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peng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peng2010

博文

为什么人造素食要取“肉名”?

已有 7068 次阅读 2010-11-29 12:5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借蒋科学老师的仙缘认识了山东大学的这位可人陈国文女士,真的是一见如故,很有前N世都曾在一起的感觉。看了她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7504

除了在对自己过于夸张的夸赞面前脸红和自惭外,觉得很有必要为素食的事就陈安博士的如下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理解,特别欢迎仁同志们与智同志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2] 标题:
发表评论人:陈安博士 [2010-11-27 0:37:30]   
如何解释把各类豆制品做成的菜都叫成“肉名”呢?

是素菜馆的问题还是佛家更接近世俗的一个表现?
博主回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俺不懂:)

陈安问:“如何解释把各类豆制品做成的菜都叫成‘肉名’呢?”我觉得这既不是素菜馆不够素,更不是佛家亲民的表示,而是涉及到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成功地进行“指示”与“交流”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放在“命名”这个标题下面来考虑。

首先,作为交流和对话中的指示行为,是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发生的,指示者要向对方指示什么,告诉她那是什么样的东西。实物指示是相当直接的,你可以指着那个东西,什么都不说,让对方自己去看去研究就成了。但是,如果以语言或者文字来指示,成功的指示就需要对方理解一个词所指示的对象的意义,而这个意义的形成需要调动她头脑当中的“资料库”,即能够有助于理解一个新的名词或者叙述的意义的那些基本的经验素材。

当我们坐在餐馆里点菜时,一种新发明的或者没有品尝过的菜肴,如果想要知道它的味道如何,我们需要调动一些自己基本经验信息来作为参考。对于尚未普及的一种菜肴,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习惯中的菜肴的名字来提供这种味道信息,因此,“素鸡”、“素鱼”、“素牛排”、“素火腿”等等,可以给食肉者或者曾经的食肉者以味觉的联想,从而大致知道这些菜肴的基本味道(或者它们努力想要达到的类似味道)是什么样的。

(至于这些素食菜肴为什么要努力达到类似肉食的味道,这又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尽管它不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涉及到我们作为动物个体,像所有其他种类的动物一样,对于食物有味道上的习得性依恋。由荤食转向素食需要照顾到我们对于食物味道所形成的偏好和习惯。)

其次,我们要看到,这种命名方式只是出于某种现实方便的考虑,但不是必要的。比如,许多素食餐馆都有自己命名的菜肴,特别是在那些很“小资”或者很“风雅”的地方,就常常是创造性地自命名各种素食菜肴,因为这些名字本身也体现着命名者的文化素养与生活取向。这些名字对于初来者可能不知所云,但是对于那些经常光顾的食客,就会直接产生味道的联想,因为他们已经品尝过了。现在,也有一些佛家的素菜馆开始有意避免用“肉名”,而给这些人造素食取一些别致的名字,就是为了不让人们因此而联想到杀生或者沿续动物理当被人类当作食物的想法。

名字的使用和传播是通常是公共行为(除了是命名仅仅为了自己便于记忆或者作为一种秘密语言),一个新名字的普及就是大家都来使用它并且了解它的意思。在泉城,一个相当“小资”的素食餐馆叫“朵朵开”。它的一个相当有“仙风道骨”的菜名叫“云中书锦”。光看这个菜名,你怎么也无法知道它是什么做的,但是,如果干脆叫“干豆腐卷青菜丝、土豆丝、胡萝卜丝、黄瓜丝和人造火腿”不仅罗嗦而且少了许多雅致的情趣。 

嗯,还有好多好多了,不如来一个比名字更直接一点儿的指示吧:

  

 

----------------------------------------------------------------------

哈哈,看了这些菜的照片,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儿饿了?如果来济南,请告诉我,我请素食啊!顺便为两位力倡护生与素食并且成功创业的店主小朋友们做一下广告:

       

济南“朵朵开”素食连锁餐厅县西巷后宰门街店内景


    
济南“朵朵开”素食连锁餐厅泉乐坊店内景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7590-388569.html


下一篇:人虐兔还是人虐人?----顺便为蒋科学和乐活族做广告

24 武夷山 蒋新正 刘全慧 孟津 鲍得海 郑融 赫英 肖重发 陈安 张焱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吉宗祥 杨正瓴 刘圣林 金小伟 迟菲 蔣勁松 李学宽 陈辉 丛远新 杨玲 rg9981

发表评论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