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面试 精选

已有 10183 次阅读 2021-8-20 15:51 |个人分类:问道研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也许是心血来潮,今年暑期推免生优选计划选拔中,筛选简历时布置了一个能力测试环节。学生需要在两周左右时间内完成一个科研小任务,要求提交相关的材料(含PPT汇报材料,8-15分钟录屏讲解视频,网络模型源代码等)。这也是借鉴了一些名校(清北等)导师选拔推免生的做法。期间一共发出测试题5份,截至规定时间,按时返回的仅1份,也是唯一一个双非学校的本科生,未反馈结果的全部为985、双一流学校学生。那么,我也只好是宁缺毋滥了。

以下是今天下午我与唯一通过初选同学进行的一次面试交流。

问:近年来,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相关的学科对AI/深度学习的追捧热度不减,所以大家都想进入这个领域。那么,你对这个问题是如理解的呢。

答:首先的话,这个行业目前来说确实是十分的火,但是在火热的同时,竞争也同时存在,比如说现在争先争抢的无人驾驶这个高地,有很多公司在做,也有很多实验室也在做,就我了解来说,目前的很多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将这个项目正式的去落地,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我要去深入的学习,我更倾向于去把一些项目去落地去实施,可能这样的话,更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再有的话,就是对于深度学习这个领域来说,我认为更需要的是将模型更好的使用在场景里面也就是切合场景去创新,如果我能在研究生期间去更系统的学习这个方向,我会去尝试将模型参数或者一些想法去试着做做看看,可能会有创新。最后,也现在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结合场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在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结合都有意义,但是,如果想做到更好,我觉得,也需要去多尝试,比如力学与机器学习结合,去做一些控制类的东西,我觉得会很有意思。以上是我的理解。 

问:现在很多同学对AI的理解就是停留在深度学习(DP)这块,给定一个问题后,立马想到的也是DP,其他关联的基础知识(如数学问题、信号、图像处理及经典机器视觉模型等)都不是很关心,具体的研究背景和物理机制也不去深入调研和思考。一旦做不好,就把问题归结于数据样本不够,数据质量差等。如果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呢? 

答:我会从三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我的模型参数,框架是否合理等,也就是会去从模型结构入手分析,比如,修改一下模型读取窗口可能会有效果提升等等。第二个是从问题入手,因为在之前的科研竞赛的经历遇到了很多“想当然”的问题,所以,一切问题都要进行一下本质回归,回归底层,用基本知识分析一下,在分析小目标识别的问题时候我也阅读到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验算,得到经典算法,再用程序实现,程序仅仅是工具,思路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分析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我也需要从多方面来思考。第三就是,可能是样本不足,但是样本的不足在有些时候并不是影响模型效果的主要原因,比如SIRST那篇论文开源的样本也不是很多,但是同样的样本与之前的算法实现效果对比效果强,归根结底是数学思路上的改进,所以遇到效果不好的情况最后我才会分析样本。 

问:追问一句,本科阶段的竞赛与真正的科研有什么异同呢?

答:我认为,竞赛和科研本质其实一样,都是解决问题,只不过竞赛要求的是快速的解决,比如电子设计大赛,我可能需要四天做出一个解决问题的东西,仅仅打到指标即可,对于工程上的稳定性和设计合理性可能做不到很全面。但是科研不同,需要去从基础开始去探索研究,通过阅读论文去慢慢积累基础,到后面的实现,需要很多的尝试和探索,而竞赛可能探索的少,有些设计思路固定,竞赛更看重工程能力,科研更看重创新及探索能力,这是我的理解。

问:还有形式上,两者之间还有什么差异呢?

答:形式上我认为有相同有不同,相同在需要答辩,都需要动手去实践,不同在竞赛可能比完赛之后这个东西就不再看了不去深入学习,虽然这样不是很好,但是在我身边很多同学如此,仅仅需要证书即可,没有去继续学习,科研的话我觉得是个长期坚持和学习的过程,在专业领域一直探索的过程,学无止境。 

问:本科期间你参加过哪些竞赛,都有哪些收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兼顾专业课程学习和竞赛事宜?

