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qinz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qinzhu

博文

科技期刊发展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 精选

已有 7209 次阅读 2010-9-6 13:41 |个人分类:期刊出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人才, 编辑, 科技期刊, 职业编辑

针对我前面提到的科技期刊国际化应该向深度发展,我想引出我自己一直隐隐认知,但是近期才理清思路的一个想法,科技期刊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也就是“职业编辑”。 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的瓶颈就很难真正解决。

我所说的“职业编辑”不同于我们出版行政部门设定的“职称编辑”,你可以切合出版行政部门的需求,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证明你是一个编辑,你也可以兢兢业业,去评聘“编审、副编审”的高级职称,证明你是一个资深的编辑。 但那些都不能表示你是一个“职业编辑”。

其实这个针对科技期刊的“职业编辑”的说法,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有和我想表达的意思一致的概念。而我又不是专门研究“期刊学、出版学、编辑学”之类的专家,我也不擅长来定义什么概念。 但是为了说清楚我想表

达的意思,我还是想尝试着给我自己所说的“职业编辑”进行一个描述:

1

. 有较强的专业背景,能独立分析和评判学科发展方向和热点,独立判断作者的学术定位和兴趣点;

2. 有国际视野,能随时掌握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大方向,并帮助期刊做战略、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

3. 最好有“国际编辑”从业经验或国际期刊任职经历,曾大量阅读相关学术文献,能基本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能指导作者通过写作技巧来提高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能帮助作者修改稿件……

上述的描述会有一种感觉,这个人是个“主编”。是呀,有时候我也觉得他应该就是主编。 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期刊主编往往身兼数职,他没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做很多细节的工作。

但是除了主编之外,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职业编辑”其实就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不然你怎么样去发现好稿件进行Research Highlight,不然你如何去找到学科的热点,不然你如何去寻找到合格的作者,不然你又如何与你的专家进行好的交流,又如何约到优秀的稿件。

实事求是地说,我自己就是不合格的,我不是一个“职业编辑”。 其实就我所认识的编辑人里面,Cell Research 的李党生是够格的一位。北京动科所的贾志云老师我听过他一次报告,个人感觉他也许也能算一个。 所以我特别羡慕他们。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编辑这个职业是一个“低收入、低风险、稳定性强、相对自由”的职业。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而且我也认为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所以编辑的“竞争”意识相对于其他“高收入、高风险”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要低得多。 安安稳稳不要出错,按时出版,至少不至于把你给开除了。也有的编辑会想,就这么点待遇,我这样做已经很对得起这个期刊了。 当然,其实大家去看那些办得比较好的期刊,往往他们的编辑都是特别用心,特别卖力,没有计较个人得失的。我在这里不是自夸AJA有多好,但是我可以非常自豪的一点,就是AJA的编辑真的都是非常敬业,把期刊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尽管这个事业看起来那么小。

其实一个最最理想的职业编辑,可以花一定的代价从国外引进,大家都知道Cell Research引进李党生老师就是很成功的举措。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花费问题,你是不是有这么多钱请得起这么好的人? 第二个是机遇问题,你是不是有足够的魅力可以吸引那些在大刊当编辑的人才回来? 正是基于这两个认识,我觉得就AJA而言,引进职业编辑在当前情况下还不具备条件。 所以我放弃。

那么怎么办? 退而求其次。 我们只能培养现有的编辑队伍,包括培养和训练我自己。实际上我找不到现成的培训教程和培训材料,所有能做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日积月累提高素质,成不了真正的“职业编辑”,那么我们努力追求那个高度,即使达不到,也可以“半吊子”,几个“半吊子”合起来,也许也可以形成一股力量。 所以我们的“半吊子”培训计划就这样渐渐清晰:

1. 要求编辑初审筛选稿件,以前的稿件不经筛选统统外审,工作量大而效率低。采用这个环节以后,首先是提高了编辑分析判断稿件能力,增强对学科整体的认识,也提高了审稿效率。AJA缺少的“职业编辑”先锋,所以筛选的结果是集体讨论决定。据我所知,Cell Res 的编辑能力更强大,他们往往责任编辑决定或者责任编辑于李党生老师商量后决定)

2.要求编辑分析审稿人,详细了解审稿人的学术背景,并确定对审稿人的“使用方向”,如约约Review,还是约Opinion,还是组织特刊,还是可以作为编委候选。

3. 在编委要改选的情况下,让编辑参与到“海选”中去,由编辑去分工寻找候选编委,了解更多专家,进而掌握学科动态。

4. 指定编辑负责Research Highlight栏目,分析最新的高质量文献,约大牌专家写稿。

5. 编辑负责Perspective栏目,分析学科发展趋势,寻找热点。制定年度约稿计划。

6. 编辑分工调研国际大刊名刊、同行刊物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栏目、刊载内容特色、文章体例格式变化等。

7. 派编辑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如表观遗传)并将培训所得新知识点传授到其他编辑。

8. 要求编辑之间信息共享,编辑不定期将新了解和掌握的学科知识点传授给其他编辑。

9.  努力实现50%以上的时间用来约稿和分析,逐步解放编辑的传统工作。

 

上述的措施,都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是AJA的编辑们在一次次的例会讨论中逐渐逐渐形成起来的,其实编辑们自己才是整个“半吊子”计划的策划者,我所做的唯一工作就是支持她们的想法,帮她们进行一下资源调配和分工。

现在这些措施正在开展中,编辑的素质也正在逐步提升中,现在我们离“半吊子”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至少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相信每个刊物都有自身的特点,都有他们的法宝。 但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来做,所以我们真的要好好重视编辑人才! 要把提高编辑素质放到比期刊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去,我相信期刊就一定能够越办越好。

其实我认为期刊要发展,要独立,要走得远,还有很重要的一类人才是我们奇缺的——经营性人才! 科技期刊的经营性人才! 可惜我自己不是,我们AJA的编辑目前也还都不是,所以我没有什么好的点子,只是感觉到迫切需要。 如果谁能有这方面好的经验体会,希望能够合大家分享。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5805-359879.html

上一篇:科技期刊国际化,要开始重视深度(第二部分)
下一篇:也来凑热闹,说说Nature编辑的回复(原文:道歉)和Crosscheck的事

7 武夷山 王晓峰 王桂颖 朱志敏 许培扬 徐耀阳 郭京兴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