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红楼教育志: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热度 1 余孟孟 2018-3-18 13:31
文/云栖君 很多小孩子在长辈面前,常常会被问及学习和读书的事情。这在长辈那里是表示一种关怀和爱护,但对一些小孩而言,却难免会有些压力或尴尬。林黛玉初进贾府,也遭遇了这份尴尬。 且说黛玉在母亲亡故之后,因年小多病, “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只得在父亲林如海的安排下,投奔 ...
个人分类: 红楼教育志|3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过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
余孟孟 2017-1-23 11:33
文 / 孟文子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想要过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遇见一蓬干花,一把狗尾巴草,一泡陈年老茶,一棵挨雨的梅子树,一截落满青苔的阶梯,一段樱花烂漫的山路,或者一袭叶尖的白雪,都会欣喜不已。” 这段话出自《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作者曹萍波对自己的 “草木情缘”和钟情于自 ...
个人分类: 宁静志远|33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教育研究和教育写作不是一回事
热度 5 余孟孟 2016-11-21 13:20
文/余孟孟 记得周国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到学者和作家的区别,很有些趣味。大致意思是说:学者的主业是读书,为了维持这个身份,偶尔也进行写作;而作家的主业是写作,为了维持这个身份,偶尔也读书。 其实,学者的写作和作家的写作完全不是一回事。准确地说,学者的写作主要是对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成果的一种表述 ...
个人分类: 宁静志远|517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真正的好文章都是“走脑又走心”的
热度 1 余孟孟 2016-10-15 14:47
文 /余孟孟 人们常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味着自古以来文章高低的评判都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因为缺乏统一的、具有共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肯定的是,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眼里可能会作出非常不同的评定。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小试验:把收到的一篇作者来稿发给几位朋友,先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
个人分类: 高声低吟|6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釜山行:拷问人性善恶,饱含生命隐喻
热度 1 余孟孟 2016-10-15 08:02
文 / 余孟孟 看完韩国电影《釜山行》之后,一句话在我脑海中盘旋:这是一部拷问灵魂和人性的影片。 一群人乘坐高铁前往釜山,有的去旅游,有的去出差,有的带孕妇去疗养,有的带女儿去找妈妈,还有的可能是去 “约炮”。反正都是一群平常而正常的市民。可是,当一场突如其来的被称之为“丧尸”的恐怖传染病 ...
个人分类: 高声低吟|3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士大夫精神:一种重塑当代人心灵世界的力量
热度 8 余孟孟 2016-9-2 15:59
文/余孟孟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专家、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士大夫精神”的核心是“士志于道”,坚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担社会责任。它的内涵包括率性自由,实现人格独立与自尊;圣贤气象,既执着又洒脱;圣贤兼豪杰,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    现状:中国社会普遍精神迷失   思考对人意味 ...
个人分类: 宁静志远|584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8
教育还是“消极”一些好
热度 1 余孟孟 2016-8-4 08:35
文/孟文子 “你们家,以后千万别让你们领导来!” 一个周末的午后,几位朋友来家里聚会喝茶,见到阳台上满满几花架绿意盎然、长势极好的植物,欢喜不已。其中一位赞叹之余还“不怀好意”地来了这么一句。 当时我和妻子都是一怔,几乎同时发出疑惑:“为什么?”那位朋友故作神秘地说:“你看,这么多花草,要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26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3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