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都将随着青春而消逝。
读书的年代总是让人怀念,经历过的每一个老师也总是隐约的会让人想起。
从孩提到成人,从无知到对于现实的深刻的理解,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这是一个熬炼的过程,这是一个觉醒的过程。
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的精灵,但是谁的青春不迷茫?
在学习年代,陪伴学生成长的是父母、老师还有同学。
不管是聪明的学生,还是不聪明的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让人感觉非常棘手而且困惑的事情。青春的困惑,莫过于为什么学习,青春的迷茫,莫过于如何学习。
我们不能指望父母成为一名学习专家,同学的帮助也是有限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毫无疑问是教师的事情。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教育的真谛,是每一个老师的座右铭,但是做好却非常的不容易。
起码现在看来,还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期待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就在于它有可能实践这个真谛。
但是有了技术,并不意味着就会一帆风顺。只能说,需要老师做出极大的努力,已经有了可能来真正的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实际上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能让他学习,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自然就可以让他成才。
关键就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深刻了解,不仅仅是所教授的知识。
没有学习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还有限制老师成长的教育体制。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是对于未来的忐忑,是对于自身能力不足的忧虑,是对于快速变化的世界的无奈。
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要成为一名学习专家,在特定的环境下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并且在创造特定的环境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的学会学习。
这样,青春才不会迷茫。
学生是复杂的,学习更是复杂的。如何在重重迷雾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一个艰难无比的旅程。作为一名未来教师,从事教学的勇气不能仅仅来自于这个职业的钱财的回报,而是对于教学艺术把握的向往和热忱。
爱,是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消失多年的词汇,但是我们始终需要他。
看着被应试教育冲刷的体无完肤的学生,能够拯救他们的不仅仅是这些可能的新技术,更是老师的一生的努力。
听说,在地狱十八层承受煎熬的都是生前当老师的,希望在二十年,这不过是一个笑话罢了。
最迷茫的其实还是老师,希望未来的教师不再为此纠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2 0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