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出一首好诗需要许多时日,读懂一首好诗, 也需要好多时日。
古诗中最隐晦的无过于贺知章的《咏柳》。诗中说,“碧玉妆成一树高”是说什么呢?是说柳树的所有枝干,特别是主干。
一般柳树,它的枝干是干枯的,但是有一种柳树,它的枝干不论长多粗,都是绿色的。当然我好象没有见过碗口以上粗的这种柳树。
人的皮肤,分为真皮和假皮。树皮或许也可以分为真皮及假皮。这种柳树的枝干总是绿色,大概是它的皮都够随木质生长,不至于龟裂。如果龟裂了,就难保持绿色。
有一种梧桐树,它的树皮也是不论树长多大,皮仍然是绿的。
而树皮龟裂的典型是枣树和柿子树。树稍稍长大,皮就呈现蛇皮状的龟裂,而且裂得很深。
柳树的种类是很多,如曲柳、垂柳等。这种柳,不知道是叫什么,有个名字是“金钱柳”,倒有点象,但也不是。
当然这首诗说的柳树应该是垂柳的一种,诗中说,“万条垂下绿丝绦”。
说这些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有许多古诗让人不明白,使得韵味大打折扣。再如杜牧的《清明》,也很晦涩。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是写春色的美,而是写春雨的愁。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春雨细如愁。”
“路上行人欲断魂”是讲行旅的悲苦,而不是讲面对春天的景色,发出欣喜和感叹,更不是美景让人消魂。是断魂,不是消魂.
后面两句是起加强的作用,是讲太愁苦了,需要借酒浇愁。于是开始找酒家,找不见酒家,就问当地人。找当地人找不到,只看见了一个牧童。所以后面两句不是要写酒兴,而是要间接地写“春愁”。当然这首诗写的不是狭义的春愁,而是乡愁。清明节本来是一个思乡的节日。所以整个诗很婉转,直接写的是春色,间接写的都是春愁。
好诗都是婉转的,有深意的。岂非读者轻而易之就可以把握的。
好诗本来就有好的意境,而一旦理解了,同样是一种更高的意境。
做诗固然有趣,读诗真正读懂了,也是一件乐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0-1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