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从出版《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说起

已有 2233 次阅读 2021-8-28 09:02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2017--)|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出版《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828日发布(第28289篇)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专著《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6月出版,特此隆重推荐。该书“《重返帕米尔》以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为主要线索,用真实的影像与实地考察的体验,重新诠释、还原了《大唐西域记》中帕米尔部分的真实情景以及玄奘的切身体验,此书也是侯杨方对这十年来他考察丝绸之路的一个总结。 2011年7月,他第一次来到新疆,第一次来到帕米尔高原。在此以前并非历史地理学家的冯其庸先生作为当代玄奘取经路的先行者自1985-2005年的20年间“十赴西域,探索玄奘取经之路”(见《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第十四)。侯杨方认为从精准复原的角度上讲,这本书中所完成的精准复原应该是第一次,全世界没人做过。 笔者注意到关于侯杨方教授的介绍: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丝绸之路”系列课题首席专家、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复旦瑞南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34月起,策划主持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首次对整体帕米尔高原的系列考察,在几十次考察帕米尔、南疆、罗布泊、中亚、南亚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做了世界首次“精准复原”,并研制了世界首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可见这是一个有国家重大课题项目、有雄厚资金、有学术团队的学术考察工作,取得这样来之不易的成就值得点赞。

 

   我联想到在一个半世纪前我国第一代农民工远涉重洋来到美国建成史无前例的美洲大陆第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对于我国铁路华工参与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的研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从事这一领域的小宗队伍中,有位并非历史学家基本上无项目资金、无赞助费用、无团队工作的“三无”电脑工程师李炬先生,自新世纪以来十赴美国实地考察,收集利用当年摄影师拍摄几乎全套照片及今运用GPS定位技术等复原了当年建设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及华工的方方面面,这在中外学者中是无人所及的,而如今能否获得资助和出版尚难逆料。

 

 

 

 

 

《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侯杨方  2021072309:5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21/0723/MAIN202107230954000501616348047.PNG

《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

作者:侯杨方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6

ISBN9787532786640

定价:98.00

内容简介

2014 519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教授开发的《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利用研究团队几次前往帕米尔地区实地考察所获成果,精确呈现了包括商队经常通行的玄奘东归路、卡拉其古路和19世纪“大博弈”时英国探险队经过的纳兹塔什路,以及东下葱岭到喀什方向的喀什-英吉沙路和到叶尔羌方向的蒲犁驿路。侯教授为何要精准复原丝绸之路?为何首先选择如此具有难度的帕米尔地段进行考察?怎样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实现路线的精准复原?侯教授在他的新作《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中对这些疑问一一作了解答。

本书分以下几部分:

一、对百年来各国探险家斯坦因、斯文赫定、寇松等人追随玄奘足迹所作的中亚探险回顾。

二、侯杨方教授带领复旦科考队复原玄奘之路的考察记。

三、帕米尔是丝路*重要的枢纽。“精确”的概念,可理解为路线具体到每个山口、每条河流、每个关隘,“误差不超过 30 米”。1900-1931年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曾四度进行过中亚考察。在新疆境内,他试图依照《大唐西域记》英文版复原玄奘穿越帕米尔之路,却在塔什库尔干与当年的玄奘“分道扬镳”。百年后,复旦史地所科考队再次接上了历史的线索……

作者简介

侯杨方,1970510日生,江苏泗阳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丝绸之路”系列课题首席专家、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复旦瑞南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34月起,策划主持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首次对整体帕米尔高原的系列考察,在几十次考察帕米尔、南疆、罗布泊、中亚、南亚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做了世界首次“精准复原”,并研制了世界首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的报道。这个系统实现了对丝绸之路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直观三维展现,用户只需点击进入系统,就能得到由精准导航所显示的路线、地标及其经纬度、照片、视频。随着研究与考察的不断深入,系统也将不断更新。侯杨方教授崇尚知行合一,认为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必须要经过实地验证,研究不能停留在从纸面到纸面;他曾多次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山口,足迹遍及帕米尔高原境内外的多条重要河谷、山口。他曾一天之内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间步行往返34公里。他是清朝以来寻找并到达境外帕米尔高原上乾隆纪功碑原址的人。

