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史海智贝:《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简介
热度 13 2017-10-12 09:38
按:拙文刊载于2017年第5期上海《科学》杂志,感谢该刊张毅颖编辑的支持。本人参与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其中5个条目的写作,某种程度上也算“王婆卖瓜”吧。不过,该书的确算比较通俗的介绍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创造的一本概览性的书。之所以称为概览,因为大部分项目为2页的篇幅,无法具体展开。如果说遗憾的话, ...
个人分类: 科技史教学|13245 次阅读|35 个评论 热度 13
科学之路上的真与美
热度 19 2017-9-15 09:31
按:拙文刊载于9月8日《科技日报》“科林碎玉”栏目。本文有关杨振宁先生谈物理之美的观点,来自杨建邺先生的《物理学之美》。 8月21日美国上空上演的那一场壮观的日全食,让现场观看的民众、科学家、网上看直播的观众、事后欣赏精彩照片的网友无不啧啧称奇。 “科学与美”这个话题,论者无数,就连许多一流的科学 ...
个人分类: 琐记|10692 次阅读|44 个评论 热度 19
评《中国历史地图》(手绘本)几例技术史错误
热度 6 2017-9-1 16:33
去年在北京图书博览会上,就发现“洋洋兔”团队绘的《中国历史地图》不错;今年又一次遇到它,索性就买了一本。其实这本书是面向小孩子看的,平心而论,这个团队绘得很棒,能看得出花了很大工夫,连我这样奔四的人都舍不得放手,要一口气读完。整体打95分,完全没问题。 不过,这里还是要鸡蛋里挑一 ...
个人分类: 琐记|96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6
1609年,一个新世界!
热度 10 2017-8-23 08:25
文章首发今天“科学大院”公众号(二维码见文末),感谢殷向荣老师的编辑。这几天趁着美国日全食的东风,就写了这篇近400年前的有关天文学革命的一篇文字,敬请指正! 按(科学大院编辑所加):昨天(美国时间21日),横跨美国的日全食震撼上演,这是历史上观测和拍摄人数最多的一次日食。观测者共达数百 ...
个人分类: 科普|15289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10
拥抱日全食
热度 8 2017-8-22 00:39
北京时间8月22日0:05——美国西部时间21日上午9:05,从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开始,掀开了今年最盛大的天文盛宴“日全食”的序幕,宽度达110公里的全食带沿着从西北到东南的方向横扫美国,穿过14个州,一直到南卡罗来纳州,随即(全食带)进入大西洋。这次日全食就观测地域与时间而言的确很棒,堪与2009年那次掠过我国长江流 ...
个人分类: 科普|9972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8
戴维:科学与诗歌
热度 10 2017-8-13 10:24
按:拙文刊发在本月11日《科技日报》,发表时标题编辑改作:戴维:诗意的元素发现者(改后的标题略有歧义,因为戴维仅是7种元素 的发现者,若末尾加上“之一”,仍有歧义)。下面为原文。该文主要参考了Richard Holmes的《好奇年代》(诗歌采用了译者暴永宁先生的译文,致谢)和John M.Thomas的《法拉第和皇家研究院》 ...
个人分类: 科普|7464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10
不可思议的科技史
热度 12 2017-8-2 09:33
按:拙文原是为某科普杂志书评栏目写的一篇小文,原说6月刊载,后来没了消息。询问编辑也不回复,姑且发在这里,以飨读者。 摆在案头的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科技史》,文如其名,其内容别具一格,许多现在看来不可思议。该书什么来头?又有什么特点呢? 这本书与大名鼎鼎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有关。该杂志目 ...
个人分类: 科普|8195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12
考克斯:让科学流行起来
热度 7 2017-7-21 10:12
按:本文刊发在今日《科技日报》嫦娥副刊,发表时编辑略有删改,感谢陈编辑。我第一次知道考克斯,是几年前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时,给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备课时,需要一段震撼的科普视频,那时考克斯进入了我的视野。我选的那一段出自《宇宙的奇迹》,开头的场景便是他行走在坎基罗天文遗址的山脚下——我记忆犹新。从他 ...
个人分类: 科普|781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7
从杨振宁先生谈“科学史写作”说开去
热度 25 2017-7-3 14:37
据科学网昨天转引的一   则   新闻报道     ,杨振宁先生在6月30日出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大会的发言中,表达了他对科学史传记的一些看法,其中批评了国内科学史在科学家传记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部分照录如下(小字部分)。笔者针 ...
个人分类: 琐记|10712 次阅读|51 个评论 热度 25
不要被伪科学蒙蔽了双眼(外一则)
热度 21 2017-7-1 09:23
按:这是今年笔者写的第三篇有关反对伪学科的文章,前两篇分别为: 警惕呀,新时期的耳朵识字 ; 警惕新时期的伪科学 。此篇文章其实是后者的“续”,因为《科技日报》“嫦娥副刊”编辑陈莹女士希望把恩格斯当年批评的欧洲三位陷入伪科学泥沼的科学家稍微说细点。由于副刊版面有限,1500字很难说清楚,初稿仅写了一下 ...
个人分类: 争鸣|9544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