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不知曾经感动过多少人,也不知曾经激励过多少人。反正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然在我泱泱大国鲜活地存在,并极力践行着。只不过,移山的主人“愚公”变成了“机器”。
在黄河上游的某地区,正在上演漫天“尘飞扬”的故事。许多不毛之地的大山,被熙熙攘攘的机器逐渐削平,场面非常宏大壮观。让人不得不感慨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正如当地人所说:人定胜天那是历史的必然。
不错,科学技术的确非常神奇,原来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工作,现在可能不到几天就圆满完成了。但除了享受科技成果外,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座座被夷为平地的大山,究竟给我们会带来什么?
有人说,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因为平地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我在想,这样贫瘠的土地上,如何才能使作物生根发芽直至果实成熟呢?除了大量的黄河水和化肥农药,我是想不到第二种办法的。就算当地人赚得了大把大把的绿钞,那又能怎样?可能的水土流失、扬尘、黄河断流等潜在环境问题,恐怕是那几把钞票无法解决的。长此以往的话,这里不仅会形成新的沙尘源,而且还会成为新的无人区。甘肃民勤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千万别把自然界当羔羊,只等着你我去宰割。
现在农村有那么多弃耕地,为什么不去好好利用,且偏要别出心裁地玩花样呢?我们一面在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一面又在搞“平山造田”的环境破坏,这是怎么回事?千万别告诉我说,削平的山上本来没什么草、什么树的,改造成造福于人民的良田理所当然。但你别忘了:那些看起来近乎不毛的地方,未必就没有它稳定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
“平山造田”是谁的主意?在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牵动每个人神经的今天,还有人顶风作案,情何以堪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