导言

今日我所见,即昔日他所见 13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玄奘 15

聪慧而勤奋的学霸 15

第二节 个性鲜明、言辞尖锐的美男子 18

第三节 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22

第四节 喜爱旅行和八卦的天性 26

第二章 “葱岭”和“帕米尔” 29

“葱岭”因何得名? 31

第二节 纵横交错的葱岭道路 43

第三节 寻找玄奘的东归路线 52

第四节 玄奘东归线路帕米尔段的精准复原 56

第三章 域外的葱岭西冈 61

玄奘耳闻的尸弃尼 63

第二节 喷赤河大转弯处的塞迦审 71

第三节 瓦罕:景色绚丽、遗迹丰富的走廊 77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瓦罕文物遗存 86

第四章 波谜罗川:翻越葱岭的壮丽旅程 97

何处是“波谜罗川”? 99

第二节 “大龙池”究竟是哪个湖? 109

第三节 大龙池河流发源之谜 114

第四节 两次横穿“波谜罗川” 121

第五节 帕米尔的温泉:雅尔特拱拜孜 129

第五章 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 137

南辕北辙的明铁盖山口 139

第二节 纳兹塔什山口历险 151

第三节 玄奘津津乐道的“公主堡”八卦 158

第四节 葱岭中的朅盘陁国 165

第六章 玄奘的人生 175

“贼娃子路”就是玄奘路 177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点——“大石崖” 183

第三节 见证玄奘取经的生命 189

第四节 月光难以照到的地方:奔穰舍罗 193

第七章 风雪相继,东下葱岭 197

何处乌铩国? 199

第二节 俯瞰两条丝路的“黑大爷城” 202

第三节 鲜花盛开的齐奇克里克 209

第四节 东下葱岭,又见叶尔羌 215

后记 22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23/c405064-32167549.html

***********************

阅读的力量 | 《重返帕米尔》:对话千年行者,还原历史现场 

2021-07-16 16:34

依稀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叫《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的开头是: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从东海到帕米尔高原的巨大跨度,体现了中国之幅员辽阔。从此,“帕米尔高原”五个字深深地刻在脑海中,成了一代人在心中定位中国西部边疆的地理坐标。

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它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不仅是中国内陆边疆的一个地理标志,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玄奘法师西行时曾经从这里经过,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帕米尔高原上许多地方的风土人情。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716/a0990ec7cffd47609e2be203960a41d0.jpeg

侯杨方

一千多年后,一位名叫侯杨方的中国学者偶然踏上了帕米尔高原,从此开始了他对玄奘西行路线与丝绸之路的追寻。“纸上得来终觉浅”,他决心用双眼重温玄奘曾经目睹的美景,用双脚丈量丝绸之路的迂回曲折,用现代科技将那些线路与节点在数字化地图上标示出来。

侯杨方教授还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侯杨方教授为何要精准复原丝绸之路?为何首先选择如此难度极高的帕米尔地段进行考察?他如何综合地使用古籍、资料与现代科技,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实现路线的精准复原?侯教授在他的新作《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中对这些疑问一一作了解答。

今天,我们一同阅读《重返帕米尔》的编辑手记,了解侯杨方教授的经历。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716/05c4ddf0bc7f4d4fbd62445deba9c5ef.jpeg

《重返帕米尔》

侯杨方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次帕米尔之旅促成的学术研究转向

2011年7月,侯杨方第一次来到新疆,第一次来到帕米尔高原

彼时,他还只是个纯粹的观光客。7月31日,他从喀什奔赴帕米尔高原,一路上充满了惊喜。

在100多公里外,他就见到高大如墙的高原,其上闪耀的是冰山;他在红色的盖孜河谷目睹了雄壮的公格尔峰全貌,河谷与山峰间的高差惊人地超过了6000米;等上了高原,他又目睹了梦幻的白沙湖,那是英国探险家斯文·赫定多次经过的地方;黄昏时分,慕士塔格阿塔竟罕见地向他露出了巨大的半球体全貌,完美地倒映在小喀喇库里湖中;他目睹了漫天大雪、青葱的河谷、湍急的塔什库尔干河、冰山雪崩以及云海光影的变幻……

