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关键时刻氢气可救命

已有 4369 次阅读 2014-11-6 07:09 |个人分类:呼吸氢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现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一个趋势,就是贪多求大,尤其是一些高档杂志,论文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实真正好的研究,不一定必需是大量数据。好的研究关键是好的思路。

一般来说,生物医学研究能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论文,要么是人体研究。包括大规模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要么是非常新颖的新疗法探索性研究,例如前几天哈佛大学关于大便药丸治疗结肠炎的人体研究,就是一个很小规模的研究。要么是设计严密、证据丰富全面的基础研究。一个小规模的动物效应观察,缺少机制探讨的研究是很难在影响因子10分以上杂志上发表的。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具有一定转化应用潜力,效果明显的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前研究,也可以有希望发表。

关于氢气的研究,就曾经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几年前用氢水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在又有一篇类似的情况。一个简单效应观察的小型研究论文,发表在心血管领域最有名的专业期刊《循环》上。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证明了呼吸氢气能将动物7天存活率从38%提高到71%,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可进一步提高到86%。这一结果如果在人类同样有效,那么可以挽救许许多多心脏骤停复苏的患者。这当然值得发表。套一句广告词,能不能发表,不能看数据多少,要看疗效,疗效永远是转化医学的最大追求目标。最近关于美国FDA批准的抗癌药物大约3/4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就是许多表面光鲜,但只有数据没有实效的活生生的例子。

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Hayashida K等和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合作,最近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循环》发表研究论文,证明呼吸氢气能提高心脏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联合治疗性低温效果更理想。

Hydrogen Inhalation During NormoxicResuscitation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 Rat Model of Cardiac Arrest,Independent of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过去研究证明,呼吸氢气联合高浓度氧气能提高动物心脏骤停复苏后大脑和心脏功能,最新研究观察了在动物恢复自主呼吸后单独呼吸氢气,或呼吸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对大脑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大鼠经过心脏骤停6分钟,然后通过5分钟复苏恢复正常呼吸,将这些动物分成4组,分别为机械通26%氧气常温对照组(MV)、机械通26%氧气治疗性低温(TTM)、机械通26%氧和1.3%氢气组(H2)和机械通26%1.3%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组(TTM+H2)。复苏后7天,存活率对照组动物为38.4%,氢气组和治疗性低温组为71.4%,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组为85.7%。复苏后244872小时神经功能评分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组均明显高于体温管理组。复苏后7天运动能力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组均明显高于治疗性低温组。治疗性低温、呼吸氢气和联合两种方法都可以明显抑制易受伤脑区神经元退行性变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研究结果表明,呼吸氢气联合治疗性低温在心脏骤停复苏后大脑功能保护比单纯治疗性低温。


Table 1.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t 24, 48, 72 h, and 7 d.

Group           24 hours      48 hours    72 hours     7 days

Ctl (n = 13)       381 ± 34     384 ± 37     395 ± 40     389 ± 43

H2 (n = 7)         155 ± 45**   218 ± 77*   185 ± 82*    166 ± 87*

TTM (n = 7)       254 ± 67    239 ± 69*    217 ± 74*    185 ± 84*

TTM + H2 (n = 7)   80 ± 25**,#   115 ± 66**,#   90 ± 68**,#    88 ± 69**

Ctl,control; TTM,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Values expressed as mean ± SEM.Sign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 P < 0.01 compared to theCtl group; #P < 0.05 compared to the TTM group.

全文

222311ONb.pdf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841455.html

上一篇:人类基因缺陷规模筛选
下一篇:偷渡突破血脑屏障

8 李孔斋 张南希 武夷山 赵保明 赵凤光 高建国 zhangling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