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写博客上瘾了怎么办 精选

已有 8350 次阅读 2014-2-16 08:5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各位博主、博友,我写博客上瘾了怎么办?

本人于2010年4月份在科学网开设了实名博客,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400多篇博文,其中有一大部分承蒙广大博主的推荐被精选了。除了沉寂一段时间之外,其他大部分工作日都做到了每天一篇博文,当然这并没有和我的工作相冲突,甚至我好想把发表博文当成了自己工作的一部分了,因为我现在从事的就是科学传播相关的研究。

先说说我从科学网博客中得到的收获吧。通过发表博文,记录了近年来我个人对科普的一些反思和看法,当然也促使我更多地去思考科普相关的问题,虽然还不成体系,但是可以算是小有成就,有一系列博文介绍和评论了科普的相关问题,介绍了国外科普的状况,译介了国外一些科普组织,机构和科普的话题,不仅让自己保存了一些文档,相信也给其他对此感兴趣的博主提供了一些参考。

在发表博文的过程中,我还结实了一大批在日常工作中不太可能有交集(因为不在同一地点,或者我还没有达到这些博主的层次)的博友,比如曹聪老师,武夷山老师,刘立老师,陈冬生老师,贾鹤鹏老师,吕秀齐老师等等。在阅读他们博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还多次得到过他们对本人博文的推荐和点评,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写博文的信心。

通过撰写博文,让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感悟能够记录在案,虽然有时候可能是在放水和吐槽。但是相信其中还是有一些观点值得他人借鉴和思考的。因而也得到了一些媒体的关注,有一些博文受到了其他媒体的关注和转载,纸媒包括《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等,同时也有其他一些网络媒体在本人以及科学网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部分博文进行了转载。另外一些记者在看到本人的博文之后,也有主动联系约稿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名研究人员的价值。现在和刘立老师等人共同进行的工作,相信本人对国外科普进行译介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的。

除了上面的之外,还有一些潜移默化的收获,这对于本人工作的促进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养成了我勤于思考的习惯,也让我对每一个新的想法和观点都积极记录下来,并尽量查阅一些材料对其进行充实和完善,从而形成博文,与各位共享。为了获得更及时的资料,我经常也会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一些最近有关科学和科普的新闻,了解一下当前的最新状况。还有一个可能更搞笑,和我现在的职称和单位比起来,科学网博主的知晓度可能更大一些。

再说说我的困惑,那就是写博客上瘾了。2013年以来,本人几乎确保了每天一篇博文的数量。而随着博文数量的增加,我开始迷恋上了科学网和博客,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科学网博客,看看有没有博主留言和评论,在看看每天的精选博文,第二件事就是发表一篇自己的博文。好像每个工作日不发表一篇博文就有点不舒服似的。当然我不会冥思苦想地为了发博文而发博文,只是有想法才写,但是由于想法有时候会比较多,也比较杂,因而也积累了一些博文,只是没有一次性地粘贴出来。

另外一个可能也会网络上瘾有关,每个一段时间都要登陆一下科学网博客,这似乎也是自我意识在作祟,希望得到博友的关注,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博文,希望有人可以和自己探讨……

其实说白了,上网无非是浏览一些网页,看看新闻啥的,但是一些科普网站并不能完全满足我的需求,所以就渐渐地只泡科学网了。慢慢地上瘾了,怎么办呢?不知道哪些博主有类似的感觉和情况呢?

在确保完成自己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我想我还会坚持把博文写下去,直到自己的思维枯竭,思路闭塞。但是也要尽力克制一下自己,避免难以戒掉这个瘾。

   最后,求助一下,写博客上瘾了怎么办啊?




博客感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767924.html

上一篇: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
下一篇:科学传播的“二传手”:科学新闻记者

31 袁海涛 刘立 蔡小宁 刘振华 吕喆 赵美娣 陈沐 强涛 喻海良 李健 廖晓琳 苏光松 王号 柳林涛 罗帆 褚昭明 李培光 曹建军 曹聪 蔡庆华 蒋永华 赵凤光 文双春 丛远新 傅蕴德 biofans shamtone truth21ct ygzyx99 Veteran11 h123y6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