 

慕士塔格阿塔

侯杨方拍摄于2011年7月31日

帕米尔高原上难以想象的奇景让他震惊,仅仅两天,他就拍摄了近两千张照片。帕米尔古称葱岭,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从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角度,他很想知道丝绸之路究竟经过哪一座山口、哪一条河谷,他很想重走一次,目睹玄奘当年见过的同样景象,体验玄奘那样的感受。

他翻阅了大量论著,却没人提供答案。他想,不如自己来从事这项工作。他搜集了数千幅各国近现代军事地图,阅读大量中外文献,如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帕米尔探险家荣赫鹏、寇松、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的著作,尤其精读了这些欧洲探险家们共同崇拜的偶像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做好充分准备后,2013年4月,他开始了第一次丝绸之路帕米尔段的考察。

到今天,他的足迹已遍布境内外的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罗布泊、中亚诸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国。可以说,一次偶然的旅行促成了他学术研究的转向。

《大唐西域记》的当代回响

《重返帕米尔》以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为主要线索,用真实的影像与实地考察的体验,重新诠释、还原了《大唐西域记》中帕米尔部分的真实情景以及玄奘的切身体验,此书也是侯杨方对这十年来他考察丝绸之路的一个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大唐西域记》当作线索,而不是论据,更不是事实本身,这是此书与传统历史地理和历史学有很大不同的地方。传统的历史学或历史地理研究,基本上是从纸面到纸面,在纸面上达成一个文字逻辑的自洽。其实,文字上是不存在一手资料的,都是别人写好的,都是二三手的。这本书仅把玄奘本人的记录当成线索,把实地的山川当作证据,作者来做一个验证,并不是从一开头就做一个肯定,从一开头就肯定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写得特别准确,如果是那样,也就不需要去做复原。作者要把玄奘的路线、重要的地标全部落实到地球的表面,做的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复原。

什么是非常精准的复原?就是给出一个精准的经纬度。当今社会已具备了足够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给出精准的经纬度,甚至能精准到误差仅在几米之间。

还原真实的玄奘

《重返帕米尔》中也提到玄奘本人的不少事实。在中国,玄奘可说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位和尚了,至今也无人能超越。或许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法显和宋云的名字,他们也曾西行过,甚至比玄奘还早了一两百年。那为何玄奘这么有名呢?主要还是因为受通俗文化的影响,《西游记》的小说和画册、连环画《三打白骨精》、动画片还有相关的一系列电视剧。大家都知道唐僧是什么样的人,但唐僧真实的原型玄奘,和这些戏剧、小说中的描写差距非常大。

《西游记》小说中的唐僧基本上就是个滥好人,很善良,但没什么用,一根筋,非常坚决,一心想去西天取经,却善恶不分,耳朵根比较软,被妖精说几句立场就动摇了。

真实的玄奘形象是从何处得来的?一是他本人写的《大唐西域记》,它记录了他对沿途各国风土人情的观感。说出来大家很可能不信,玄奘经过的所有一百多个国家,除印度外,他都是一路骂过去的。他一是骂那里的人长得丑,二是骂他们愚蠢,骂他们在道德与个性层面上非常懦弱。由此可见,玄奘的个性非常鲜明,和大众文化里的唐僧形象完全是两回事。关于玄奘的比较直接的形象,主要见之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是玄奘的两个徒弟在他死后一二十年中写下的回忆录。其中有很多内容是玄奘本人口授他们的。在他们的描述中,玄奘聪敏睿智、很有学问。在他们的笔下,玄奘长得很帅,仪表堂堂。玄奘圆寂后,连遗体都是帅哥一个。从性格方面来讲,玄奘个性特别刚强,意志尤其顽强。取经途中他所经历的最艰险的那一幕,就是他过了玉门关,在莫贺延碛打破水囊那一段。他坚决不肯掉转头,继续冒险进入沙漠,一连五天都没喝到水,险些丧命。

什么是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命名的,之前全世界没有这个名词,但有这个实迹,这条道路。中国人(张骞同时代的汉朝人)称它为“西域南道,西域北道”,这两条道都是从敦煌出发的,出敦煌后分两条道路,一条贴着天山叫西域南道,一条贴着昆仑山叫西域北道,然后又汇集在帕米尔高原。

