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用科学素养集群判定日本公众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及其潜在应用

已有 3993 次阅读 2013-4-16 13:2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活动

用科学素养集群判定日本公众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及其改善科学传播的潜在应用

摘要:日本有包括科学咖啡馆在内的各种科学活动。然而,其中的一个问题是所有的公众是否都能参与?特别是,关于确认这些活动是否实现了活动策划者初衷的方法还没有确立起来,即所有目标受众是否都参与其中。在本文中,作者们设计了一套简化的问卷来识别参与者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态度。当把这套问卷运用到对科学咖啡馆的调查中时,其研究结果表明活动参与者分为几个集群,第一集群“求知欲强烈”以及第二集群“爱好科学”对于科学和技术有很大的兴趣。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科学咖啡馆吸引了对科学和技术没有什么兴趣的位于第三集群以及第四集群的人,对于这类人如果没有创新性的方法就难以吸引他们产生兴趣。我们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客观评估参与者参与科学传播活动趋势的途径,进而来改善科学传播。

1.    概述

科学咖啡馆起源于英国,它不同于传统的讲演和讨论会;科学咖啡馆是科学家和普通公众面对面交流的场所和平台。其目的是“我们要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并且让科学更可信”。1日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咖啡馆,2只在2010年就大约有1000场科学咖啡馆活动举办。3 随着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白皮书-20044的出现,科学咖啡馆开始在日本扩散开来,到2005年,科学咖啡馆活动遍布全国。特别是在文部科学省200641日设立的科技周期间,不同的大学,科技委员会以及和该政府机构存在合作关系的科学技术机构共开展了21场科学咖啡馆活动,这也加速了科学咖啡馆发展的趋势。从这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咖啡馆活动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并把它作为科技政策的一部分;另外,这些活动大多都是有大学,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开展的。5

由于日本的科学咖啡馆具有这些特点,有人就会质疑科学咖啡馆是否真的成为了鼓励科学家和公民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有批评认为实际上科学咖啡馆还是以演讲的模式存在,科学知识的传播也倾向于是单向的。6即使在英国,也有人指出科学咖啡馆关于科学传播的探讨也更多的关注于科学事实而非来自于科学的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同时这些活动更多的是组织者导向而非消费者导向的。7这并不是说演讲总是不合时宜的;一定存在着只有演讲才能达到预定效果的情况。然而,我们也对科学咖啡馆是否发挥了其全部优势以动员起那些到目前为止从未参加过任何传统科学活动的人产生了质疑。特别是我们怀疑科学咖啡馆是否成为了对科技已经有兴趣的特定群体的一场讲演活动。虽然科学咖啡馆的目标是促进公众参与,如果科学咖啡馆活动被特定的一群人所主导,那么其目标难以实现。

2.    目标

    不仅是包括科学咖啡馆和科学讲演在内的科学活动,所有的传播都有设定好的目标人群。虽然界定各不相同,作为创新研究专家的罗杰斯把传播界定为“所有参与者彼此创造并分享信息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8 既然参与者有自己的情境,那么为了达到有序的传播就有必要理解这些情境并相应地适应这个传播过程。因而,为了设计一个没有特定目标受众的活动,比如科学咖啡馆,就不仅有必要设定一些参与者能从中获得什么的目标,而且要澄清下列几个问题:

l  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态度是什么?

l  目标受众是什么样的人?

l  为了迎合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

l  实际上什么样的人参与到了科学活动中?

澄清这些问题有可能帮助我们界定传播的目标,设计传播渠道,评估是否达到了目标以及为下一次传播活动提供反馈。在这个循环中,科学咖啡馆活动的最初目标应该是促进公众参与并提升社会公信力。

为了澄清第一个问题(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态度是什么?),欧盟9,美国10和日本11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调查,比如英国科技办公室和威康信托基金会开展的“科学与公众调查”。7这些调查基于公众对科技等问题态度的反应类型把公众分为很多集群。他们提出了每个集群对于不同科技主题态度的属性和趋势。我们基于上述的一些调查,在日本开展了公众对科技和社会态度的调查。12

