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知觉中的语义附加
热度 1 洪昆辉 2011-2-23 13:57
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知觉中的语义附加
一、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语义附加的典型例 1 : 从云图中看出人像( 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语义附加的典型例 2 :火星上的面孔(无中生有的信息附加) 2 该图片如旋转 90 度后,被人们识别为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7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信息是什么和信息能做什么的讨论(与邱嘉文的对话)
热度 1 洪昆辉 2011-2-16 12:22
所谓追究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用已知的东西和范围去给面对的对象(未知)的对象划一个范围,找一个等式,划一个等号,即所谓给一个定义。用人类已经掌握的符号体系(自然语言,人工语言,)去描述和解释面对的对象。给一个信息的界定也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目前在我们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58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从信息传输过程中传递了什么看信息到底是什么
热度 4 洪昆辉 2011-2-13 14:32
如果我们从信息是什么角度不太好理解和定义信息对象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即从信息处理角度来揭示信息的本质。在信息处理中如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究竟是哪些东西被传递了?哪些东西没有被传递?究竟哪些东西变化了?哪些东西没有变化? 从逻辑角度的理解 , 其一,谁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时间和空间位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510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回答“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难在哪里
热度 2 洪昆辉 2011-2-1 15:12
按照一般的科学标准和表述程序,只有先回答了信息是什么的情况下,才可能进一步谈论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也回答不了。回答这一问题的难度在于,目前,除了在狭义信息理论中人们有共识之外,在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信息这一对象时,人们的分歧太大,没有被普遍认同的共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37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讨论“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这一问题没有意义吗
洪昆辉 2011-1-30 12:55
本博客昨天发了一篇博文“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该文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关注、评论和疑问,有必要再补充几句: 从部分网友的评论中看到,他们认为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还是在狭义信息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而狭义信息和信息处理问题是已经比较普及的东西,是确定的没有更多歧义的问题,我也认为狭义信息问题是值不得拿来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0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
热度 4 洪昆辉 2011-1-29 12:51
信息处理是哲学、具体科学和技术层次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但当人们需要仔细回答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到底处理了什么?的时候还很难用一二句话回答此“常识”问题。 1, 信息处理中是谁在处理信息 ? ( 应区别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自处理与它处理 ) 从常 ...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536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4
常规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划分的相对性及四种类型
洪昆辉 2010-12-22 14:27
常规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划分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特定的问题解决主体而言的,问题解决的主体不同,问题解决主体拥有的问题解决资源不同,面对的问题情景即使相同,对不同的问题解决主体来说也可能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解决。可以分为相对于个体或是群体而言的四种不同的类型: 1 、针对个体而言的常规性 ...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55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创造性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二个核心阶段
热度 1 洪昆辉 2010-12-1 14:22
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信息处理过程的二个核心阶段 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提出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六阶段模型, 1 、创造性思维的启动阶段, 2 、通过信息创生,产生问题和解的合适表征阶段, 3 、问题与解的信息的遭遇和匹配阶段, 4 、问题解决的完善化阶段, 5 、问题解决的验证 ...
个人分类: 创造性思维研究|4834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1
部分复杂性过程不可预测的深入讨论
洪昆辉 2010-8-30 11:38
部分复杂性过程不可预测的深入讨论 我在前面的帖子中发表了对部分复杂过程不可以预测的观点及补充,白先生再次发帖评论,因评论贴中字太小,且不可编辑大小,不方便观看,现把它发在单独的帖中,白先生的评论用红字显示,我的回复用黑字 ...
个人分类: 复杂系统研究|39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