我们中国汉人称帕米尔高原为葱岭。为何叫葱岭呢,因为它上面真的长着葱。

 

全世界第一张展现葱岭的葱的照片

我们中国人叫它葱岭,当地人则叫帕米尔。当地帕米尔人,在我们中国境内叫做高山塔吉克人,还有些在阿富汗或者在塔吉克斯坦,他们都属于塔吉克人,讲的是东伊朗语系。在古代波斯语里,帕米尔意思是“世界屋脊”。1960年代以前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里,世界屋脊专指帕米尔高原,并非青藏高原。由此可以想见,葱岭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我们从长安、洛阳到地中海,帕米尔高原恰好在正中间,又是两条道的交汇,是枢纽,又是地形最复杂、景色最壮丽的地方。侯杨方认为,葱岭是丝绸之路上最好的地理标志,超过其他的一切。

如何来认知精准复原

侯杨方认为,除了经纬度坐标,首先,精准复原不能单纯依靠文字资料,甚至包括地图,纸面上的所有资料,都是二三手的资料,准确的信息只能从实地获得,精准复原一定要求进行实地考察。传统研究就是列一串地名,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它们没有经纬度,几乎没人去过,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之间的道路究竟怎么走,是画一条直线吗?如果觉得直线难看,就加几个弯吗?作者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有过到无人区户外经验的人,会深感拿着这种地图真是害人。所以一定要自己亲自走过,一定要实地考察。如何证明你去实地考察过,你要留下你的GPS轨迹。因为GPS轨迹是无法伪造的,你还要留下你的照片和视频,这就足以证明了。我告诉你一个经纬度,告诉你一段轨迹,只要重复一遍,你到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经纬度,你一定会看到和我照片上拍的同样的景色。这就叫精准复原,可以进行重复性的检验,这就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区别,这就叫精准复原。现在的GPS精准度非常高,误差仅在几米之内。

为何第一次就选帕米尔高原做丝路精准复原的地点呢?一是帕米尔高原特别重要。第二是它河谷纵横,有很多山口,它有强烈的地形的刚性约束,可以通行的河谷与山口都是非常有限的。在北纬37度左右,丝绸之路是不能超过5000米的,超过5000米就难以翻越,即使在盛夏季节,那里也有一米多深的积雪,你可以个人去探险,但驼着货的驴队或驼队是翻越不过去的。玄奘有段著名的话,他从石头城(塔什库尔干的县城)“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大崖东北两百余里至奔穰舍罗”,这是非常明确清晰的。2013年,侯杨方最大的成果就是把这段路线复原出来了。如今当地的塔吉克人还是这样走的,在1990年代,当地的乡山公路还没建好之前,当地人更是这样走,公路经常会由于泥石流而坍塌,要么就是绕了太远的路,山口两边的当地人还是会照以前那样来回翻越。所以就是从这两个山口乌古里亚特、坎达尔山口走的,这是非常刚性的约束,当地人也是这样走的,一直到现在。所以从丝绸之路这个意义上讲,尤其在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这段丝绸之路一直是被人利用的,当地人夏季牧场冬季牧场的迁徙,他们还是这样来回走这些丝绸之路。没法想象他们会走国道绕路,这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了。

从2013年到今年这十年间,侯杨方已去过二十多次帕米尔高原了。帕米尔高原在我们国家境内仅是最东边的一侧,主体部分是在塔吉克斯坦,还有一部分在阿富汗,北缘是在吉尔吉斯斯坦。2013年4月,侯杨方先去了境内部分,2013年7月由境内部分前往境外的塔吉克斯坦部分。然后,他还去过阿富汗的瓦罕,2019年,他还到过帕米尔的最东边,阿莱尔山谷。

侯杨方把考察和审美放在一起,他衷心喜欢帕米尔这方土地,衷心喜欢这份工作,他把考察和审美融合在一起,并从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转编自【上海译文】

https://www.sohu.com/a/477830053_121124745

登录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301750.html

上一篇:重温《登上海拔4750米高度的红其拉甫口岸》
下一篇:谢榛著【四溟诗话】、王夫之著【畺斋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