这些集群调查提供了有关活动目标受众的重要见解,这是第二个传播设计要点。同时还提供了有关活动内容和配置的决策程序的一些观点,这也是第三点。即使在内容已经决定的情况下,决定传播场所,特别是如何呈现话题以及如何讨论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至于传播场所的设计,英国的达纳中心(DANA Center)提出了几个参与类型。13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第一到第三点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都有大量涉及。但是至少从我们看来,第四点的研究很很少见,比如说,核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参与了特定的活动。在很多科学活动中,为了对活动内容和效果的评估,通常在活动结束后都会开展问卷调查。在这些问卷中,除了与活动内容相关的评估条目之外,还会涉及到问卷回答者的性别和年龄。14然而,这些问卷并没有澄清参与者在科学活动中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一般态度。最终,我们决定设计并采用一个参与模型来识别不同科学活动包括科学咖啡馆的参与人群。另外,我们还发展了一种在活动全程中识别参与者对科学技术态度趋势的方法。

3.    方法

3.1         日本的科学素养

为了澄清第一个问题,即“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态度是什么?”我们首先用问卷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利用随机选择的方法,我们选择了4000个受访者并且通过邮件的方式发出问卷。共有1286个受访者给予了回复。15在这个共有98个问题的问卷中,分别涉及到的问题包括1)对包括科学和技术在内的不同领域的兴趣(15个问题),2)对科学和社会的态度和兴趣(35个问题),3)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评估(15个问题)及其他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和集群分析的方法,我们做出了一个模型把日本的公众分为几个集群从而来展示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态度的趋势。12从中提取出来的因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代表的因子的细节,我们把它做成了表1):

1)                     科学因子:涉及到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对采用科技产品的熟悉度等。

2)                     社会因子:涉及到对当地社区,福利和环境的兴趣,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一员等。

3)                     科学鉴赏因子:涉及到对科学,技术以及科学家活动的价值进行鉴赏的态度。

我们利用这三个因子把数据集合起来,并且形成一个由三个因子和四个集群组成的模型(图表1)。12第一个集群中的所有因子都很高。他们对科学和社会具有积极且乐观的态度。第二个集群中科学因子很高,社会因子较低,且科学鉴赏因子居中。这个集群中的男性占大多数,且年轻人的比重较大。从中可以看出第二集群的成员比第一集群更有质疑精神。在第三集群中,科学因子较低,社会因子中等偏上,且科学鉴赏因子居中。这个群体的一个特点就是女性占大多数。第四集群中的所有因子都很低。第四集群中的女性占大多数且年轻人的比重也较高。

图表1:通过随机调查概括的公民科学素养集群。横坐标表示科学因子,纵坐标表示社会因子,圆圈的颜色代表科学鉴赏因子。圆圈区域代表人口。NA代表没有回答。

因子(R2

内容

科学因子(0.86

问题1:我有科技方面的知识

问题2:我善于掌握事情间的共性

问题3:我希望可以更多地知晓科学和技术

社会因子(0.83

问题4:我对当地社会的议题很有兴趣

问题5:我对福利方面的问题很有兴趣

问题6:我对文化问题很感兴趣

问题7:我对经济问题很感兴趣

科学鉴赏因子(0.86

问题8: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丰富了人类社会

问题9:我希望社会中有更多的科学思维

问题10:我信任科学家和工程人员

答案:4种答案(1.同意;2,稍微同意;3.稍微不同意;4. 不同意)

表格1:简化的问卷

3.2         简化问卷的准备

在下一步,为了澄清第四个问题,“实际上什么样的人参与到了科学活动中?”我们编制了一个简化的问卷对每个集群中受访者进行评估。这是由于我们在全国调查中所用的问卷有很多问题,因而把它同时用在活动参与的评估中是不切实际的。在问题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一个由相对较少的问题组成模型(一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每个因子和因子抽出采用分段逐次计算方法的多次回归分析时所得到的R2的值都很高。

下面的回归公式是通过多次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独立变量(x1-10)是这十个问题的答案。独立变量(y)是三个因子的因子得分。

科学因子:yscif=3.438-0.433x1-0.433x2-0.415x3

社会因子:ysocf=2.923-0.426x4-0.451x5-0.325x6-0.29x7

  社会鉴赏因子:ysciaf=2.817-0.741x8-0.391x9-0.36x10

我们计算了通过替代这10个问题的答案而得到的三个因子得分与通过随机邮件调查而得到的4个集群的因子得分的距离(表格2)。受访者属于最近的集群。

第一集群

求知欲强

第二集群

爱好科学

第三集群

生活为中心

第四集群

兴趣很低

科学因子

0.8216

0.7113

-0.5195

-1.0444

社会因子

0.9403

-0.5723

0.2205

-1.1212

科学鉴赏因子

0.9347

-0.0256

-0.1275

-1.1554

表格2:集群中心

为了使基于问题较少的问卷而得出的集群分类和基于原始数据的集群分类之间获得匹配的比率,我们把多次回归分析中的因子得分值作为自变量并把集群作为因变量进一步进行了辨别分析。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第一集群的匹配比率为92.4%,第二集群为90.9%,第三集群为93.6%,第四集群为94.9%。因而,我们认为简化的问卷是有效的。

