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北京评奖:正在走向公正

已有 3632 次阅读 2011-9-29 17:14 |个人分类:技术相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北京, 提升, 公正, 奖励, 评审

参加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工作,感受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在不断进步。之前曾经写过一个博文从“项目科委”到“资源科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347&do=blog&id=426658),谈及北京市科委科技管理模式的新颖和成效。今年参加北京市科委组织的年度科技奖励评审,感觉给评审者有更多的“自由”。
 
1、程序的严格保证了过程的保密。据工作人员介绍,通知评审专家和与评审专家联络的工作人员与评奖会场工作人员知道名单的时间是不一样,就如高考试卷在考试前是密封一样,在考场才能打开,北京的评审专家在开会前只有专门负责联络评审专家的工作人员知道。在会场正式开会前,工作人员才将密封的专家名单打开。这样的工作程序,使专家名单不被泄露出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密作用,也最大程度释放了评审专家的“自由”,使评审专家真正能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评审。
 
2、数字化化操作既节能减排,也减少了错误发生。整个评审过程均是在专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查看各种申报资料、旁证资料等,都是在科委报奖系统中完成,网络速度流畅,各种功能齐全,屏蔽和隔离效果好。评分自动计算,排序自动完成。最终结果在当场就可以见到。
 
3、答辩者差别很大。参加答辩的申报者,有的一个单位将相关(也可能是我自己感觉)的几个项目,内容交叉,就是为了第一申报人不同,有的一团队申报对个项目,将一个可能的大成果分成几个小成果,有的将大项目的的一个小子课题进行申报;有的报告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成果展示丰富,时间把握好,有点表达含糊,成果展示简单。诸如此类,反映出申报者之间的差别。
 
4、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报奖资料虽然是电子方式,但由于在短时间里看诸多资料,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因为专家自己被干扰少,如果时间稍微充裕一点,将对平时结果有积极作用。二是专业跨度比较大,在一个专业领域有测绘、环境、水利、资源等多学科,虽然各专业都有相应的专家,但还是感觉对跨度比较大的项目把握不好。三是应该尽量按报奖类别分开进行评审比较好,现在是技术开发、重大、公益、软科学等放到一起,各自有评审标准,加上时间紧,会让专家对评审标准的把握带来困难。
 
虽然仍然有改进空间,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北京市科委奖励评审的公正性正在提升,那些被认可度高的项目最终将获得奖励。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491756.html

上一篇:新科研究生的三步起跑
下一篇: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3 陈小润 武夷山 sfw1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