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市民“散步”背后的科学议题

已有 2821 次阅读 2013-5-20 14:4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PX的中文名称为对二甲苯(para-xylene),是衍生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二甲苯可缩写为“PX”,其中英文字母“P”是“para”的缩写,意为“对位。对二甲苯是二甲苯异构体之一,其余异构体包括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是工业中常见的原料,常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制备对苯二甲酸聚酯,其聚合产物为聚对二甲苯

PX主要用于制造对苯二甲酸,可用于化工及制药工业等。也是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重要中间体。PET纤维又称聚酯纤维或涤纶纤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合成纤维。PET树脂是一种重要的透明塑料原料,用于生产饮料、食用油脂包装,平板显示器基材,车用和建筑用太阳膜等等。

近年来我国上马了一系列PX项目,但是同时也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抵制,这些抵制行为出现在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等地,而有关媒体评论中谈到民众反对PX项目,目前还很难说是“无条件拒绝”,问题的根源还是政府将居民视为局外人,引发人们对自身环境权利不保的担忧,因而作为表达民意的一种方式,民众开始“散步”并把项目拉下马。

同时,PX的毒性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PX作为一种化学品,具有毒性并且对胎儿有着极高的致畸性率。另外一个观点是PX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缺乏对人体致癌证据的物质,与咖啡、咸菜属于同一个类别,这可以在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可能致癌因素分类中得到相应的内容。

很多因素导致了居民走上街头“散步”以表达对PX项目的不满,其中还涉及到一些科学决策和科学相关的议题。

2.邻避效应和邻避设施

邻避效应(NotIn My Backyard,简称为NIMBY)是人们强烈反对在自己住处附近设立任何有危险性、不好看或有其他不宜情形之事,邻避设施也称为“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 LULU)”。这个词语自1980年由Emilie Travel Livezey创造以来,经过三十多年间众多的规划发展事件及其引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为世人熟悉,并且已经进入了科学传播者的视野,成为科学传播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议题,而与此同时在做相应的规划的时候也应该那邻避效益作为考量的一个因素。邻避设施由于以牺牲特定人群的利益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因而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比如当地的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所有人(包括反对者)都认为可以在某些地方建立一定的设施(比如机场、高速路、屠宰场、监狱等),但是却都不希望自己居住在附近,或者在自己的附近建立这些设施。

何艳玲在《“中国式”邻避冲突:基于事件的分析》一文中分析邻避效应的一些特征。而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民众对于特定设施的建设表现出来的各种抵制和反对,也是邻避效应的一种表象。由于项目设立和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透明性,同时广大公众也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此表现出一定的反应。虽然这种反应并非是非理性的,但是却有一定的自利倾向。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公众对PX项目所表现出来的抵制情绪和“散步”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邻避效应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在就PX项目上马的探讨过程中,如果将邻避效应作为前期考虑的一个因素,并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化解,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项目的开展,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有序运行。

3.共识会议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共识会议”(ConsensusConference)这一概念最找出现在美国,当时称为“共识发展会议”,是科学家内部人士就某一具体问题交流信息,以达成共识的会议,20世纪80年代后期,丹麦将其改造称为一种让公众与科学家进行直接对话,让作为外行的公众也能够参与到科学事务当中的新方法。对于其定义,丹麦技术委员会(The Danish Board of Technology)的表述是:共识会议室一种公众参与、并使公众在科学技术问题或相关问题领域的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方法。共识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让政府和科学家群体倾听来自于公众、非专业人士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可以带来国家的技术决策民主化发展。3

而在PX项目开展过程中,尤其是项目设立之前,通过共识会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公众对于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并让公众在科学决策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想确保共识会议的成功,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第一个就是公众有权对那些影响其生活的决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过去的做法一度是认为公众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因而科技等决策应该限定在科技专家和权威部门的手里,但是共识会议的有效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上述观点。贾鹤鹏等曾在几年前就转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共识会议的探讨,而其结果最终表明广大公众能够主动地去了解与此相关的科技知识,并提出合理性的观点。而共识会议的开展也是促进科技回归到“公域”的一种实践。第二个前提就是对于外行来说,他们有能力掌握复杂的技术问题,并且能够给共识会议的议题提出那些专家没有考虑到的有价值的见解。

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共识会议和听证会存在着差别,共识会议中的各方应该是对等的,而听证会往往是由特定机构(往往是非中立的且占主导权的一方)主持的。共识会议被看做是打开科技这个“黑箱”的一种方法,从而解决公众和政府及科技专家间的争议。就PX项目来说,通过开展共识会议来解决项目相关的科学性问题应该是一个可以实践的探索模式。通过开展共识会议,相信广大公众会给出恰当的答案,而不至于最终再次出现“散步”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PX。 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971780.htm?fromId=978818

2.   “闻PX色变”过敏症 一部必须揭秘的悬疑片,《南方网》.[EB/OL]. http://auto.hexun.com/2013-05-10/153976042.html

3.   逼出来的共识会议,《科学新闻》。2010年第5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691749.html

上一篇:科学传播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呢?
下一篇:CFI、手相、科学与其他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