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在学术研究中如何对待政策
2023-3-10 10:28
这个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面,我们思想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在政策研究上,其实也是可以进行充分探讨的,这两者并不矛盾。 在政治思想上,诸如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等,这是不可动摇的,也是基本原则。 具体到某些政策,只要目的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18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智技术重塑经济学研究范式
2022-5-25 22:33
按:这是中国社科网的一篇稿子,内有记者对我的采访。 原文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760017064067869wfr=spiderfor=pc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为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了发展新契机。大数据强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18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交通便利度、信息化对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2020-3-27 10:07
本文发表在《科研管理》2020年第3期。这篇论文写得比较辛苦,改得也比较辛苦,幸好结果还不错,谢谢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也祝贺瑶瑶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帆风顺! 这是团队今年的第7篇论文,疫情既是灾难,也是机遇,大家继续加油! 摘要:交通便利度和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1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产业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及要素投入效应研究
2018-8-16 23:28
本文发表于2018.8《中国科技论坛》。 摘要 本文界定了产业创新速度,认为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直接机制包括驱动机制和拉动机制。产业创新速度的间接作用机制包括资源带动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具有显著贡献,其弹性系数为正;产业创新速度存在研发经费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22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与效益的互动机制研究
2018-7-24 11:20
本文发表在《科研管理》 2018 年第 7 期,令人欣慰的是,该文发表在该期第一篇,貌似是我第一次在《科研管理》篇首发表论文。 这是今年发表的第三篇国内一级期刊论文,其他已经发表了 1 篇 SCI ,算是对往年研究的回报。 好论文是不会被埋没的,我今年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这句话。该论文 2016 年 3 月 7 日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27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技术产业创新速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8-5-25 16:08
本文发表于《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5期,关于创新速度的研究,以往一直从微观产品层面,我想,从宏观产业和国家层面也是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产业创新速度或国家创新速度,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试图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向前走一小步。 本文提出了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建立了高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42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元分析下高技术产业不同创新路径绩效研究
2018-3-16 20:08
该文发表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年1期。 若干年前,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让国内10个顶级的经济学团队研究同一个相对界定清晰的问题,采用计量模型一般不同,结果也不相同,那么真理在哪里?究竟应该取哪个结果?我认为应该采用元分析进行综合,但是该文从写作到录用并不顺利,我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23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协同创新下产业创新速度的要素门槛效应
2018-3-3 15:54
本文发表与2018.1《科技管理研究》,今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 摘要:界定产业创新速度的概念,认为其对高技术产业的直接作用机制包括国家创新效应、政府创新驱动压力、集聚竞争效应、规模经济效应,间接作用机制包括研发资源带动效应和研发资源配置效应。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28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深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行业比较
2017-10-13 22:09
本文发表于2017.5《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摘要 协同创新深度是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进行协同创新的程度,不同的高技术产业行业,其协同创新深度存在较大差距。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例,采用2010年~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研究政府研发投入强度、市场结构 ...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25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