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科研的反馈效应

已有 2985 次阅读 2018-7-15 18:10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做学问之初,由于还没有完全的兴趣,此时短期的正向反馈就很重要。

如果反馈时间很长,难免焦虑,甚至一定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或者是适当放弃。这就是雪中送炭的道理,此时的反馈边际效用最大。

大一点的正向反馈是,论文录用、课题获批等。

小一点的正向反馈是,得到导师的正向评价,投稿得到审稿专家的大致肯定,进行学术交流得到一定的赞扬等等。

有时找到合适的科研路径很重要,重大创新可能需要天才,但仅仅做个普通学者,有一定的创新,评个教授,只要路径正确是没有问题的,与智商之类的东东无关。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学科,这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

学者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太多的创新,能够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其实也是创新的一部分,将其体现到自己的研究中。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经济学家,总体上并没有太多创新,但是将经济学的思想进行传播,并加以应用,这就是伟大的贡献。千万别以为现在就不需要这么做,其实任何时刻宣传真理都是对的。

学校也好,单位也好,应该给学者一定的反馈考核期,这个时间最好以3-5年为宜。

反馈也不宜面面俱到,毕竟各人情况不一样,要求论文、课题、专著、奖励全部具备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正向反馈其实也没关系,毕竟做科研其实少部分老师即可,要求每个老师做科研是不对的,学校和社会要给老师足够的宽容。我们都在感叹大师难得,但是目前这种环境委实培养不了大师。

你问教育部啥重要?教育部会告诉你一切都重要。但是到了具体的学校,还是科研重要。少数学校不重视科研,打着重视教学的口号,做的事情更行政化,更没有底线。现在教授评审权下放,没有一篇论文也评教授的多了去了,比如只要做教研室主任,比如只要教学评优,空手就能评个教授出来,普通老师怎么办?这段话偏题了,哈哈,继续保留着,毕竟不是写论文。


                             2018.7.15 俞立平 于杭州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1124196.html

上一篇:自然权重对非线性科技评价的影响及纠正研究
下一篇:祝贺G博士晋升教授

2 武夷山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