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黑洞的机会和普朗克尺度的造化
2023-12-4 21:35
从我们能观察到的尺度到微小的原子尺度,是人类理解自然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跨越了10个数量级,深入到10的-10次幂的米。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小的尺度上,微观客体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和我们日常经验完全不同,需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量子力学对于微观世界的描述很准确,但是却无法理解,似乎有什么东西阻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5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当整个宇宙塌缩成一个黑洞,普朗克之网
热度 2 2023-11-26 22:24
黑洞和整个宇宙都是迷人而让人困惑的话题。它们之间的区别,似乎仅仅是,黑洞是从外边观察,而宇宙就能从内部观测。不管是哪一个,引力和量子效应都是非常重要的。全息的发现让我们意识到,时空和我们平常体验到的根本不一样。时空给了我们一种三维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二维的。好像是一个二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85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会在普朗克尺度上构造量子计算机么?
热度 4 2023-11-23 22:22
今天来大连非常高兴,看到了老师、师兄还有师妹,还有很多在这里学习核结构的学生。做了一个报告,但是太罗嗦了。 量子计算是当前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但是我却两次从量子领域来到核结构,这本身一是自己感觉追赶当前的研究的确自身能力不够,另一方面实际上我比较怀疑当前的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402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4
真的会出现跨越20个数量级的奇迹么?
热度 1 2023-11-18 20:57
虽然我们经常说物理学已经停滞了,这只是在说我们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结果,像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那样,直接而明确。近代物理学开始于1900年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但是这些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没有完结。今天的物理学非常像1900年到1925年量子力学被发现的那个时间段,更多的是猜想。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292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实验所达不到的边界!!!
热度 1 2023-11-16 22:19
实验是判断科学真理的标准,如果什么科学问题都能做一下实验该多好?可惜人的能力不是万能的,我们没有能力把所有的实验都做了。特别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由于我们研究的对象太小、太大、太远、太不可思议,以至于很多问题实际上都超出了我们做实验判断的能力,这也是过去五十年物理学基础停滞的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25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获得真理是如此之难!!!
热度 7 2023-11-13 17:10
读科普,以及看那些发表的巨量文章,都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获得真理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恐怕是科学时代最大的误解了。看看一些发表的评论中,鼓舞别人“持球跑进”,勇于原始创新,做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做好冷板凳,超越法拉第! 科普当然是要做的,文章当然是要发的,但是对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958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7
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判断
热度 7 2023-11-11 10:28
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来自于我们对于现实的思考,通过实验进行判断,建立理论进行计算,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科学的价值还没有充分被挖掘之前,一些人会天真的以为,自己的思考就可以充分的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种精神病式的臆断。这种思考方式是把人类推向深渊的根本。在今天科学的时代,还会如此思考,是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583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7
卡里科的基础研究获得诺奖需要质疑整个科学界
热度 5 2023-11-10 10:13
库恩的小册子《科学革命的结构》不招科学家的待见,因为似乎很多科学家的自身经历与这个小册子里说的科学革命没有关系,所以也不理解科学革命的存在,虽然在科学史中似乎存在,而只能纳入到常规科学之中。在这个小册子中,库恩几乎用一种不是很待见的方式看待常规科学,认为这和解题训练没什么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859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5
核结构中的SU(3)对称性:(17)Elliott的新世界
2023-11-6 21:29
Elliott 已经于2008年去世了,在去世之前,他和合作者主要讨论了壳模型SU(3)对称性和玻色子SU(3)对称性的关系,希望在这两种SU(3)对称性之间建立联系。这可能是他一直就有的心愿。这篇文章,我相信,以后变得越来越重要。 历史的细节总是让人好奇。不管 ...
个人分类: 心智之旅|4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核结构中的SU(3)对称性:(16)长椭球到扁椭球的形状相变
2023-11-6 18:46
为了进一步理解新发现的模型所具有的物理意义,今年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在前面的研究中,我注意到球形核疑难和B(E2)反常的实验现象,为了解释这些奇怪的现象,我利用程序做了计算。现在看来,计算的实际上是 Elliott 和 Draayer 的SU(3)壳模型的相互作用玻色子版本。 Elliott 只讨论 ...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3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6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