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有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ishfly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文

以历史人物为例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内含:刘备、刘禅、项羽、刘邦、诸葛亮、司马懿等)

已有 2204 次阅读 2022-5-14 18:0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献】于锋,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管理学家,2022,4(279):73-79

以历史人物为例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

摘要:团队管理者的领导力在团队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人物为例,提供了“情景再现”教学模式的脚本,讨论了团队建设的筹建期、发展期和稳定期等三个阶段中领导力的体现。在团队筹建期,要有大局观思想,明确团队定位;在团队发展期,要划清责权利界限,清晰角色定位;在团队稳定期,要注重人才培养,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情景之中,感受团队管理中的领导者的领导力,使知识框架更加系统和完善。

关键词:领导力; 管理能力; 团队管理; 历史人物; 情景再现

1 引言

领导力是一种团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着团队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1]特别是在团队建设中,管理层的领导力已经逐渐成为提升团队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着团队的发展。[2]例如,大中小学校校长的领导力会影响到学校条件、教室条件、教师质量和学生成绩等。[3]提高企业领军人物的领导力,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4]在大健康领域,临床护理人员的领导力会提升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重视医护合作,改善患者结局。[5]

近年来,如何提升团队管理者的领导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在领导力培训项目方面,薛婷等[6]通过柯式评估模型,发现采用体验式管理培训有效提升了护理团队护士长的领导力。周戌乾等[7]通过教练培训项目来提升团队干部的领导力,使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成员的成长。王毅等[8]发现通过沙盘模拟培训课程,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在全真竞争模拟环境中了解真实的企业和市场竞争,在团队实战氛围下提升领导力。其次,在领导力实践活动方面,王秀琴等[9]以“东北干部团”为例,发现通过政治任务、群众工作、复杂环境等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干部的领导力。夏芳等[10]发现异地委托式的现场跟岗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中小学骨干校长的领导力,特别是有针对性的跟岗实践学习模式。陈紫龙等[11]发现雄安新区利用“四横三纵”式多维立体培训模式, 在三年时间内通过集中理论学习、实证学习、返岗实践及专家指导、总结交流等四种方式,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第三,在领导力培训课程方面,宫月等[12]提出建设高质量公共管理案例库,通过案例教学提升MPA学生的管理能力。黄鹤等[13]则采用"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了《创业团队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朱嫣等[14]设计了“双轨制”领导力项目,融合了理论学习、管理实践和文化融合,既可以提升管理干部领导力的显性成果,又可以提升隐形成果。由此可见,关于提升领导力的课程和培训日益增加。在高等教育中,众多高校也开始建设大学生领导力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15]

本文以历史人物为例,提供了“情景再现”教学模式的脚本,探讨了团队建设中的领导力。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团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侧重点,介绍三种基本的管理能力,即大局观、角色定位和人才培养。其次,引入历史人物,借助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实施“情景再现”(表1),使学生感受不同历史人物在团队建设中的领导力。在该阶段,主讲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教师主导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对话+旁白”的形式等,复原当时的大环境、小情景,使得参与人能够“身临其境”,复盘当时的形势和决策,体验不同的领导力、资源禀赋、历史人物和环境影响等因素。然后,通过问题的思考辩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的领导力对团队建设的影响。最后,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让学生回味课堂内容,使团队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更加明朗清晰。

图1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基础知识的讲解、情景再现的实施、问题的思考辩论和知识框架的构建。

表1 团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侧重点及团队管理者代表人物。

2 团队筹建期:团队定位明确,大局观思想必备

团队建立初期,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大局观思想,具有“大局意识”(图2)。能够从长远考虑、审时度势,“讲大局、顾大局、谋大事”,明确目标和定位,确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制定团队计划,并能够根据问题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拥有大局观的团队领导者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能够影响着团队的未来。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使团队成员感受到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该部分的内容讲解将从三国时期刘备和刘禅的例子开始引入,特别是大局观意识。

图2 团队建设不同时期所侧重的领导力与团队成员。

2.1 问题与思考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鼎足之势”的三分天下。请问三分天下之后刘备该如何做呢?

(2)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何要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不能统一?

(3)刘备的儿子刘禅是否遵循了“三分天下”的遗愿?

(4)刘禅为何能执政41年?

(6)刘备和刘禅的大局观分别是什么?

(7)附加题:孙权准备归顺曹操时,鲁肃说了什么?是为天下百姓吗?

(8)附加题: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孙权的孙子孙皓在“华夏统一”的问题上分别做出了什么?

