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科学普及的方式也要科学
2016-3-19 08:37
今年全国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光明网架起的VR全景摄像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随着 科技 的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甚至有媒体把2016年戏称为虚拟现实元年。除虚拟现实之外,智能汽车、人工智能、 互联网 +、 工业4 .0等等都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科技热词。但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 ...
34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研论文科普化 这样才给力
热度 16 2016-3-18 09:12
科研与科普的关系通常被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而二者的最佳状态则是两翼齐飞、两轮齐动。 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科普信息化工程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于从事科普和科学传播的组织、机构与个人,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全社会的科学热情。而在科普 ...
745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6
是什么把“民科”带到聚光灯下?
热度 27 2016-2-26 09:08
原本如火如荼的引力波科普,这些天突然被5年前的一档电视节目盖过了风头——有关是否欠“诺贝尔哥”郭英森一个道歉的信息连续刷屏,并且招致了不同声音的大碰撞。同时,也把“民科”这个群体再一次带到了聚光灯下。   到底是什么让“民科”刷了我们的屏?在一系列的追问和反思后,矛头似乎指向了科学精神不足,以及科 ...
6056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27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热度 11 2016-2-22 20:37
引力波又火了一把,而这次的火并没有延续前几天引力波科普的热潮,反而是具有逆火效应的火,五年前“诺贝尔哥”上一档节目的视频被挖出来并广泛传播,甚至引发了众多明星,大 V ,网友的围观和支持。随后一系列平台对此推出评论文章,也有把话题转到公民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的,但是同时也让“民科”再次进入到了人们的 ...
1103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11
科研工作不仅要“让自己的酒更香”,还要“让酒香传得更远”
热度 7 2016-1-27 09:45
近年来,科学与社会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科学传播也更加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因而,科学研究更应该对公众有所交代,让他们理解科学研究到底在做什么?而如果科学研究仍然“闭门造车”,难免会让媒体、公众对科学研究误解,甚至是曲解。新近以来,有关科研经费的讨论再次见诸报端,一些媒体开始质疑每年数量庞大的科 ...
6214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7
对促进科研论文本土发表的一些看法
热度 14 2016-1-24 09:32
每年诺贝尔奖开奖之际都是国人,至少是关注科学的国人,精神紧绷的时刻。每每经过一番唏嘘之后又在讨论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把诺贝尔科学奖带到中国大陆。 2015 年没有再次让国人失望, 10 月 5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膺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国人多年来深 ...
6494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14
对科普的一些思考
热度 6 2016-1-11 12:42
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科普、科学传播等术语经常被不同的研究者交替使用,同时本世纪初也发生过科学传播是否应该取代科普的争论,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最终科普和科学传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被对方所取代,而目前的情况也基本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因为“区别并非是历史的或是层次的,而只是侧重不同……其本质都是科学 ...
3527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6
科学时评:科研成果传播与发表同样重要
2015-12-29 09:16
今年恰逢《哲学会刊》创刊350周年,这本期刊也开创了发表科研论文的先河。在学术圈有一句老话,叫“不出版便出局”,也就是说科研成果形成论文之后要在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平台上发表,否则便可能无人知晓,也就不会得到同行的了解和认可,进而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学术生涯。 但科研论文发表之后还应该有一个环节,那就是科研论 ...
23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