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非常期待核结构领域能够第三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热度 1 2024-3-3 21:24
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至今已经113年,这个领域被授予的诺贝尔奖是非常多的。作为原子核的基础领域的核结构研究要从1932年算起,因为那一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研究者才意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复杂量子系统。之前虽然也有核结构的研究,但是研究内容是不对的(出现了错误)。核结构研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69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1
三代传承:从陈金全教授到SU3-IBM
热度 2 2024-3-2 21:31
(这几天正在写基金项目,偶有所感,写下此文) 过去几年,从2019年初开始,灵感突现,我开始提出和系统的研究SU3-IBM,如今它正在开始成为核结构领域的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研究思路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因为理论和实验之间展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一致性。但是,在很长的时间 ...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3128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2
费米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2024-2-22 21:34
伟大的费米,是意大利科学史最耀眼的天才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近代物理学的创立者伽利略。费米的一生,就是天才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了天才是如何推动科学的进步的。 科学史,就是天才史。没有天才,科学就不能进步。天才生来就会具有特定的具体的天赋,这种天赋往往在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633 次阅读|3 个评论
没有天才,科学就不会进步
热度 2 2024-2-21 21:34
这么多年来,中国本土的自然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有一人,就是屠呦呦先生,而她发现青蒿素似乎也颇具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启发孕育的产物。也就是说,这个发现确实是与外国人无关的。但是,科学是全世界的,科学也是开放的。在对科学发展的竞争中,中国科学家的表现整体是乏力的。虽然过去二十年,中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714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科学史,就是天才的历史
热度 5 2024-2-20 22:05
研究科学史,会有各种的角度。研究科学史,自然是希望了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因为科学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研究科学史,也是希望把握住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的发展,利用科学的力量来更好的发展人类社会,造福人类。 但是很多的时候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1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5
中国科学的下一个目标,就只能是诺贝尔奖了
热度 2 2024-2-16 10:49
当中国科学家在本土每年都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中国科学就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本质性转变。虽然这看起来依然困难,但是从当前中国本土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似乎也是完全可行的,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中国本土在科学领域的确缺乏原始创新的工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739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没有科学的天赋,如何推动科学的进步?
热度 2 2024-2-5 13:14
整部科学史,都在反复的告诉我们两个事情。一是,只有天才,才能推动科学的进步。二是,天才是自我成长的。而两者的基础,都是一种有些说不清楚的科学的天赋。科学研究,绝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领域。如果要想达到推动科学进步的程度,就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天赋。 这种天赋不是平 ...
个人分类: 个人建议|170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物理研究者的对称性过度综合症
热度 2 2024-1-20 12:05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非常有用,看看那么多相关的书籍,这个不需要多说。所以也导致在理解新出现的问题的时候,它也自然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粒子物理领域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通过对称性来思考问题,导致这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循着更高对称性的方向前进,几乎是必然的。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44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全息正反物质对称宇宙下的黑洞熵和黑洞辐射的物理解释
2024-1-18 11:21
五十年前,霍金受了贝肯斯坦的刺激,研究黑洞是否有熵,是否会热辐射。结果是让他大吃一惊,随后几年也是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黑洞真的有熵,有热辐射,而且黑洞的熵在黑洞的面积上。这就好像黑洞里边什么都没有一样。(当然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我们的这个世界是由正物质构成的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7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真的会有一个和我们完全一模一样的世界么?
2024-1-16 21:35
多个世界在今天已经是很平常的想法了。在格林的《隐藏的现实 平行宇宙是什么?》一书中,他讨论了多个可能的多宇宙想法。关键是,哪种可能是真的呢? 我们的这个世界,有点正物质多余症。在基本原理方面,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一直有人在研究,找到了许多理由)。所以自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7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