2.2 情景再现脚本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首先,曹操人才济济,且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与曹操争强;其次,孙权占据江东,民心安定,地势险峻,不能谋取孙权;第三,刘表所在的荆州(现称江陵),地理位置优越,但刘表能力不足,可以占取荆州,再拿下益州,便可与曹操、孙权等形成“鼎足之势”,日后再谋取中原。至于如何实现华夏统一,史书上很少提及,也许这就是导致刘备的大局观停留在“三分天下”的原因吧。公元221年,拥有“三分天下”大局观的刘备,成功建立了蜀国,与魏国、吴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刘备举全国之力进行北伐,以失败告终,正所谓“其始误于隆中对”,“安得不败”。

公元223年,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位。在蜀国连年征战的时代,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刘禅思考的也许是若能“华夏统一”,既可以让天下免受生灵涂炭,又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拥有“华夏统一”大局观的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公元234年)立刻停止了北伐,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公元263年,刘禅降魏让蜀,乐不思蜀,让百姓免去了血光之灾,同时促进了华夏统一的步伐。

2.3 知识框架的构建

该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们回顾团队建设初期大局观的重要性,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团队建立初期,团队管理者的大局观往往决定了团队的未来发展。如表2所示,刘备的大局观是“三分天下”,似乎始终在践行鲁肃对孙权说的那句话“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拥有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的态度,做出了“先生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的事请,致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然而,刘禅的大局观是“华夏统一”,从停止北伐、降魏让蜀到乐不思蜀,一系列的措施和行为提前结束了战争,让蜀国的免去了血光之灾和得以休养生息,深受百姓爱戴。反观,孙权的孙子孙皓依然违背华夏统一的历史趋势,“致使百姓长久困苦”,致使“屡有吴将倒戈”和“民变四起”。

由此可见,团队管理者的大局观往往决定了团队的未来。无论是企业和学校,还是国家和政党,只有拥有正确的大局观,才能够有“初心”、有“使命”,建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队才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的理想和信念。

表2 团队管理中具有不同大局观的代表性人物。

3 团队发展期:角色定位清晰,责权利界限分明

团队的发展期,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明确团队成员的责权利。管理者不仅仅要懂得如何做事,更要懂得如何管理团队,能够以靠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授权、激励和培训等,知人善用、人尽其用,建立一个办事效率高、凝聚力强、攻坚卓越的团队。角色定位清晰的团队领导者,能够使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得到了重视和尊重,愿意接受核心的领导和指导,体现出拥护领导的浓浓向心力。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对团队成员的关心和爱护,能够引导团队成员齐心合力向目标努力,即使遇到险恶的环境,也能够增强自身凝聚力,不断带领大家取得胜利。该部分的内容讲解将从秦末汉初项羽和刘邦的例子开始引入。

3.1 问题与思考

(1)项羽为何能够破釜沉舟,赢得巨鹿之战?

(2)项羽为何能说出“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之语?

(3)项羽为什么对部下的奖励“忍不能予”?

(4)为什么项羽的部下韩信、陈平、英布等人投奔了刘邦?

(5)项羽擅长带兵,为何最终兵败于垓下?刘邦不善带兵,为何却能够建立汉朝?

(6)项羽和刘邦的个人角色定位分别是什么?

3.2 情景再现脚本

秦朝末年,由于秦王残酷暴政,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除了陈胜吴广外,项羽也带领着两三万起义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项羽带着起义军过了黄河,过河之后,破釜沉舟,大败四十万秦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一战封神”,名震天下。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项羽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摆下鸿门宴,但他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未听取他的谋士兼亚夫范增的建议,放走了刘邦。气得范增说出了:“竖子不足与谋!”同年,项羽“论功行赏”分封十九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拒绝了谋士 “自王关中”的建议,决定“衣锦还乡”。但却因利益分配不均,埋下后患。公元前205年,项羽手下的司马卯投降了刘邦,项羽因此责备陈平,并且不在采纳陈平的计谋。陈平看清楚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不可能取得胜利,而且有可能杀死自己,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公元前203年,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却拒绝听取和采纳。韩信确信项羽不是王者之才,不可能重用自己,难以托付人生,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公元前202年,项羽以为天下无敌,不顾双方实力,与韩信垓下决战,坚信“以武力征服天下”,结果中了“十面埋伏”,“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被迫退至乌江自刎。

公元前256年,刘邦在山东沛县出生。公元前209年,刘邦带领萧何、曹参等数百之众在沛县起义反秦,大家称之为沛公。刘邦发挥了他知人善用、人尽其用的才能。本来准备投奔楚假王景驹的张良,与刘邦一番彻谈后,依然决定跟随刘邦。刘邦形容其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公元前205年,刘邦召见了魏无知推荐的陈平,听取了陈平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后来又“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也“六出奇谋”,多次救下刘邦的性命。公元前203年,刘邦在萧何的举荐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通过“还定三秦”、“背水一战”和“垓下决战”等战役,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刘邦善于用人,虽然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在制度方面不如萧何,在军事方面不如韩信,但是“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公元前202年,刘邦带领他的团队,结束了“天下匈匈”的局面,摆脱了乱世,天下一统,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3.3 知识框架的构建

