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是美丽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trilibin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行业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

博文

【热点观察】CORESTA2022现场直击(四)

已有 1527 次阅读 2022-10-24 12:51 |个人分类:【热点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当线上国际会议遇到周末,确实非常适合调整节奏,周末休息两天,我们也调整一下,同时对之前三天的学术交流内容做一下理解,同时再为之后的会议做一下预习,由于居家办公的原因,似乎已经忘记了周末休息时光,组会可以在线开,文献阅读和日常的论文整理也可以正常进行,对于科研人员,有时候感觉天天可以休息,同时时时又可以工作,自在掌握。也许这也是从事科研工作优势之一吧,但如何提高在家中的工作效率,确实是一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想,此刻的科研工作共享,是一个重要提高效率的方式,未来已来,我们持续施压,持续加油!

今天晚上CORESTA会议将继续进行,让我们先总结上周五(21日)的CORESTA会议。周五的会议交流是第三天,两个半场的工作也凸显了新型烟草制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新型口含烟,虽然口含烟并非一件新事物,但在整体新型烟草的发展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类型认知度越来越高,前些年看到报道中提到了口含烟在全球主要市场瑞典和美国的消费呈现上升态势,图1、2所示。烟碱消费量的增加伴随了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Nicotine Pouch)的产业的发展,21日两个半场,重点围绕口含烟产品中烟碱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的风险评估、产品定位,以及口含烟产品的检测方法展开的,中间穿插少部分电子烟的研究报告。报告非常精彩,提问也较第二天更加活跃,几个报告都是在主持人的召集下被动下线。

 

图片35.png

图1 美国口含烟消费量(统计截至2018年)

瑞典市场1970-2019烟草消费量

图片36.png

图2 瑞典市场口含烟和卷烟消费量对比(统计截至2019年)

正如我昨天前瞻性推荐一样,上半场6个报告中关于口含烟产品中烟碱的药代动力学,重点介绍了口含烟中烟碱和卷烟中烟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对比,考察了烟碱在不同产品中的“利用程度”,在这些报告中我重点get到了以下四个重点内容,首先第一点,既然说到了“利用程度”,烟碱的“作用速度”和“持续时间”就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图3 (ST 21,NP and Cigarette PK Curves)来看卷烟中烟碱传递的速度更快,而口含烟中烟碱传递的时间更长,最重要的启示是作用的速度跟烟草制品中烟碱的含量无关(卷烟中烟气烟碱含量0.66 mg/cig ISO,口含烟中烟碱含量6-10mg/g),跟烟碱的摄入方式有关,而持续时间跟产品中烟碱的含量有关。

上述结论在电子烟产品中则不成立。报告ST22中(图4,电子烟和卷烟血药浓度对比)研究表明,烟油中烟碱含量30mg/g,与卷烟的药代动力学对比发现,不论从作用速度还是持续时间,电子烟中的烟碱“利用程度”都略低于卷烟。因此,在全球烟碱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烟碱价格上涨、供求关系供小于求的背景下,口含烟中的烟碱利用率优于电子烟产品可能将成为口含烟产品的一大优势。

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口含烟不需要燃烧,使用过程中没有燃烧过程带来的损耗,另外也没有呼出烟气带来的烟碱损失。最后,口含烟中的烟碱是通过口腔上皮吸收,这可能是造成口含烟中烟碱作用速度不及卷烟的原因之一。

 

图片37.png

图3 口含烟和卷烟的血药浓度对比
 

图片38.png

图4 电子烟和卷烟的血药浓度对比

第二点收获是,既然说到了烟碱的“利用程度”,通常在新型烟草制品中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添加剂,增加烟碱的作用效果和吸收率。口含烟产品的开发设计中通常采用两种做法,(1)增加游离烟碱含量,提高烟碱作用效果;(2)添加薄荷等香精香料,增加烟碱的吸收。

