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人生在世,不外乎四子即身子肠子脑子心子。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已有 2728 次阅读 2013-10-13 17:4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国家

人生在世,不外乎四子即身子肠子脑子心子。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CZ)

最近经过大量分析思考和思辨,总算基本上弄明白了人体健康运行(身子的健康依赖于肠子)的原理,同时又基本上弄清楚了高于肠子之上的人体运行原理图,即脑子决定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心子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程度。

当然了,除过上述三子之外,本来还有一个子即身子,指的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运动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泌尿神经生殖等八大系统。身子也就是人体的四肢和躯干以及内脏,统称为身子,不妨可将其理解为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皮囊(姑且不论其香臭)。目前各种亚健康问题和慢病等主要体现在身子上,包括神经衰弱,睡眠障碍,便秘肥胖,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炎症等等,但其根源基本上都在于肠子这一块,其核心思路已在我多方面微信和博客中有了充分说明。鉴于肠子好了的话,身子也会借助于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修复好,因此,关于目前西医中医西药中药忙来忙去迟迟未能解决的身子健康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解法,老百姓们也不必再为身子的亚健康状态和慢病等而担忧,新成立的国家卫计委也没有必要再为如何解决我国人民的医患关系矛盾而纠结,此问题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将向有关部门详细汇报,力争破解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遇到的难题。

关于肠子的问题,我们在很多场合已经介绍和讨论过了,肠道的健康几乎决定了人体的健康,因为病从口入、毒从肠出,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证明这个问题,甚至于这个问题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天经地义的问题了,所以,关于如何通过食疗方式保护肠道促进人体健康的问题,就不在此继续讨论了。

接下来是关于脑子的问题。脑子的问题很重要,因为脑子决定了一个人认知水平高低。一个人是否聪明及其智商的高低就看他的脑子了。脑子转得快,说明想问题想得快,就和计算机的CPU一样,可以处在高速运转状态,这样人就可以处理紧急状态下的问题。大家注意,我这一块所说的脑子并不是指的记忆力的问题(指的是死记硬背),而是思考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逻辑加工判断能力等指标,因为死记硬背只是计算机硬盘干的事儿,而聪明伶俐,思路敏捷,反应快速,能想问题,会想问题,能迅速给出疑难问题的答案,才是计算机CPU该干的事儿啊。

最后我们讨论心子的问题。心子实际上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和心态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否聪明,心子主要用于评价其心态如何,通常是怎么想问题的,是喜欢有罪推定还是喜欢无罪推定,是喜欢动不动就给别人恶意评价,还是喜欢中立看问题,或者是唯恐天下不乱等,这些都是心子决定的问题,也就是人生世界观的问题,而世界观即心子与脑子是俩回事儿。换句话说,心理是心理,认知是认知,相应地,心子和脑子是两条线。

好啦,这样来看,我们把人体可以从四子或者三子角度系统来看,其中,身子,肠子,脑子和心子,分别从4个方面描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认知和心理的状态。当一个人热衷于满足肠子的时候(即主要局限于吃喝拉撒等动物源性底层快乐的满足),他的脑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难以有时间和情绪去思考脑子该想的问题,例如文学,哲学,思想,艺术,美术,教育等应该属于人类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至于心理问题,实际上以往的佛法道僧等都有很好的描述,希望大家与人为善,与友为邻,化敌为友,普度众生,尤其是强调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主要是教育大家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良好的世界观。这样一来我们对人体的理解,从身子,肠子,脑子,心子等四个方面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和理解了。

一个理想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心子非常善良,脑子非常敏捷,肠子非常结实,身子非常健康。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只要肠子不拖脑子的后腿,拥有强壮的身子,加上善良的心子,那么这个人可以成为极品,拥有众多这样的人的国家应该可以成为伟大的国家!

在华夏大地欢庆重阳节的今天,我个人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多方面努力,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的事业以及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重新思考的机会,让我们的心头都能够穿过迷雾看青天,能够重新见到阳光,或许这也是对九九重阳节的另外一个解释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692-732645.html

上一篇:未来社会有可能一年只需要上班数十天就可以啦
下一篇:​我不怕看见一个人在笑,就怕看见一群人在哭(CZ)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