除了这是个问题,我们在实际的问卷中还增加了受访者年龄和性别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在特殊事件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问题或者受访者可以自由回答的区域,比如,受访者可以给出评论或者提出要求。

4.    结果

上述的简化问题被用到了普通公众以及科学家和大学毕业生(图表2)共同参与的科学咖啡馆和其他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全国性的随机调查来比较每个科学活动的集群分布来评估参与者的趋势。下文将阐述每个调查的结果。

投票结果并不能被分类,这是因为我们忽略掉了不完整的答卷(即无效文件译者注)。右侧的图表展示了性别比较。活动A是一个采用有全部问题的问卷调查,其他活动则采用了由10个问题组成的简化问卷。下文列出了从AP的活动主题,目标人群,问卷的日期和地点。最后显示的值表示的是反应率以及和活动A进行比较的评估结果(x2测试 P值,表示统计学上不明显;*0.001<P<0.05** 0.001<P<0.01***P<0.001)。NA:没有答案。

A)       随机的邮政调查(2008318日至47日,全日本)数据采集率32.2%

B)       朱鹮再引入以及农业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081129日,第16次新鸿科学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01

C)       自动装置和美学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1019日,第7次京都科技科学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01

D)      病毒性疾病和农业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1087日,HokuNouKen咖啡馆,札幌)数据采集率100%P=0.000

E)        酒吧中过度冷却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09131日,京都技术科学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00

F)        餐厅里举办的艺术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09328日,东京,第二次科学和文化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00

G)      以太阳能和文化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11731日,东京,第12次创造性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07

H)      电台制作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10130日,第18次广岛科学咖啡馆),数据采集率未知,P=0.198

I)          以香水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2011122日,第8次京都科技科学咖啡馆)数据采集率100%P=0.057

J)         以燃料电池为主题的面向父母和儿童的科学实验活动的参与者(20091219日)数据采集率大约为100%P=0.035

K)       2008年科学大会(Science Agora)有关科学素养的展位展览的参观者(2008112224日,东京)数据采集率大约为100%P=0.000

L)        参加2009年科学大会中有关燃料电池的讨论活动的参加者(20091031日,东京)数据采集率大约为60%P=0.000

M)    在京都理工学院学习科学传播课程的大学毕业生(2008-2011,东京)数据采集率94.1%P=0.000

N)      参与科学教育研讨会的教育专家(2009625日,东京)数据采集率大约为100%P=0.003

O)      参与科学教育研讨会的志愿者和其他人(200923日,广岛)数据采集率100%P=0.000

P)       在能源科学论坛上参与公民科学素养相关讲座的科研人员(20081215,日光)数据采集率大约为100%P=0.000

               

图表2:全国调查和科学活动调查的集群分布比较

2中的BL表明了参加那些并非为专门人员设计的科学咖啡馆和其他科学互动的参与趋势。从BI是参加各种科学咖啡馆活动的调查结果。在B中,其参与者主要是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的人。然而,在CI 中,大约有30%90%的参与者不是第一集群就是第二集群,但是有些也属于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特别是在H中,33%的参与者属于第三集群。在I中,14.8%的参与者属于第三集群,11.1%的参与者属于第四集群。在J中,我们调查了参与为儿童和其父母而设计的科学实验活动的家长,18.8%的人属于第二集群,25%的人属于第四集群。

KL是在日本最大的科学技术活动科学大会中开展的。17虽然这和由英国科学协会支持的英国科学节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有所不同,但是这是由政府机构赞助的日本为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而举办的最大的科学传播活动,因而这也代表了日本科学传播的现状。虽然KL中的数据并不是针对所有科学大会的参与者进行调查,但是其结果来源于我们在科学大会中开展的活动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参与者几乎全部属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

MP代表了科学和技术专家和学生的集群倾向。其参与者主要隶属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M中“科学和工程传播”是京都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的一门课程,其学生的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所以第二集群(主要是年轻人)占到整个人群的58.7%NO的活动是为参与科学传播教育和科学传播活动的人设计的。这些活动的集群也具备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参与者的特点。而P是为涉及到能源科学和工程的研究人员设计的活动。这个群体的集群构成和第一集群以及第二集群的比率类似,但是其区别在于在M中,尽管参与者都是学生,但是位于第一集群的成员人数较多,而第二集群的成员人数较少。这些结果表明组织科学传播活动且提供相关科学信息的人倾向于属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而年轻人则主要隶属于第二集群。

