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第41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试水新媒体

已有 2138 次阅读 2014-6-17 08: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2014年6月10日至22日,第四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北京举办,宣传周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作为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第41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于2014年6月14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报告厅举办。本期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就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互动交流。现场将以线上、线下的互动,让媒体和消费者与在现场的专家进行交流,突出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介平台实施公众科普的特点,以夯实食品安全科学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据的交流,化解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自从2011年启动以来,该活动在满足公众科普需求,应对热点和焦点科普事件以及满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普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活动的形式拘泥于传统的专家就某个话题进行阐述,而后与记者进行互动交流的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公众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的不断拓展,活动也需要扩展形式,丰富内涵。另外一方面,往期的话题选择过程中,大多从科学共同体的需求出发,即科学共同体希望传递什么信息的角度,而对公众希望获得什么的角度考虑较少,话题的选择宽而泛,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的针对性,满足公众的需求,“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探索新的活动模式,第41期活动就是一个尝试。

本期活动中的话题是通过案例的形式引出的,从公众关心的视角进入,然后专家就这些观点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解读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该活动还引入了公众互动的环节,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形式邀请公众参与并提出各自关心的问题,媒体主持人(冯殊)从这些微博中选择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向专家进行提问,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的需求。

其中涉及到的案例主要包括:1)有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有的时候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的负担。所以媒体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牛奶。这个报道一出,自然而然引起了爱子心切的家长的恐慌,如何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问题。2)上海市工商部门数月前公布了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其中涉及到食品方面的有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好丽友·薯愿”马铃薯膨化食品。其中产品外包装宣称“口感松脆,不油腻”,且百分之百不含反式脂肪。经查,该款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根据标准规定是可以标注为零。事件曝光后,媒体报道标题多以“不含反式脂肪属欺诈”,“吹牛被罚”为主,而互联网评论中发现,绝大部分网民对标注“百分之百不含”表示反感。为什么商家和消费者这么关心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呢?3)目前,媒体报道了两则食品中铝残留问题的新闻。一是媒体引述广州市质监局公布了该市2014年食品生产领域日常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显示,广州极润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仟润牌红薯仟润粉丝被检出44.1mg/kg的致癌物铝。二是新京报记者从街边早点摊及连锁店购买了10根油条样品送检。结果显示,10根油条中,两根来自肯德基和嘉禾一品的油条是合格的,其他的八根来自路边的油条是不合格的,为什么国家要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钟凯,和央视特约评论员王志安分别就不同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传播或者说科普是科学共同体的责任,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同时媒体,特别是科技媒体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央视特约评论员王志安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很多参与食品报道的非食品专业的记者经常容易缺少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就导致对一些判断出了问题,并把这些错误判断传递给了消费者,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加重了我们公众对食品行业基本现状的判断。在对相关话题进行科学传播的时候,媒体记者不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而应该强化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另外一方面,他也强调了媒体在科技报道方面追求的平衡性原则以及追求轰动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媒体在(科学)传播的时候,不能肆意夸大危害,制造公众的恐慌。……媒体有责任、有义务把食品安全危害真正的风险程度告诉大家,而不要夸大。”

第41期活动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的有机融合,同时引入了观众的互动,更好地体现了科学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和宗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803997.html

上一篇:网络时代更要保护原创
下一篇:《科学家生存指南-科学传播》第二章-公众传播的基本要素(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