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8=57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已有 1812 次阅读 2013-8-29 16:58 |个人分类:学导式创新教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课程改革, 教学法

 

8=57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21)

   当前 学导式作为教学范式,不局限某个具体的实验,而是对多种教学实验、大量教学实践中‘共同语言’和教学程序共同遵守的“大致框架”的本质概括,成为有影响力、感召力,能吸引一批拥护者形成的富有实力的学导式教学范式。学导式同时在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中又有多样化的的各种变式--为教师展示各自的创新和风格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实行新课程改革,要提高课堂效率,而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范式。学导式教学范式因其独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创新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大中小学、成人教育等各类学习、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学导式教学法的时代性、先进性、创造性等优势日益显现,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的要求,成为新课改需求下具有现实意义的实用性教学法创新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的优先选择、是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手段、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学高效化的有效措施。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的优势选择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促进新课程:在信息激增的今天,学导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新课程的愿望、兴趣、能力,比死记硬背某些知识点更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发展。
   学导式突出学生学、教师导的思想——即:学导思想,学导式创新教学范式的创新特点=学导式教学的精神实质【见上卷专题512及有关章节】。实践的实例如:
   四川省内江二中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校长唐昭强提倡并推广“学导式”教学法,先后派骨干教师到成都、北京、上海,到洋思中学等地考察,经反复讨论、修改,2008年10月制定出《内江二中“学导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学导式教学法”效果非常良好:“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内江二中连续获得了两项国家级荣誉:“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
    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手段
此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可概括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学导式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演练为主线”的综合教学法,落实了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达成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
  1.新学生观的实现

学生的主动性十分可贵,能主动地不断“更新”、不断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导式教学法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实现手段。它将教学中心从“教”转移到“学”,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自学(不言而喻当然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的自主学习)为主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促进学生自主、直接、快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发挥主动、直接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开发智力、锻炼能力、优化品行的能力。如:
   哈尔滨市70中学实行学导式教学,学生喊出:‘我的阵地我做主’,学做小先生--体会当老师的责任;与此同时更好掌握知识、锻炼口头表达等七项能力。
 2、新发展观的实现
   新课改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教育改革目标,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学导式强调学在导前,以学定教,有效的促进学生五元智能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发展前提下开发智能的教学范式:学导式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教学根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掌握开发‘五元智能’(对比美国的‘多元智能’而简称‘五元智能’)的有效方式、方法:领悟知识--包括知识的获取以及知识的整合等学习能力;锻炼能力--学生结合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理解学习过程掌握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探索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社交管理能力;优化品行--升华理想信念:增强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导式开发智能--将学生内在潜能转化为现实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 知识观的实现
   学知识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新课改的知识观,强调人的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掌握。对此,学导式教学法不谋而合。学导式教学的本质在学生的“学”,以学为本,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个性发展,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学导式的新知识观要主动领悟知识--是动态的、过程中的知识,即学生在质疑、探究、解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与学资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个别化创造了独特的条件。学导式使学生不再单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独立获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方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学导式教学法使教师实现了‘不再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是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切实高效的教学模式。如: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一中通过培训,提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学导式。在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由主导角色转变为辅导角色,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恰当指导。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要手段,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该校每学期开学第三周为共研活动周,各教研组重点研究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体现学导式教学思想、进行最优化设计。各组的合作备课、讲课、听课、议课等,直至最后的小结、反思,做到群策群力,人人参与,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次次改进,展示个性。“共研”伴随教师成长并达成共识:使“课时”由“教时”变为“学时”。
    四、促进教学高效化的有效措施
   面对新课改中学习内容的大容量,学导式教学法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周密安排,师生、生生互动,精读教材为基础延伸内容,拓展知识点、展示过程,演绎、提升,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运用和展现采集的多种信息乃至奇思妙想、各种感悟,达到预期的效果。学导式教学范式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突出四环节,具体可分为以下四步【见卷专题】

   1 自学 2 .解疑 3 精讲4 演练【卷专题】。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范式,在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中当然可有灵活机动的变式。如:宁波市云龙镇中学实施了“五步三查”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背景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环境中,学导式教学法有效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小学教育偏重“听话”、中学教育偏重“应试“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五元智能’,是新课改中促进教学高效实施的有效手段。学导式教学法是与我国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相辉映的,具有时效性、可操作性的经典性教学范式。

【《中国教育学刊》黑龙江通联站二稿 2011-4】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251-720703.html

上一篇:8=57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下一篇:13=57 刘学浩学导式研究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34)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