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又见全球变暖

已有 2819 次阅读 2012-2-14 09: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213日,科学网新闻转发了网易探索的《全球十六位科学家联合撰文质疑全球变暖说》一文,提到全球变暖的说法受到权威科学家的质疑。“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没有必要为抑制全球变暖而大动干戈,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详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2/259700.shtm)。全球变暖一直是近年来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议题,从坎昆会议到德班会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各国博弈的重要内容。

而所谓的温室气体是指在大气圈中具有温室效应的其他,除了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氟利昂,四氯化碳等也能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唯独二氧化碳成为了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也成为世人口诛笔伐的“十恶不赦之徒”。在地球变小,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的说法也成为了一个政治话题,难怪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政治、经济、宗教和战争,唯独不是科学。

谈到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缩写,中文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历次研究报告。到2007年,IPCC已经发布了四次评估报告,但是后来的“气候门”、“冰川门”以及“亚马逊雨林门”等一系列丑闻的出现,使得IPCC的公信度明显下降,IPCC评估报告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博弈,而并不是单纯的气候问题。

关于全球变暖的利与弊的探讨也一直是个持续性的话题。按照鼓吹全球变暖一派的说法,全球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拔较低地区将被淹没,更严重的后果则不堪设想。而当前出现的一些极端天气也和全球变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一小波科学家则在开展着严谨的推理和研究,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据科学家计算,温度每升高一度,则降雨量增加7%,所以变暖会带来更多降水。而地球的演化历史,凡是温暖期,无一例外的都是一片生机勃发的景象。历史上繁荣的时代和那个时候宜人的气候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然这不是我的研究,而是根据某些材料的整合,至于科学性有待于考察,这里只是用来阐释个人观点。

全球气候是在变暖还是变冷呢?这也是一个问题,近期欧洲各地发生的严寒天气已经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很多人因此丧命,按理说全球变暖就不会出现如此极端严寒的天气,而恰恰相反,零下40多度的气温再一次把全球变暖的说法腿上了风口浪尖。前不久又有科学家对小冰期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研究和实验模拟,虽然是否会出现小冰期还有待时间考证和科学证据的支持,但是至少说明人们并没有全然赞同全球变暖的说法,加之这16位科学家的质疑,我们足以看到全球变暖还是变冷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这其中夹杂更多的是经济制衡和政治博弈。

当然,我们通过切身感受还是能看到全球气候确实在变化,干枯的河流,干旱的地球,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加,PM2.5引起的关切,这也更加促使我们关心环境,注重环保,但是这些是不是都和二氧化碳有关呢?另外我们也关注全球变暖的说法,到底是不是变暖我们没有话语权,但是我们有听取更方看法的权利,毕竟兼听则明。低碳环保有时候是低碳和环保,而不是一个词汇。发达国家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抑制发展中国家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否要走入这个魔咒就看自己的选择吧。

附:在全球变暖的说法大行其道之下,仍有科研人员在质疑并力求提供证据批驳这个观点,同时也有一些人著书立说,希望通过文字来向世人阐释低碳的方方面面,有兴趣的人会发现这场博弈刚刚开始,而且如火如荼。本文部分观点来自《以碳之名低碳骗局幕后的全球博弈》一书。当然,本文是个人观点,希望各位多交流。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537206.html

上一篇:澳洲之行杂记—自然
下一篇:关于情人节

2 周少祥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