上述方法在电子烟中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应用,报告ST24综述了已发表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薄荷口味的电子烟与烟草口味电子烟相比,并不能降低消费者的烟碱暴露剂量。这表明,在电子烟产品中通过添加薄荷醇的方法提升烟碱的利用率在现有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是难以获得支撑的。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报告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综述使用了“meta-analysis”的方法,这是我们做实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不很重视的一种方法,“meta-analysis”是用统计的概念与方法,去收集、整理与分析之前学者专家针对某个主题所做的众多实证研究,希望能够找出该问题或所关切的变量之间的明确关系模式,可弥补传统的Review Articles(文献综述)的不足。和数据分析相关的两个报告ST25和ST26听下来也是关于如何形成数据组织,和如何利用获得的数据驱动产品创新等等领域的工作,相关同行可以着重回顾这个领域的研究与讨论。

第三点收获是,除了口含烟以外,胶基型嚼烟(Nicotine gum)是无烟烟草的重要产品形式。胶基型嚼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消费者的咀嚼,烟碱会进入消化道,与胃酸发生反应,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另外,进入胃部的烟碱受到胃酸的破坏后,也无法给消费者带来生理满足感。报告ST23的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见图5)。胶基型嚼烟的“烟碱利用”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是最低的,这表明,未来胶基型嚼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其发展将更有赖于我们对过程的理解实现对产品创新的驱动。

 

图片39.png

图5 卷烟、电子烟、胶基型嚼烟的药代动力学

第四点收获是,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看新型烟碱袋装(Nicotine Pouch)产品是口含烟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ST28从风险评估,潜在有害成分含量角度详细分析了瑞典火柴新型tobacco-free nicotine pouch产品ZYN。结果表明,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风险程度低于传统Snus式口含烟和电子烟,是目前减害最为有效的烟草制品(图6)。

 

图片40.png

图6 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产品的风险评估
 

图片41.png

图7 无烟烟草制品产品参数

另外,对于烟草企业和经销商来说,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产品的含水率低(3%)的特点见图7,决定了该类型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相比于传统Snus和Snuff式口含烟产品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便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报告ST29、ST30、ST31分享了口含烟的烟碱测定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口含烟产品由于使用过程中不产生烟气,因此检测过程就可以省略烟气捕集的流程,可以参考烟叶中烟碱测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的优化开发。但由于口含烟产品中添加了的矫味剂、松散剂、香精香料等带来了检测过程中样品萃取液基质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告ST29、ST30选择了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用于口含烟中主要成分的分析测定。笔者认为,随着未来烟碱袋装口含烟的广泛应用,检测方法上还有进一步降低仪器门槛的可能。烟碱袋装口含烟成分较为明确,萃取液受基质影响较小,采用烟叶中烟碱测定的主流仪器液相色谱即可应对新型烟碱袋装口含烟检测需求。报告ST31强调了口含烟生产质量控制中要重视含水率对测定的影响,随着产品含水率的变化,会对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带来挑战。笔者认为,未来随着烟碱袋装口含烟的推广和应用,现有口含烟产品中含水率较高问题带来的质量控制难题会迎刃而解。

回到今天两个半场报告的前瞻性解读上,两个半场的报告均是围绕电子雾化产品展开,上下半场一个针对产品评价,一个针对化学分析方法,从上半场的学术报告看(图8),针对产品评价一半报告(3个报告)来自于中国深圳RELX公司,另一个来自于美国JUUL公司,主要针对方案,检测手段以及对烟草口味和传统型薄荷产品进行评价;从下半场的学术报告看(图9),报告人主要来自中国深圳Matrix公司的学者,另外有一个报告来自于JT公司,他们主要开展针对影响产品风味特征的成分为研究目标,开展多种检测方法的研究,在未来痕量检测技术研发上,具有比较强的借鉴意义。敬请期待!

 

图片42.png

图8 今天24日CORESTA会议的上半场题目列表
 

图片43.png

图9 今天24日CORESTA会议的下半场题目列表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539-1360716.html

上一篇:【热点观察】CORESTA2022现场直击(三)
下一篇:【热点观察】CORESTA2022现场直击(五)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