这些结果还表明科学家和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可以被看做是第一集群或者第二集群的(从MP),而参加由他们组织的活动的参与者也倾向于属于第一集群或者第二集群(BL)。另外一方面,有些参与为儿童及其家长而设计的科学咖啡馆和科学实验活动的人隶属于第三集群。然而,第四集群在我们调查的科学活动中相当少。

5.    讨论

这些调查的结果表明:即使是一个“为普通公众设计的”活动,其大多数参与者也都是隶属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的。当然,一个科学活动的参与者几乎全部来自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如果这个活动一开始就是为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的人儿设计的,那么就毫无问题。然而,每个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第二个问题,即目标受众是什么样的人?就像本文开头探讨的那样,如果科学咖啡馆的目的是提升公民对科学的参与以及让科学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公信力,那么我们就需要来自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的人参与的科学活动。就如今日本的科学传播得出其异型性即在特定属性中人们互动的程度是不同的被充分地保障这样的结论是很困难的。在日本,科学咖啡馆被作为科技政策的一部分,而这些活动大多数都隶属于科学领域。一般来说,有着不同态度的目标人群使得设计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以及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对其进行宣传是更加困难的。这似乎是为什么大多数科学咖啡馆的参与者都来自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的一个原因;这和科学领域的参与者一样。

我们的研究结果呈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科学活动可以吸引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集群的人,并因而吸引那些穿越传播隔阂并确保高异型性的参与者呢?这也是第三个问题“为了迎合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的答案。我们无法提供一个详细的结论,因为可供研究的案例数量较少,以及还没有形成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论。然而,这些活动的一些共性还是可以看到的,即这些活动中有数量可观的参与者不属于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

首先,一个有利的因子是活动的主题和参与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和科学技术存在着关联。其中一个案例就是以艺术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活动中,科学和艺术的话题被融合进去(图表2CF;第二个案例是为家长和儿童设计的科学实验活动,虽然其目标群体是儿童,但是他们的父母也间接地感受到了同样的科学实验(图表2J)。

第二,那些利用能够对预期参与者有很好吸引效果的宣传方法似乎可以产生有利的影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把一个酒吧当做科学咖啡馆活动的场所,在酒吧的旁边以及其附近的火车站贴上一些告示;这成功地吸引了很多酒吧的老主顾(图表2中的E,F)。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广岛科学咖啡馆(图表2中的H)。广岛市公民科学和技术委员会,这个组织广岛科学咖啡馆活动的志愿组织利用公共关系报告(广岛市民和市政管理)来给咖啡馆活动打广告。这份报告每两个月给所有的市民发放一次,因而也成为公共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这对于吸引位于各个集群的参与者参加科学咖啡馆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信息传播也给活动组织者以信心,让他们坚信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开展起来。

第三.一个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科学咖啡馆活动(图表2中的I),其主题是香味。为了吸引女性的兴趣,女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包括传单和网站通告在内的媒介公关方案。这个方法十分成功:74.1%的参与者都是女性,而且很多参与者属于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而且来自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的参与者都是女性;甚至在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中还分别有一个和两个女孩子参加。因而,对于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的目标受众来说,一个方法就是设计一个以年轻女性为受众的活动。

无论如何,我们所调查的所有活动中没有一个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来自第四集群。进而,我们开始设计的包含三个因子和四个集群的科学素养模型发现第四集群是一个残余集群,因而无法决定第四集群的人的兴趣和关切点。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那么进一步理解第四集群的兴趣以及找出促进他们参与恰当的科学传播活动的方式是重要的。

6.    结论

在提升科学素养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提升整个社会中全民的科学素养。我们的集群模型并不打算把所有的人群归结到一个集群中。比如,我们不提倡鼓励所有的人都具有第一集群的特点。相反,这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的工具,用来判定某些隶属于特定集群的参与者是否收到歧视。我们认为在科学传播活动中鼓励不同集群组合的参与者的参与是重要的,比如科学咖啡馆活动。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的集群模型在决定目标受众的时候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我们现在正在开展一项通过提升不同集群间交流的方式来改善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项目。18比如,我们有一个由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主要属于第二集群)组织的科学咖啡馆的活动,其目标受众是来自第三集群的女性;并且探讨的是文化和跨文化的话题。这样,通过重新考虑各种兴趣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把科学传播的目标看作是把各种科学素养倾向集合成为一个“集体科学素养”。

