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一部科学传播的参考书(关于ESTC的书评)

已有 4137 次阅读 2012-6-15 20:5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style, 百科全书

摘要:《科技传播大百科全书》大约有关于科学传播的300个词条,能够满足不同学术背景读者的需求。这些词条涉及到18个类别,包括饱受争议的科学议题以及媒体报道的趋势;不同区域和大陆科学传播的全景;法律和道德方面;重要的科学参与者;科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科学传播的理论与研究,以及其他议题等。通过把不同的信息集中在一个研究领域和跨学科的实践,这对该领域的初学者和那些在本领域学富五车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好的参考书。虽然是科学传播概念和实践的一个简要介绍,但是这部书里的条目都有自己的上下文并且每个条目都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当一个人第一次迈入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感兴趣的领域,他需要花点时间来熟悉这个领域中的一些术语和概念。探究和解释这个领域的细节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特别是当这个话题是跨学科领域的。这意味着孜孜以求的人需要超越这个领域去寻找各领域中的一些参考资料,因而他们的书桌上摆满了不同学科的图书和文章。当这个领域是个新近出现的或者正在形成中的适合,这项寻找参考资料的任务就会更加艰难,科学传播就是这样一个领域。不过那些最近在这个领域里上下求索的人们可以拨开云雾见月明了。去年(2010年,由于本文是2011年发表的-译者注)一本科学传播的参考书面世了,它不仅对于刚入门的研究人员还是那些在科学传播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好的参考资料。《科技传播大百科全书》由内华达大学新闻学和媒体研究教授Susanna Hormig Priest编辑,并由美国的Sage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编者所言,这个图书的目标是以一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提供科学和技术传播领域的信息。这部书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出发点,读者在这300个词条后面还会发现其他深度阅读的参考。每个词条后面都有一些评论,同时还有一些在不同国家开展的科学传播课程和学术研究项目,主要是美国的。这部书另外一个积极的方面是他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的背景。这部书有18个分类,包括和话题相关的组织和出版物(主要是美国的和欧洲的);饱受争议的科学议题与媒体报道的趋势;重要的科学传播参与者;不同地区和大陆科学传播的全景;法律和道德方面;科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科学传播的理论和研究等。

另外,这部书还可以作为处理科学传播策略和工具的一个实践指南,以及为了科学传播而采用的形式和平台的一个指南,从最传统的方式,比如报纸和电视,到更“胆大妄为的”方式,比如剧院和马戏表演。因而,它可以激发所有读者的兴趣:不同领域的大学生,记者和从事传播的其他人员,与科学传播活动相关的职业人员,以及科学家。对于来自任何领域的读者来说,该书的导论部分都是值得一读的;它展现了科学传播领域的一些特定方面,并且让读者了解跨学科的科学传播是什么以及这个领域面临这什么样的困境与挑战。

虽然这部书被认为是对科学传播的概念和实践进行简要介绍的参考书,但是每个条目都有其上下文并且从几个角度进行探究。比如,“农业生物科技”不仅阐释基因修饰食品后面的科学概念,而且还阐释了公共舆论如何对待这些食品——包括美国和欧洲公民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观念和态度。除了从环境角度、经济角度、道德角度、伦理的角度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讨论,它还探讨了其监管的方面、公共政策方面以及全球对于这个技术的采用程度。对于一个刚刚涉世不深的从事科学传播报道的记者来说,比如他被要求撰写一些种植基因修饰种子的文章,那么阅读一下这个用简单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的词条无疑会让他迅速地对此有所了解。也许在发达国家,这并不是科学传播事业的标准情节,因为在这些国家,更多的可能性是有与科学相关的专业记者,但是显然这是一些发达国家很多报纸,电视和广播公司的现状。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词条就是“网络媒体与科学”。处了描述什么是网络媒体,以及它的历史和发展潜力,这个词条还指出这些技术创新对于科学传播的方式有什么影响。其中一个最有利的结果就是地理上相距甚远的实验室开展合作的可能性。由于他们保持着远程接触,因而这使得他们共享设备和数据是可能的,并且可以交流他们各自研究的一些有利信息。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有利于有同行评议和评估体系的科学杂志免费获取的运动,这促使科学出版公司不得不重新评估他们的商业模式。由于出版物的易用性,比如博客,网络媒体还对科学家在更广泛群体中开展的科学传播产生更大的反响,因而这也会鼓励研究人员传播他们的研究工作。那些首先开展科学传播的人也会在一些词条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和提示,比如“科学传播中的比喻”、“科学传播中的叙述”、“有效的图表”、“科学家与记者的关系”以及“科学家与记者的矛盾”等。

对那些对于科学传播的历史及其形成和主要概念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部书也有一些主要词条供他们参考,比如“科学素养”、“缺失模型”、“公众理解科学”、“公共参与”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等。除了历史的视角,这些词条对这个领域的一些假设和方法提出了质疑。比如,这些词条显示缺失模型广受批评和质疑,通常这种关注表现为特定国家公民科学知识的低水平,它用消极的结果来表示一个国家科学素养、概念和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 虽然管理者和科学传播人员的花言巧语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对公众与科学共同体之间辩论和对话的主张较为重视并把科学传播看作是双向的,但是缺失模型的观念仍然遍布于最近一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动之中。

鉴于该书涉及到的丰富的角度,这篇评论还可以继续评论其他的词条。然而,因为我们在谈论的是一部参考书,那么其阅读过程就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因而,有所保留的评论才是最好的:这部书起初被当作满足北美公众信息需求的资料,虽然有240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联合撰写了这部书的词条,包括拉丁美洲的部分学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学者。给予这个原因,其他国家的读者可能会感到一些和他们具体现实相关的议题并没有涉及。通过和编者的邮件交流得知,虽然这部书的发行最后远远超过其既定的目标范围(美国),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读者来说考虑到上述情况是必要的,并且有必要把这些词条和他们的现实进行比照。最后,还要记住虽然这部百科全书涉猎广泛,但是它对于读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了解某些议题皮毛的参考,读者还需要一些辅助性的阅读材料来更好地理解这个议题。在这个学科广泛传播之前,这部书有助于确认科学和技术传播领域的身份;然而,很明显的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取决于每个读者的理解。

M. Ramalho e Silva, A reference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Jcom 10(03) (2011) R01.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582547.html

上一篇:意见领袖
下一篇:替代能源综述

3 曹聪 何学锋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