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遭遇异常退稿,如何应对?
热度 1 2019-7-1 22:44
最近俩年,也许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遭遇了俩次异常的退稿。 一次是,一位编辑说我们的统计方法有问题,让我们找个统计专家,重新分析数据。照做后,这个编辑还是给了拒稿,理由是:他无法找到其他统计专家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对的,也就是说他无法找到另一统计专家证明我们所找的统计专家就是专家。 ...
10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请问,国家面上项目提交复审申请有用吗?
热度 7 2018-8-18 18:10
刚收到基金委通知,项目很遗憾未中。仔细看来5个评审人的意见后,发现四个对选题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持赞同态度,只有一个审稿人认为意义不大。 当然,四人评审人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内容的衔接,创新与科学问题等。不过,有的认为科学问题凝练的很好,有的认为没有凝练出。 根据我第一次中(地 ...
990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7
被“放水”的本科论文----情何以堪?
热度 7 2018-5-4 15:24
说实话,不是全部,但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的论文,如果真拿论文的标准看,恐怕很难过关。不过,我国的国情是,即使烂的惨不忍睹,可仍是一路绿灯,很少有学生因此而毕不了业的。年复一届一届的放水,让现在的学生把论文当做了儿戏,把指导老师也当作了空气。任凭你怎么苦口,怎么耐心,学生岿然不动。因为他们知道, ...
75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7
一个颠覆过去职称评审标准的新体系
热度 2 2017-12-31 12:59
过去的职称评审以委员会的标准为主,也就是老师评估老师。其实,职称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比如,你是教授,只能看你有没有能力教授好学生了,而不是老师了。 所以,我建议:教学能力由学生评价;科研能力由研究生评价。综合两部分后,按高分评出。 大家绝不要担心这种评价是否会存在不公平。因为: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 ...
690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悲催的职称评审
热度 10 2017-12-30 16:28
刚才看来蔡宁老师的《 重重险阻之下的砥砺前行,2017年述职报告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13429do=blogid=1091955)一文后,的确是由衷地生气了。 现在的高校,尤其是三流高校,从来不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常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的职员。而他们呢?继续提供着四流的服 ...
8005 次阅读|41 个评论 热度 10
大学老师真不容易
热度 7 2017-10-16 20:03
现在的评价体系总是让人跟不上趟,教学和科研都要出奇的硬。教学搞得再好,没有科研,照样过不下去;科研做的再好,教学不达标,课时量不符规定,还是混不清楚。不过,科研做的好的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落入腰包。当然,这个好处花落谁家,大家一定清楚。占据各种资源,手握各种权利的德高望重的栋梁之 ...
686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7
国内期刊和编辑的眼界
热度 5 2017-6-7 14:54
去年,写了一篇《 基于CVM的我国中西部高校老校区存在价值研究 》的文章,差不多能投的期刊都投了,但得到的回复大都是:不适合本刊,建议改投他刊。可编辑大人哪里知道,哪个‘他刊’编辑说的话和您的一模一样。 我泱泱大国,那么多期刊,那么多编辑,怎么如此没眼界呢?这项研究绝对是原创,难道没 ...
612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已与《地理学报》编辑达成谅解,特此说明!
热度 2 2017-4-27 01:24
沟通是相互理解的桥梁。编辑并非圣贤,加之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位投稿人满意;投稿人也并非无理取老,在受伤害但上诉得不到及时公正处理的情况下,并非都能沉默克制,有时会做出冲动之举,比如我的上篇博文,对期刊带来放大了的负面影响。说实话,将自己暴露于众,也存在潜在的隐患。如此说, ...
7305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地理学报》为何期刊?——此为拒投记
热度 18 2017-4-25 18:55
鬼使神差下,第一篇文章投稿到该期刊。不过,很快拒稿,理由是不适合本刊发表。对于这个评审结果,很是不服,贵刊不是发表了很多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文章吗?我的怎么就不合适了?于是,向该刊有关负责人多次反映情况,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次回复 。后来,干脆重新投稿,管他怎么答复。可想不到 ...
25801 次阅读|40 个评论 热度 18
尘埃落定——译书《生态系统生态学》出版
热度 34 2017-2-28 12:10
历时两年多,由笔者和科学网知名博主赵斌老师等合作翻译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顺利出版。 2014年第一次给硕士研究生上课时,由于国内没有相关教材,便买了本原著,但由于内容极其庞杂,加之英文交流受限,很难系统讲授。于是,决定操刀翻译。真是决定容易,翻 ...
14123 次阅读|73 个评论 热度 3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