趋势和提高就业率,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能力及课程设置初步体现了与工学、管理、文化学体系的交叉。但总体上,与产业联系不紧密,毕业生就业适应性还不高。

然而,20世纪中叶后,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初步和管理学、文化学、工学交叉,发展了交叉性生态学。这些交叉性生态学和产业联系紧密,行业涉及广,是生态学发展的新趋势。概括的说,这些生态学是研究主体(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人群)与影响主体的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调控的科学。例如,人文生态学其主体是人、文化,自然的、文化的、社会的一切条件是环境。主体与这些环境相互作用发生了不同的适应、进化、发展,形成了不同自然环境适应类型如不同人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类型如不同民族,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阶段如原始部落、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等。文化艺术生态化设计和生产是文化产业具有生命力的领域。社会生态学主体是社会这一复杂系统,影响社会的条件是环境。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中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主流思想的形成、调控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教育生态学以教育系统为研究主体。教育系统包括不同级别的学生、教师、各级各类学校、管理部门等。教育生态学突出了研究这些生态系统组成之间、组成与环境条件之间关系及调控和管理等。20世纪末,工业企业管理者、产业技术专家和生态学者把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和管理中,发展了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研究,并和城市规划和管理交叉,发展了城市生态学。

笔者认为,21世纪是态学发展的新时期。与生态学发展的四个时期比较,这个时期的标志是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与工程、管理、文化学体系结合,并深刻改变这些科学体系的面貌。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将建立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相对应的工程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表2)。目前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及课程体系主要涉及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将来在不同院校形成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工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是必然的,生态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与产业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就业空间会显著扩大。

3.2课程体系太泛,重点不突出,学习基本知识课程太多,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目前生态学专业主要在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学院、农林院校设置,课程体系属于生物学。但是,由于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工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渗透,生态学专业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在课程设置上,常常在专业课中引入交叉性课程,如工业(产业)生态学、人文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生态经济学、旅游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系统管理学、民族生态学、政治生态学、企业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然而,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是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土壤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因此,生态学课程体系涉及到生物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学、管理学、文化学、艺术等。课程体系太泛、重点不突出,甚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脱节。教师、学生常常要花大量时间在讲授基本知识的课程上,缺乏利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某类问题的整合性、实践性、创新性课程,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笔者认为,把生态学划分成传统的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工学体系生态学、管理学体系生态学、文化学体系生态学后,不同体系生态学课程设置上是不同的(表2)。通过不同生态学体系课程设置分类,可使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增加问题导向性、实践性课程,强化应用,减轻教师、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不同体系生态学课程设置

 

学体系

校级通

 

院级通识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生物学体系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法律、计算机、英语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生物统计、组织培养、显微镜技术等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自然地理、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污染生态、植物生态、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全球生态、微生物生态、生态工程、GISCAD等。问题导向课:生态农业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等

工学体系生态学

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波谱学、数据库、材料学等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土木工程基础、化工原理、高等力学、数学建模、基础工程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工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工程、工业规划、景观设计、GISCAD。问题导向课:循环经济、绿色工业品生产、生态城市规划等

管理学体系生态学

高等数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

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普通生态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企业经营、质量管理、金融学、市场学、企业管理法规、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企业生态学、政治生态学、人文生态学、旅游生态学、管理心理学、生态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学等。问题导向课: 生态旅游与规划、企业生态文化设计等

文化学体系生态学

古代汉语、民族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史、现代文化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等

普通生物学、普通生态学、民族生物学、人文素养、现代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古建筑、文物学、书法、素描、专业外语、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等

文化生态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人居环境设计、生态旅游学。问题导向课:生态汇展、原生态文化评价、保护与利用、生态艺术设计

 

3.3 各个学校在生态学专业开办上,特色不明显。

目前,在拥有生态学专业的学校一般是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在教学上,非常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以使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生态学基础,为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提供准备。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由于行业的优势,在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应用方面相对受到重视。但是,总体来看,这些学校生态学的开办都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大同小异,特色不是很明显。生态学在区域上、行业上、发展阶段上、学科背景上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如不同区域生物类群、气候因子、人类活动是不同的,立足地区差异,生态规律和模式也不同,区域性的大学可根据这些差异在生物学体系生态学下建立鲜明特色的生态学本科生培养模式。又如,生态学专业可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生态系统。地处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可重点关注城市生态系统,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可更多地关注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不同行业、不同学科背景学校,通过利用自身优势,也是生态学专业办出特色的条件。

