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为什么提不出问题也能发论文? 精选

已有 13446 次阅读 2022-2-24 09:38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跟本科生交流好处多多,老文认为其中最大好处是:他们往往提出一些重要又发人深省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本科生说,加入老师科研团队后,读了一些论文,感觉容易看出论文得到了什么结果和结论,但很难看出论文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团队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的论文,当面请教学长,学长也说不清自己的论文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他“请教”老文:为什么提不出问题或没抓住问题也能发论文?

老文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戳到了自己的“痛处”。再细琢磨,这的确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思维接近大牛科学家。

科学研究是提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必然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所以在开始一项研究之前,特别是在撰写一篇论文时,似乎有必要阐述清楚诸如这样的问题:

这项研究或这篇论文想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它为什么是个问题?它有多重要?它为什么重要?它对谁重要或在什么地方重要?解决它会怎么样?不解决它又会怎么样?等等。

如果说刊物论文因为篇幅有限,一言难尽问题的来龙去脉情有可原(其实这不是理由),那么学位论文洋洋洒洒上百页甚至几百页,应该可以把这些关于问题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而,评审过博士学位论文或参加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导师应该有体会,能在学位论文中写清楚或在答辩中讲清楚问题的准博士或新科博士(哪怕他们已发表所谓顶刊论文)真不多。

翻阅已公开的一本本博士学位论文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博士学位论文看起来工作很多,结果很多,所谓的创新点也很多,但它们跟这位本科生读到的论文并无二样:你可以看到答案,但你不知道问题。

我们与大牛科学家的差距,可能主要体现在着眼点我们关注答案是什么,而他们关注问题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前者意味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或许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做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是,如果只有1小时来解决某个问题,会花55分钟思考问题,再用5分钟寻找解决方案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图尔特·法尔斯坦在《无知:它怎样驱动科学》一书中写道:“问题比答案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广阔。一个好问题能引出层层回答,能激发数十年对答案的寻找,能产生全新的探索领域,能促进根深蒂固的观念发生改变。”

回到本科生问题:为什么提不出或没抓住问题也能写论文发论文?

老实说,老文当时也说不清这个为什么。最近,老文身体又感不适,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之前的一次求医问药经历,突然对这个问题有顿悟感

去年(2021年)5月,老文随团重上井冈山,在一学习考察点不适,回家后仍感相当不适才上医院看医生。

老文先上本地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医生——挂号费最贵。医生根据症状开了多个检查,结果都是正常大致正常,意味着医生最终没有诊断出老文得的是什么病。

但老文的确是不舒服,有病是确定无疑的。医生只好根据症状开了一药,明确告诉老文这些药是不对症的,但对缓解症状可能有帮助。

吃了几天药,不适依然如故。有同事关心老文,建议老文看中医,还非常热心地在网上帮老文挂了个名中医号——同样是挂号费最贵的专家号

名中医望闻问切之后,又叫老文做了个检查,结果也是“大致正常。名中医给老文开了10副中药和几种中成药,完了也叮嘱老文这些药都是不对症的,只能说对治疗有帮助。

将本科生的问题跟那次看病经历关联起来,老文算是明白了:科研人员做研究跟医生看病是一个理,知道有问题有病是容易的,而拿准有什么问题什么病就要困难得多但这并不妨碍写论文发论文,正如医生没找到病照样可以开方子、作叮嘱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没提出或没抓住问题的论文并非没有用,就像不对症的方子对病人并非一无是处一样——医生若不开方子,病人可能认为医生不作为甚至见死不救

时下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何为真问题?怎样才算真研究问题?

在老文看来,病人的病是真问题在拿不准病人的病的情况下,如何拿准病人的病也是真问题。针对病人的病开方子即所谓对症下药,是真研究问题。如果病人得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如时下仍在流行的新冠)或疑难杂症,世上还没有可借鉴的治疗先例,那么这种疾病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更是值得真研究的真问题。

因为提不出或没抓住问题也能写论文发论文所以,如果把发表论文(哪怕所谓顶刊论文)而不是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作为目标,那么有答案没问题的论文会越来越多,相应的,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论文会越来越少。

最近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体制机制,支撑和保障教师潜心育人、做大先生、研究真问题,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如何引导学生从开始接触科学起就读、培养学生从开启科研生涯始就写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论文,是“双一流”建设的真问题、值得真研究的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2323-1326779.html

上一篇:基金本子应当是怎样的本子?
下一篇:为什么研考分数与科研能力不相关?

41 檀成龙 徐义贤 郁志勇 刁承泰 卜令泽 鲍海飞 张士宏 王安良 陈万浩 朱平平 陈南晖 宁利中 陈蕴真 胡泽春 郑永军 郭战胜 姚伟 罗春元 杨正瓴 梁洪泽 刘立 武夷山 李庆宁 黄永义 彭真明 周阿洋 夏向阳 赵生辉 史晓雷 赵美娣 李陶 张晓良 李红雨 吴斌 杜永军 曹俊兴 何应林 王启云 谢海涛 付小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