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若博士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邵宇飞

博文

北京印象

已有 3664 次阅读 2009-7-24 16:0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北京, 人生, 友情, 印象

北京一行,已是半个月之前的事了。今天才梳理彼时的感受,全因懒惰。感受?兴奋、疲惫、快乐、迷茫,都有吧?还记得在沈城的瓢泼夜雨电闪雷鸣之中,我们仓惶地奔向了火车站;还记得北京站巨大的钟表慵懒地看着早上熙攘的人群;还记得清华校园里高大的毛白杨沉睡在午夜;还记得与十年未见的老同学在正午的清华外相逢一笑,又在冷清的地铁里匆匆一别。的确,很兴奋,又很疲惫;很快乐,又很迷茫。
 
北京是什么?在哪里?很小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一个村子,在我们村北的大山后面,所以叫“北”京。后来知道了,北京是首都,是祖国的心脏,离村子远着呢。所以当老板说我有机会在北京驻留几天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理论上讲,如果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那么沈阳就是祖国的胳肢窝。胳肢窝虽然温暖,待久了也很闷。高雅的说法叫憋屈。
 
到了北京才发现,其实北京的天气才叫闷。才一个下午,我春秋不变冬夏皆宜的牛仔裤就被汗水湿透了。可我还是咬着牙在天安门广场乱转,累得我两个已经在北京工作特意陪我玩的高中同学几乎冲我投来仇恨的目光。一不小心,天色渐晚。同学说,去西单吧?于是又是一顿暴走。其实有一个同学已经十年没见面了。可是在清华门外见面的那一刻,却让人恍然觉得这十年并不存在。然后就是路上聊,地铁里聊,广场上聊,饭桌上聊。都聊了些什么?十年以前的故事,那些当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如今各自的生活,那些工作中有形无形的压力和生活里大大小小的快乐。谁谁谁和谁谁谁都在哪里,天涯海角;谁谁谁当初特喜欢谁谁谁,往梦依稀。歌里唱,“以为游戏,转眼人生”,就是如此吧?
 
相谈甚欢,相聚甚短。吃过晚饭,天已大黑。京城之夜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华灯闪耀,人群拥挤在街头(北京街头的人真多啊)。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再抬表看时,已是九点。再晚,同学恐怕回不去了。于是又是走走停停,最后分别在地铁。我深深地祝福我的老同学们,正如深深地祝福我自己。
 
回到清华的住处时,已是夜里11点。师弟险要报警。我急忙短信安慰之。一个人走在深夜的清华校园里,十年前我从未如此遐想过。高大的毛白杨林在知了的聒噪声中香甜地睡着。昏黄的路灯下,偶尔三三两两的学生骑着自行车从我身旁匆匆而过,留下一些渐飘渐远的谈笑声。地铁,天安门,毛主席,老同学,清华园,人在北京的第一天。
 
来北京当然不是来玩的,或者说主要的目的不是玩,或者说理论上主要的目的不是玩。三天会议,日程紧凑。坦率地讲,很多都听不懂。不过有幸结交了几个朋友。这也算收获吧?也有幸见识了几位大科学家。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龄很大的先生,每当一个报告结束,他就问一堆问题,但是最后总是说,我对你的工作也不是很懂,可能没问到点子上,你就根据你的理解随便说说吧,态度很谦和。但据说,此人乃一武林至尊,甚至可号令江湖。好像是真的。
 
下午的报告一听完,晚饭不吃,直奔南门。如果不是在清华的南门外走一走,我还真不知道中科院这么多研究所聚集清华的南门外。夸张些说,几乎三五步就是一个研究所。而当我没几步就从物理所北门进入南门穿出的时候,我还特意问保安是否走错了。而我那位大学同学已经抱着儿子在二百米远的小店门口笑眯眯地看着我。同学为了方便照顾妻儿,在物理所周围租了一所房子,房租比我月收入还高很多。好在他的父母可以接济他们一些。小孩子才几个月大,很可爱,比他爹好看多了。晚上吃饭时候,和同学聊起近况。因为都是江湖中人,话题也贴近了很多,课题,文章,出国,老板等等。所不同的是,他拖家带口,我孤家寡人。同学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至少超我几条街。不过既然人在江湖,难免有不如意之事。谁没有呢?又怎好明说呢?以他的能力应该是不愁将来的,我还是多琢磨自己的事吧。去了他们的实验室,看了下物理所的展板。同学说,这里是个做学问的地方,此言不假。
 
几天的时间,清华校园被转得差不多了。我也累得够戗。因为校园太大,又没有自行车,只好凭借两条腿走路。第三天的晚上听完报告,跑到北大,拜访了闻名已久的未名湖。如果不是因为BBS和老舍, 我想我可能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北大未名;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北大和那个写着重点保护文物的石牌,我想我可能会觉得那个湖和我们村口的水库没什么区别。夜色苍苍,我也只是围着未名湖走了一圈,照了几张像,然后匆匆回去了。没有逛一逛北大校园,甚是遗憾。
 
又是某个下午,精力充沛的我又跑到微电子所。一大学同学在那里做博后。跑到他们实验室看了下,打听了下他们的工作。待到同学下班后,一路地铁加打的,跑到另一位同学家附近,叙叙旧。同学已是准母亲,在家里等着我们。出了地铁口,我才发现,前面就是玉泉路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真巧。吃饭,聊天。一聊才知道,这二位都已悄无声息地结婚了。只是一个夫妻两地,边工作边筹划着将来,一个夫妻相聚,一起在为未来打拼。聊了几个钟头,就急着赶回去,他俩都有事在身,而我路远,及至回到住处,又是夜里12点。
 
其实,北京我最想去的地方是北海,北海我最像看的是白塔。曾经家里墙上,有一个大相框,里面就是北海的景致。父亲背着我,一边在地上转着圈,一边让我跟他念相框上的字——“北京,北海,白塔”。而今,北京,我来了;北海,我来了;白塔,我,来了,带着不知该向谁倾诉的悲与喜。那天的天气也很好。池塘里金鱼游来游去,佛堂里游人进进出出。湖水荡漾,白塔沐浴在湖畔娇美的阳光下。一位老太太很热情地给我们讲解了北海的历史。最后,我们走近了白塔,心中的白塔,我童年记忆中的白塔。
 
在北京的数日,虽然还不至于让人乐不思蜀,不过回沈之后,的确接连几天没有胃口。原因就是清华的伙食实在太好了,把我的胃口吊起来了。我甚至不清楚这几年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只是北京的天气太闷热,走在街头,总是口渴。北京的房价也实在吓人,据说丰台区的二手房都能卖到9000一平米。匆匆数日,一些模糊印象而已。然而,那里有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童年的憧憬。再见了,我的朋友们。再见了,幽幽未名湖。再见了,沉睡的毛白杨。再见了,北京,北海,白塔。
(摄于北海公园)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208-245357.html

上一篇:河边的下午
下一篇:猫兄狗弟

10 武夷山 刘玉平 郑融 马昌凤 高星 刘颖彪 杨芳 苗元华 王力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