刘文等[16]曾用“正品、次品、废品和危险品”分别来形容德才兼备、有德无才、德才皆无和有才无德,说明成为以德御才而非恃才败德的人才。同样,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善于角色定位,拥有优异的管理能力,能够知人善用、人尽其用,而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专业才能。能够“以管御才”,避免“恃才败管”(图3)。[17]

图3 团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才能的关系示意图。

如表3所示,不善于角色定位的项羽,注定是一位个人英雄主义者,打仗能够孤注一掷,“用人却不能尽信”,不是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虽然项羽能够带领团队浴血奋战,取得局部的胜利,但是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缺乏凝聚力,致使“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最终导致团队成员的向心力涣散,兵败于垓下。与此同时,个人英雄主义的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然而,善于角色定位的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虽然面临着局部的失败,但是他能够“性明达,好谋,能听”,扭转局势,转败为胜。危难之时,刘邦的团队成员没有离他而去,紧紧围绕在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在胜利面前,刘邦能够“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豁达大度,从谏如流”,最后“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同时,刘邦能够“约法三章”,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由此可见,团队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向刘邦学习,加强管理能力,明确角色定位,分明责权利。而不应该向项羽学习,因为项羽更适合做团队成员,而非管理者。

表3 团队管理中具有不同角色定位的代表性人物。

4 团队稳定期:注重人才培养,团队可持续发展

团队稳定期,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够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够不断地吸引新的人才加入到团队之中,做好人才储备,完善人才梯队,特别是干部梯队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能够让团队成员有冲劲和干劲,使团队充满勃勃生机。当面临干部变动时,能够及时进行补充或者更替。丰富的人才储备,可以保证团队拥有大量的人才,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团队管理者要避免固步自封,避免人才缺乏,否则就会导致“用错人”、“不敢用”和“无人用”,致使团队走向失败或者被淘汰。该部分的内容讲解将从三国末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例子开始引入。

4.1 问题与思考

(1)诸葛亮凭什么能够让刘备“三顾茅庐”?

(2)诸葛亮作为一名军师,拥有哪些军事才能?

(3)诸葛亮的《将苑》是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出色将领的书籍,还是如何选拔人才的书籍?

(4)为何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能够建立了晋朝?

(5)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人才培养方面分别用了什么方式?

4.2 情景再现脚本

公元221年,年过六旬的刘备建立蜀国,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和尚书事职位,辅佐刘备治理国家。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始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诸葛亮理论上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出了“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观点,并在《将苑》一文中提出了识别人才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标准。在实践上,诸葛亮却是“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公元209年,魏延救出黄忠,当关羽带着魏延归来时,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故而斩之”。刘备担忧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方可暂时救下魏延,但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赏识和重用,不敢用之。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与庞统齐名的“蜀汉奇才”廖立被调任长水校尉,不再重用,长期在清闲职位。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马谡防御街亭,结果导致街亭之战失败, “挥泪斩马谡”。同年,将姜维收入帐下,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公元231年,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因运粮不当,遭到诸葛亮的弹劾,被贬为庶人。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公元先后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致使蜀国“兵困民疲”。263年,姜维投降魏国大将钟会,次年被杀身亡。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公元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的职位。同年,邓艾因为天生口吃,被派去看官粮草,二十年后成为典农功曹,管理屯田。公元240年,43岁的邓艾因屯田工作和《济河论》中的战略观点,得到了司马懿的认同并实施。公元243年,邓艾便直接被提拔为南安太守,才华从此得以更好地施展。与此同时,司马懿还提拔了王基、周秦、贾越、杜预、石苞等人。对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从小就被司马懿带在身边进行言传身教,最终两个儿子成为当时一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他的儿子司马昭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公元264年),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公元265年),史称西晋。

