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不谈知识,从另类角度议论一下诺奖

已有 6497 次阅读 2018-10-3 11:14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许多人每天都在想着如何长寿,如何对抗不期而至的疾病。

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员去做,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家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无疑是使人类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俺虽然不直接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机会,但一直关注相关的进展,努力与时俱进对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也曾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做梦有时都会梦到相关话题。


所以,同业内人士一样,对两位科学家因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获得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一点也没有感到惊奇。

这个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相关发现也并不是最新取得的。诺贝尔奖就是这样,相关的研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科学和实践检验,过个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获奖的情况并不稀奇。所以,日本科学家诺奖大爆发,说明人家若干年前有积累,现在正巧到了爆发的时候。

许多人已经第一时间从知识角度详细解读了这个诺奖的内容,不用俺多说了。

但可能对于没有生物学背景知识的百姓来说,专业的解读并不太好理解。但关于肿瘤免疫治疗,关于PD-1/PD-L1抗体药物,许多老百姓都在议论,也许他们身边就有癌症病人,需要寻找救命的良药,谁都不想死,家人们也不希望。

基础医学领域的新发现最终都要经受临床医学的检验,基于激活免疫系统自身功能对付肿瘤的新方法已经大量用于临床,从2011FDA批准CTLA-4上市,到2014PD-1抗体上市,已过去了好几年,不知把多少患者从晚期肿瘤的死亡线上拉回。就在一个多月前的828日,中国大陆首个PD-1抑制剂开卖。可见,这种新型的免疫疗法离我们有多近。

但成功率肯定不是百分之百,事实上,任何一项新的疗法,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治疗成功率。孤立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靠谱,同样孤立的失败病例也最容易被利用、被炒作。大家不会忘记魏则西,一个肿瘤免疫疗法治疗的失败者引起的轩然大波。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很接地气儿,我担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可能会有意曲解相关的研究,夸大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会不会有人打着诺奖成果的旗号大肆编织肿瘤免疫治疗的奇迹?

病和病不同,人和人不同,每个患者都是医学的试验品。我们应该感谢基础研究的成果,也要感谢那些为临床医学做出贡献的大胆实践者,包括患者以及大量的新药尝试志愿者。

一直以来,人们对很长时间以来被看作绝症的肿瘤的治疗新方法普遍抱以新的期望,科学的成果也不负众望,但总的来说,生命科学的进展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快,几乎每一项成果的发现,在初期都有被夸大的经历。

关于肿瘤治疗等,也是流言泛滥的重灾区,甚至关于“诺奖级新发现”的传言不断。

专业领域,有的为了某种利益会夸大发现的意义;从非专业的角度,他们可能并不愿意了解那些与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的发现的真相,会抱着自己那一套迎合人的某种心理、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肆意诋毁新发现的意义。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关于肿瘤的治疗,不论是手术、放疗、化疗,还是靶向治疗、免疫疗法,都存在很大争议。即使是在层次很高专业人员内部,也存在歧义。信息时代,这些争议,其实也在很大上影响着“不明真相”的群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倾斜的天平,不是向左倾斜,就是向右倾斜,各种限制,包括专业知识的限制、传播者态度的倾斜,让我们如何获得真相?

刚才走在路上,居然听到有人议论关于PD-1治疗(PD-1)的副作用特别大,其实就是这样,而且肯定不是包治百癌。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不要期望过高。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负面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关注,也最容易被夸大。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音。

伴随肿瘤免疫治疗等的现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如果从经验免疫学(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时代),初期的研究和应用总是有更多盲目的成分,接受失败治疗的患者不知有多少。如果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学分支)揭示了免疫系统自我抑制的分子机理,就没有免疫治疗的新手段,也没有更多患者生命的延长。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技术的不完善,个体的复杂性,抹杀医学新手段的功效。

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之无愧,其他没有获奖的相关研究者更值得尊敬。但我们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更多关注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层面的效应。

科学与反科学、迷性与理性,谣言与真相,等等,总会充斥于这个社会。。




2018年诺贝尔奖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1138557.html

上一篇:过节了,说点跟吃有关的吧
下一篇:陕北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2 王庆浩 武夷山 张忆文 雷宏江 柳林涛 刘立 戴德昌 史晓雷 黄永义 王从彦 刘玉仙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