然而,设计一个高异型性的科学素养活动场所是困难的。没有这些研究方法和知识的积累,我们将不能实现促进公民参与的目标,还不如让科学传播以一种稍纵即逝的方式结束。从现在开始,以下的工作是重要的:即对不同的活动开展深入的调查,积累其分类并分析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数据,进一步研究什么样主题和话题的活动可以吸引每个集群的人(特别是第三集群和第四集群),以及如何设计出最优化的传播常速和方法。

鸣谢

我们真心地感谢新鸿科学咖啡馆(代表人物:Yoshio HONMA副教授),HokuNouKen咖啡馆(代表人物:研究员Takuro SHINANO研究员),创造力咖啡馆(代表人物:Kayoko NOHARA副教授),广岛科学咖啡馆(代表人物:Takehiro HAYASHI教授)以及帮助我们开展调查的所有人。我们十分感谢Micheal Norton教授的慷慨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Café Scientifique, http://www.caféscientifique.org/.

2 M. Nakamura (2008), Science Café: itsscope and challenge (in Japanes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udies 5: 31–43.

3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cre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society (in Japanese), National PrintingBureau, pg. 82.

4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White pape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the future (in Japanese), NationalPrinting Bureau, pg. 88–133.

5 For example, Matsuda (2008) reported 72science cafés which were held in Japan in 2007.6 Ofthose, 39 were held by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of those 10were held by groups of students and scientists.

6 K. Matsuda (2008), Science café injapan: a report of the poster exhibition and the workshop about science café inscience agora 2007 (in Japanese), Japanese Journal of ScienceCommunication 3: 3–15.

7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Wellcome Trust (2000), Science and the public: a review of science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attitude to science in Britain.

8 E.M. Rogers (2003), Diffusion ofinnovations, fifth edition, Free Press.

9 European Commission (2010), SpecialRe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Eurobarometer 340 / Wave 73.1,http://ec.europa.eu/public_opinion/archives/ebs/ebs_340_en.pdf.

10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10), Science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0.

11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Polic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02), Summary: The 2001 survey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and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 japan, NISTEP report no. 72.

12 S. Kawamoto, M. Nakayama and M. Saijo(2012, in press), A survey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o provide a foundationfor design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Japa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Science.

13 Dana centre - event styles,http://www.danacentre.org.uk/aboutus/eventstyles.

14 For example, Japanese Journal of ScienceCommunication 15, 7–9 (2007–2011) reports fourteenscience events of science café or similar format; in all of those cases, eithera selection type or free description type of questionnaire were conducted.

15 We conducted a two-stage stratified randomsampling from the Basic Resident Resister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whole ofJapan was divided into 10 regions, and in the second stage, these regions werefurther divided into 3 urban groupings. The total 30 groupings were thendivided into 200 areas. Finally we made a random selection of 20 people fromeach of the 200 areas. Refer to note 12 for the details.

16 R2 value (coefficient ofdetermination) provides a measure of how well outcomes are likely to bepredicted by the model. The value is a measure between zero and one. The highervalue signifies higher predictive capability.

17 Science Agora,http://www.scienceagora.org/scienceagora/agora2009/index_e.html.

18 M. Norton, K. Nohara (2009), Science cafés.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JCOM 8(4):1–12. S. Kawamoto, M.Nakayama, M. Saijo 12

作者信息

KawamotoShishin is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ftercompleting his Ph.D.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he focused on surveys ofscientific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Address: GraduateSchool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okyo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2-1 NE-20 Ookayama, Meguro-ku, Tokyo, JAPAN,152-8550. E-mail: kawamoto.s.aa@m.titech.ac.jp.

NakayamaMinoru is a professor at the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analyzing the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found in human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environment a learner is placed in using engineering methods. Address: Center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kyo Institute ofTechnology, 2-12-1 W9-107 Ookayama, Meguro-ku, Tokyo, JAPAN, 152-8550. E-mail:nakayama@cradle.titech.ac.jp.

SaijoMiki is a professor at the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r professionalfield of study is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central theme of her study isform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Address: 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12-1NE-19 Ookayama, Meguro-ku, Tokyo, JAPAN, 152-8550. E-mail:msaijo@ryu.titech.ac.jp.

HOW TO CITE: S. Kawamoto, M. Nakayama and M. Saijo, Using ascientific literacy cluster to determine participant attitudes in scientific eventsin Japa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o improv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JCOM12(01) (2013) A01.

原文地址:http://jcom.sissa.it/archive/12/01/JCOM1201%282013%29A01/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680675.html

上一篇:媒体议程设置和媒介素养
下一篇: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发布

1 allegret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