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Foster F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sterfei2 主要研究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博文

有关2022/01/22扎根理论线上讲座的一些补充内容(1)

已有 1397 次阅读 2022-1-23 16: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回应一下一些同事(ref.)发给我的反馈,并补充一些在讲座里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讲座的内容是我和几位同事正在写的一组文章的部分内容,准备讲座的这一过程也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文章的写作。对于王颖(2022?)而言,是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批判性阅读英文文献的机会。


某同事(ref.)反馈:听了昨天的讲座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了解了扎根理论要求,即宽泛、富有创造力但是又要科学严谨的精神


这位同事说到点上了。扎根理论一开始就持有这些立场,比如,结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一些做法从而形成了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Glaser & Strauss, 1967),是动摇不得的。昨晚的讲座里我提到,提出所谓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查美斯和她的搭档BryantBryant & Charmaz, 2007)有选择性忽视扎根理论的一些立场,甚至还用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这一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作为借口,被普遍接受的未必是格拉泽和斯特劳斯(Glaser & Strauss, 1967)最初提出的观点!


同理,回应另一位同事(ref.)的疑问,请问第一本书为何有个小标题:定性研究的策略?昨天我在讲座里也解释过了。这也是提出所谓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查美斯和她的搭档BryantBryant & Charmaz, 2007)想让大家引起注意的。是在挑刺吗?还是在搬弄是非?真的以为读者只看书名,不看书里写的内容吗?把读者当成没有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的傻子吗?


在最初的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Glaser & Strauss, 1967),已经说得不能再清楚了,我直接引用原文:


Glaser & Strauss (1967, pp.17-8):


 “Our position in this book is as follows: there is no fundamental clash between the purposes and capabilitie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or data. What clash there is concerns the primacy of emphasis on verification or generation of theory…We believe that each form of data is useful for both ver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theory, whatever the primacy of emphasis…In many instances, both forms of data are necessary…Although the emphasis on qualitative data is strong in our book, most chapters also can be used by those who wish to generate theory with quantitative data, since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theory is independent of the kind of data used.” (emphasis in original) 


Glaser & Strauss (1967, p.261)


“…the important problems concer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we have tried to attack in this book: How can we further systematize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how can we systematically relat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 obtain the best of both methods for generating grounded theory?” (emphasis added)


有关冯园(2021),邹欣(2022),王颖(2022?)等几位同事的研究,我想多说几句。这几位同事分别是在不同的学术生涯阶段(硕士,教师,博士),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进行各自的研究。我也在不同程度上和这几位同事有过接触,尽管她们有十分不同的工作风格/习惯等。这些我不会过多干预,因为做研究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譬如,在冯园(2021)的研究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在她的论文里看到,她有一些有关方法论使用上的记录(方法备忘录)。她会每写一些,包括材料分析的部分,就发给我看,然后我再反馈给她有关方法使用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会对冯园(2021)如何有系统地从材料中,通过扎根理论的做法,逐步形成一个抽象概念化的问题(该小说里的这些人物所面临的问题)有信心。因为我没有完全看到邹欣(2022)这一研究背后的这些内容,在期刊文章里由于篇幅的关系,也不太可能会看到,所以我的一个担忧是,邹欣(2022)应该不会介意我这么说,如何说服读者你提出的这一抽象概念化的(研究对象面临的)问题是研究者(你)系统地通过材料收集和分析逐步形成的?同样,王颖(2022?)在她正在写的博士论文里更需交代清楚类似这些部分的内容。研究对象直接告诉你的问题就是他们大多人真正关心的问题,还是需要研究者基于材料逐步提炼出一个抽象概念化的、大多数研究对象真正关心的问题(ref.)?


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901-1322311.html

上一篇: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质性研究方法?存在着所谓几个版本的扎根理论?
下一篇:巴尼 G. 格拉泽(Barney G. Glaser)逝世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