2.3 知识框架建设

有句话说的好:“一个不出人才的部队不是好部队,一个手下不出好干部的领导不是好领导。”通过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可以使团队的人才梯队更加合理,人才储备更加丰富。如表4所示,诸葛亮虽然进行了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但是在实践上却大打折扣。诸葛亮初见魏延,就要“不如诛之,以绝后患”,一代猛将魏延竟然因为诸葛亮的“不敢用”倍受冷落。在街亭之战,诸葛亮不顾大家的建议,任命马谡防御街亭,因为“用错人”导致街亭失陷北伐失败。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废弃了托孤大臣的李严,并没有将运粮的事请交给部下来管理,而是亲自抓起了运粮事宜。由于长期的“事必躬亲”,致使团队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局面,呈现“无人用”的局面,诸葛亮也因为“食少事烦”、“吾心昏乱”,最终积劳成疾,累死在五丈原。临终之际,诸葛亮写下《诫子书》来指导儿子诸葛瞻,但是由于之前很少给予诸葛瞻历练的平台,“已为时晚矣”,后来诸葛瞻战死在绵竹。

然而,司马懿却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打造出了强力的人才队伍,促进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18]司马懿不论门第出身,常常“引荐人于无名之时”,“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但是能够“著绩于朝,经略之才,可谓远矣”。司马懿的这番举动也使得原本疏远的刘放、孙资等人也开始支持他。在培养人才方面,司马懿不断地给团队成员提供才华的施展平台和职业的发展空间,通过实践来锻炼团队成员的能力。在街亭之战中,司马懿根据司马昭心细多谋的优点,让其出谋划策。由于司马懿善于进行人才队伍建设,魏国后期人才辈出。司马懿逝世后,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司马懿被追封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史称晋高祖。

由此可见,人才队伍的培养,关系着一个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团队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注重磨炼团队成员的能力,能够给团队成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和丰富人才储备,避免人才断层和人才匮乏,杜绝在用人之时“用错人”、“不敢用”和“无人用”的尴尬局面。

表4 团队管理中具有不同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人物。

6 结语

通过“情景再现”教学模式,采用刘备和刘禅、项羽和刘邦、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三组历史人物案例,阐明了团队管理者领导力在筹建期、发展期和稳定期等三个时期中的重要性。团队管理者要有大局观思想,能够明确团队的目标和定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能够“以德御才、以管御才”,避免“恃才败德、恃才败管”,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能够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静华; 李文韬, 如何应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困境?——索菲亚家居高层管理团队的适应性管理之道. 管理学报 2020, 17, (11), 1581-1593.

[2]刘一璇; 武鑫, 领导力培训模式发展特征浅析. 领导科学论坛 2019, (1), 28-32.

[3]李华; 程晋宽, 校长领导力是如何影响学生成绩的?——基于国外校长领导力实证研究五大理论模型的分析. 外国教育研究 2020, 47, (4), 71-89.

[4]范广楠, 新媒体背景下培养高尖端人才领导力的必要性及策略 ——以党校培训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10, (24), 215-216.

[5]李全; 万巧琴; 杨悦, 国外护理领导力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 (31), 4081-4087.

[6]薛婷; 姜文彬; 马梦迪; 孟冬梅; 陈强; 崔孟元; 姜永梅, 新任护士长领导力提升的体验式管理培训. 护理学杂志 2020, 35, (16), 1-4.

[7]周戌乾, 教练技术提升领导力. 企业管理 2020, (8), 18-20.

[8]王毅; 王宏; 朱学波, 邮政企业领导力沙盘培训课程应用研究. 邮政研究 2019, 35, (4), 45-46.

[9]王秀琴, "东北干部团"提升干部领导力的历史经验探析.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9, (5), 31-35.

[10]夏芳, 谈异地委托式骨干校长跟岗研修——以新疆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为例.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0, 36, (3), 21-23.

[11]陈紫龙; 胡祥, "多维立体"培训 整体提升区域校长领导力—以"雄安新区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工程"为例. 中小学管理 2019, (4), 38-41.

[12]宫月, 案例教学在MP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 (3), 79-80.

[13]黄鹤, 基于"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以"创业团队管理"为例.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7, (1), 1-3.

[14]朱嫣; 张博雨, 浅谈领导力培训项目设计中如何提升培训隐性成果.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 27, (3), 76-79.

[15]薛可可, 独立院校大学生户外领导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武术研究 2020, 5, (4), 137-139.

[16]刘文,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求实 2011, (z2), 204-206.

[17]尚春萍, 领导力亦教练力 人力资源 2020, (3), 92-94.

[18]任文良, 司马懿培养人才的启示. 领导科学 2015, (9), 43-44.

【文献】于锋,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模式探讨团队管理中的领导力,管理学家,2022,4(279):73-79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496-1338526.html

上一篇:杂谈:26个英语字母的“前世今生”和“深度解析”!(文中含:中文汉字、拉丁字母、罗马字母等)
下一篇:杂谈:26个英文字母——既要保持查阅文献资料和广征博引等良好习惯,又要避免“本本主义”和“唯论文”等不良作风!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