答:本科期间主要有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算法类的竞赛,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并且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竞赛和学习是相互促进,尤其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所做的东西用到了专业课知识,比如信号与系统 图像处理等,更好的巩固了专业学习,在平时我会在周末进行专业课的集中学习,并且进行预习总结,周内一旦有空就在实验室进行竞赛的开展和兴趣的发展。 

问:很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关于对读研的思考。读研是需要具备研究底色的,而研究也不是纯自由研究,需要依托课题(即问题),这就跟导师的方向有关了,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研究。那你如何看待导师安排的科研方向和自身兴趣的差异和冲突呢?如果遇到这情况,你会怎么做选择。

答:我认为科研是相通的,兴趣学习与专业学习并存并不是相互冲突,在学习时期的优先级当然是专业学习(科研方向)>自身兴趣,因为在我之前学习,科研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实验室老师让我做的项目和我之前学的不一致,因为我之前学的是硬件设计后期让我去写程序进行开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也有很好的促进学习的过程。如果在学习有空闲之余,也就是完成手头工作,并且自己满意,会去发展自己喜欢的方向,因为我觉得现在更需要的是T型人才,也就是有广度有深度,我需要在专业上有很深的研究,但是我也需要去接触广的方向,这样才会成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生。 

问:读研时间其实很有限,第一年修学分,第二年参与课题,第三年找工作和完成毕业论文。有的同学第二学年进入实验室还久久不能入门和进入科研状态,因此科研训练环节和时间大打折扣。那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或者是有什么打算呢?

答:就我的学习的过程来看,科研需要兴趣,也需要训练,如果第二年还不能进入科研状态可能就是把科研当成任务而不是兴趣,应该让他多有兴趣去学习,兴趣的起源是成就感吧,先从简单来,哪怕第二年也还是有时间培养成就感,当有了一些成就的时候,虽然可能不大,但是每天都有进步,兴趣的累计发展,慢慢也就步入研究正轨。 

问:关于师生关系,这也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有的认为参与课题是导师压榨学生,导师没有课题的话,又说导师不行,没本事,你怎么看?

答:我认为如果读研究生,就是需要去付出,也就是做课题,科研,所谓的“压榨”在我看来无非就是,规定时间学习,那高中学习也就是“压榨”,不能这样来理解,读研期间的学习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经历而不是轻松学习,导师愿意去管你学习,证明你还有能力去学习,是一件好事。课题的角度来看,其实我觉得每个导师都有,只不过是多或者少的问题,少不等于没有,既然选择读研究生,读这个方向少也需要做到深入,说不定日后这个方向成为了热门也有可能,做好该做的即可。 

问:那你有读博打算吗?

答:有,因为我觉得研究生三年太短,可能我在这个领域,仅仅还是研究个皮毛,我需要深入学习。 

问:我的问题问完了,感谢你的回答和认真思考。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对推免生做能力测试。这以前,我只看简历,一般是从本科学校,本人学习成绩、竞赛和科研经历以及个人陈述等,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本次优选计划选拔中,好几个985高校的学生,都未能按规定时间完成测试题,只有你做到了。

答:好的,谢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end.jpg

my2dcode.png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相关博文:

[1] 如何选出导师满意的学生

[2] 考研面试,导师会提哪些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5437-1300621.html

上一篇:基金放榜:实验室至少3位博士毕业生获批资助!
下一篇:审核制,读博容易了还是变难了?

30 杜学领 周忠浩 李宏翰 黄健 黄永义 李曙 叶春浓 刘立 崔锦华 肖慈珣 王善勇 刘炜 王飞 左小超 郁志勇 雷宏江 罗帆 张俊鹏 汤茂林 杨正瓴 刘秀梅 赵志宏 魏焱明 宁利中 毛宁波 张鹰 张利华 李毅伟 李东风 杨延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