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研和体育随想

已有 5706 次阅读 2012-8-7 14:12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科研, office, style, 体育

 

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召开,这次运动会和科研的关系比较密切,随想一些奥运和科研的关系话题。

一是国际著名的学术杂志《自然》陷入一场很具有争议性的诬陷中。从我们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彻底的歧视性事件,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无中生有,出现这种事情肯定有其内在原因,看看我们的力量,不仅在奥运赛场,我们的运动健儿勇夺金牌。更惹人注目的是我们的科学家们,无论是否喜欢运动,喜欢奥运会,许多都十分关注这一事件,通过写信,写评论声讨,而且国内外华人学者这一次共同合作,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标志性胜利,《自然》杂志出来道歉。上次记得饶教授说《自然通讯》杂志依靠发表国人论文收取高额版面费的说法引来《自然》杂志出来喊怨。这次因为该杂志自己出现错误而承认错误,至少体现了这个杂志崇尚学术交流,勇敢面对错误的态度,在给一些学者欢呼的同时,《自然》杂志也值得表扬和鼓励,知错能认。其实这个事件的本质是有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这样的后进国家的发展存在一些怀疑和嫉妒心理。这些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也就随便发表言论。要想消除这种现象,必须依靠我们的持续的发展和繁荣,真正让这些人在内心接受和承认中国强大的事实。当然这样的路还很长,这种情况需要大家一起奋斗,而不仅是声讨。

二是关于科研用于体育。据说许多国家特别重视运动本身的科学研究,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似乎重视不够,很少听说有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用来提高运动成绩,听说日本运动科学的发展就比较好,他们会针对过去的运动动作进行非常详细的数据分析,以找出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不过可能科研不能解决金牌的问题,看现在日本的金牌数量就可以清楚,这种方法并不十分靠的住。牙买家的短跑估计主要靠天分和勤奋,看起来科研手段或科学在体育运动比赛中并不十分吃香。

我过去参与的一个研究和体育运动占点边。们曾发现,高压氧间隔暴露可以使身体发生和低氧类似的效应,我们许多中国运动员到高原训练就是利用低氧的影响。要知道低氧对身体最重要的影响是可以增加肾脏球外系膜细胞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促进红细胞的增生,所以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游泳等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我们的小叶不是好几次强调过高原训练的效果,其主要道理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从理论上考虑,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属于禁止运动员使用的药物。利用高原低氧刺激自身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并不属于这一限制。原因是这种分泌属于生理性调节,浓度增加也比较有限。我们的研究发现,呼吸高压氧也可以有同样的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的作用。不过目前不清楚是否用高压氧暴露的方法是否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三是科研和体育比赛也存在许多类似特点。体育运动强调参与,尽管大家都喜欢或希望获得金牌,但金牌的数量有限。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是能促进人类的交往和合作,对人类和平有重要影响。科学研究的金牌同样十分稀少,对待科学家或科研人员,也应该强调参与,不能过分强调金牌,否则缺少了科研氛围和文化,取得金牌的少数将失去许多机会和乐趣。因为科研领域的黑马和冷门并不比运动比赛少。

和运动员的丑闻一样,学术领域的丑闻一点都不少。作弊:运动员可以用兴奋剂,科学家可以编造试验结果;利用规则漏洞:运动员可以利用规则漏洞消极比赛,科学家可以炒作期刊影响因子,可以拆数据灌水SCI

运动员获得奖牌后的感言多种多样,有的是金玉良言,往往发自肺腑,我相信朝鲜人感谢领袖的说法,认同许多可爱的冠军对父母集体教练的感激,也相信许多人为自己多年的训练之刻苦流泪。但最能让我觉得欣慰和感慨的是,我国第一块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金牌得主徐莉佳的话,她说自己享受这种运动,无论是否是运动员,无论是否比赛,她都会喜欢,都会享受这种运动。这样的运动才是真正意义的运动,这样运动员精神才是最值得推崇的运动精神。因为这最符合奥运会重在参与的精神。其实科研或其他工作也是这样,只有那些真正喜欢,把工作作为爱好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享受过程的选手,无论是否能成功,他们都不会觉得委屈,他们都会喜欢,都会积极参与。理想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所有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599864.html

上一篇:氢气对神经系统炎症损伤的治疗机制
下一篇:氢气对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高绪仁 曾新林 武夷山 赵美娣 翁育靖 赵凤光 吕鹏辉 肖振亚 徐长庆 翟自洋 吕喆 姜宏斌 万润兰 徐索文 zhangli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