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感同身受”并非历史——六说《知青》

已有 2830 次阅读 2012-6-21 19:17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知青, 历史, office, exactly, 感同身受

 

算上《“知青”为何如此受关注?》一文,我已经五说《知青》了。而没想到的是,《错在文革而非上山下乡——四说<知青>》在“新浪杂谈”阅读量竟然超过了4万人次,读者们反复地争论也超过了90多个来回,是异常地热烈!

而更有趣的是,博客中国由此诞生了“《知青》热播引热议”专栏,总共10篇文章中我占有3篇,均是“五说《知青》”之一。

有人以为,我一直在说电视剧,而我在“一说”时即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不要厌弃历史!

“知青”作为中国的特有名词,已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历史,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没有的。而我们一些人对于历史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感同身受”上,即或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譬如颜昌海在他的《<知青>不敢公开的真实故事》一文开篇说:“我是197012月招工返城的。当时工厂规定:新学员不许谈恋爱,新职工三年内不许结婚。三年期满,1973年岁末我结了婚成了家,一年后做了父亲。可以说,在知青当中,在无权无势的人群里,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请注意他最后的一句话:“可以说,在知青当中,在无权无势的人群里,我还是比较幸运的。”为什么他会这么“幸运”呢?真的是上天有眼了,对他格外垂青吗?显然不是,这是政策在执行中已然有所松懈了,为什么?

有人说,那个年代是如何“铁桶”一般,所以他们感觉人性受到了压抑。如是这样,他们真的被“压抑”了,还会有今天所谓的“觉醒”吗?如昨天电视剧(《知青》第38集)中沈力说:“我不愿再活在一个容不得美的世上。”而他所言的美是一幅圣母画像,与他及其他知青身上散发出的青春的美相比,哪个更美呢?

一些人批评电视剧《知青》美化了那个年代,不是真实的“知识青年”,说我没有亲历过就没有发言权,为什么连曾经的知青梁晓声也批判呢?难道他也没有切身感受吗?要我说,梁晓声从电视剧《知青》开始,终于从“伤痛”中走出来了,向着理性的彼岸回归……

这才是历史的再现,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拘泥于“个人的感受”,呈现出真实、客观、鲜明的时空轨迹。

 

 

2012621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631-584516.html

上一篇:才子看历史:屈原的悲剧是“诗人”
下一篇:可爱的年轻人——七说《知青》

5 赵建民 吕喆 林耕 yxh3161 nip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