3.4 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似有下降的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扩招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这是生态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毕业生素质下降严重影响着生态学专业办学前景,提高生态学办学质量是生态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生态学专业本科生除了对通识课程学习以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对关键的核心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对每个学生要严格要求,在专业上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即突出本学校在某些方面最拿得出手的课程或领域。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得到良好的能力训练,每个学生要拥有至少2个专长,如外语能力、3D设计、CAD、植物分类、经济动物饲养方法、工程稳定性分析、GIS、生态工程设计、实验技能等。

4 对生态学本科教育的建议

4.1 建议在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

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生物中就包括人,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也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严格说,工学是人与机器、资源、生产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管理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学;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既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也是生态关系的产物。作为传统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学科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尺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调控这一关系的技术。通过研究获得各种尺度上生态学知识并应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是其典型的特征。生物学体系生态学强调向自然学习,使生态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与工学、管理学和文化学体系生态学相比,由于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的认知性、基础性特征,本科就业领域相对较窄。因此,建议在理工院校开办工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在文科院校开办文化学体系生态学专业。在具有工学、管理学、文化学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可和生物学体系生态学一起联合开办生态学专业。20世纪中叶后,生态学和管理、文化和工学交叉发展了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工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企业管理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艺术设计等交叉性生态学,是21世纪生态学新的发展趋势。在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就是适应生态学发展的这种新趋势。同时,这些交叉生态学的发展也为理工院校、文科院校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通过本科专业办学的扩展,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与产业联系的、掌握着工程技术、管理学和文化艺术知识的生态学复合型人才,适应本科生就业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掌握生态学理论的人才广泛进入工业、管理和文化领域,工学、管理学和文化学体系生态学将在现在生物学体系生态学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丰富整个生态学体系,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化,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4.2在校、院通识课程、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四大模块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进行调整。

在课程设置上,减少在很多课程中重复的生态学基本知识讲授学时,在专业课程中增加《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生态学发展史(纲)》、《生态学著名论文选读》课程。可选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奥德姆《基础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吴钲镒《中国植被》、蒋有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克里门茨《植物的演替》、Tilman 的《Resource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陈宜瑜《中国湿地研究》、林鹏《中国红树林生态学》等著作[7,8,9]。结合生态学经典著作选读,系统讲述生态学发展简史。了解各种现象的发现、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生态学家对生态学的贡献,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生态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4.3 强化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学习,以适应毕业生就业需要。

目前生物学体系生态学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到企业就业,开展的工作主要是管理、设计、咨询和施工。针对这些工作性质,应该学好五大课程:普通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环境监测、景观规划和设计、生态工程;三大软件:GISPHOTOSHOP CAD;认识100种地区分布的主要植物和功能;准备通过三证考试,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土地评估资质证。这样进入企业,特别是生态、环保、地产、土地、矿产、公路、建筑公司,很快就能够适应就业的需要[10] 。也可独立创业。

 

References

[1] Li B, Lin P, Yang C. 2002. Ecology [M]. Higher Education Press. 5-9.

[2] Sheng L X, Wang W, Feng J. 2002. Environmental ecolog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98-325.

[3] Shang Y C. 2002. General ecology [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49-125.

[4] Zheng S Z, Wu Q H, Wang H B, Tao Y. 1993. General ecology, principle,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 [M].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1-52.

[5] Zhu T, Zhong Z C, Li J D. 1988. Plant ecology[M]. Bei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328-339.

[6] Qu Z X, Wu Y S, Wang H X. 1984. Plant ecology [M]. Bei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21.

[7] Wu Z Y, Jiang H Q. 1987. Yunnan Vegetation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60.

[8] Jiang Y X. 1996. The Law of Forest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145-260.

[9] Feng, Z W, Wang X K., Wu G. 1999.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35.

 

参考文献

[1] 李博,林鹏,杨持. 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9.

[2] 盛连喜, 王娓,冯江.环境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98-325.

[3] 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9-125.

[4] 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芸.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52.

[5] 祝廷成,钟章成,李建东.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28-339.

[6] 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等.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1-21.

[7] 吴征镒,姜汉侨.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60.

[8] 蒋有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145-260.

[9] 冯宗炜,王效科,吴刚.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5.

[10]王震洪主编.云贵高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02-301884.html


下一篇:中国教育培养不出许多大师的原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