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丽霞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blx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苏州归来——参加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
2010-11-30 08:35
26 日 6 点多,我们赶车去苏州参加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暨中国城市交通规划 2010 年年会。进入苏州城区,立刻被苏州的公交站台,可变信息板、信号灯、路灯的设计所吸引,标准的板子、灯具上,都点缀了花边,颇具江南特色,映衬出苏州城优柔娇媚的形态。 这次的会议,听了 3 个院士讲交通问题 ...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5028 次阅读|1 个评论
杭州归来——参加2010年ITS标委会技术研讨
2010-9-20 21:38
4 点 51 的动车, 3 点 50 从会场出来,被宾馆服务生告知,现在打不到车的,原来,这个点正是交班的时候,一下子不知所措。无奈,只能公交,看了 K3 狂奔过去,一路上,祈祷天,祈祷地,到了火车站,找到候车室,正在检票,总算幸运。想起上次去杭州,应该是 08 年 1 月吧,和中心的几个同仁去杭州调研 BRT ...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40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红的山楂,白的花——看《山楂树之恋》
2010-9-18 06:47
静秋到坪坝村调研那颗古老的山楂树,认识了地质勘查队的老三。田埂上的聊天,一颗小白兔奶糖,一筐核桃,几包冰糖,还有那支为革命节约墨水的钢笔,秋风凉爽的夜晚,老三在县汽车站接到返乡的静秋,脱下厚厚的军大衣给静秋披上,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朴。 静秋听说老三城里有对象了,心里酸溜溜的,说出来的话也是气 ...
个人分类: 生活休闲|5136 次阅读|1 个评论
ITS与城市交通系统
2010-9-13 17:46
昨天去参加了第三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暨世界交通运输学会专题,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很久没去同济了, 10 号线已经通车,地铁站紧挨着同济校门,真方便,还有就是四平路门口的路都修好了,尤其是分隔带很有特色,厚厚的书样三国演义、本草纲目等斜倚在道路中央,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文化 ...
个人分类: 生活休闲|56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快速路匝道调节控制的国外研究和应用
热度 1 2010-8-30 21:36
0 序言 2006 年我在杨晓光教授的指导下,申请了博士后基金项目,入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的协调控制,虽然这个项目已经结题,但我对匝道调节、衔接交叉口控制、通道(走廊)控制领域依然关注和研究。在上海,浦西地区快速路88个入口匝道中有70多个实施了匝道控制,除了武宁路实施了匝道调节控制 ...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101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那曾经点滴的幸福,你可还记得?
热度 2 2010-8-28 22:14
工作的紧张,房贷的压力,家务事的繁琐,家长里短的复杂,让我们对生活越来越冷漠,重复的上班,休息,超市三部曲,已渐渐懈怠了我们的激情。今天,看你烟雾缭绕的打着游戏,我有意无意的嗔怪你,不如以前对我好了,不再陪我逛街,不再能够陪我出游。记忆中那次三亚之旅,早已扔在天涯海角,此情可待成追忆。你反驳笑言, ...
个人分类: 生活休闲|4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如何写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2010-8-27 13:14
这几天在做公交枢纽信息化的项目建议书,建设工程的项目建议书跟科研申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真正的理清项目建议书、工可、初设的深度和侧重点,项目建议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必要性、可行性,当然,方案、工程量,造价是必不可少的。另外,环境评价、社会影响分析也要完整。附上目录,仅供参考。 ...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180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的未来
2010-8-5 09:29
这几日,在思考综合交通信息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确是个复杂的系统,从铁路、公路、航运、航空、枢纽到公共交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系统、物流货运,大交通的信息化规划该怎么做?如何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技术与需求哪个左右了信息化?未来的交通到底是怎么样的?真期望能有双慧眼,能够透过滚滚红尘看到未来 ...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7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上海有个召稼楼
2010-7-14 15:00
大家一定听说过周庄、朱家角,不知,上海还有个召稼楼。梅雨与炎夏间隙,雨后,略感凉爽的气候,选择了游览召稼楼。 召稼楼,是自己前几个星期去奉贤海边时无意发现的,因为离市区近,自然很想去看看,脑子里浮现的是朱家角、周庄的情形,在家里,自己网上搜索了 ...
个人分类: 生活休闲|6992 次阅读|4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