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是美丽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trilibin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行业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

博文

对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同学的几点想法

已有 6001 次阅读 2010-4-9 16:0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硕士研究生, 复试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及录取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都必须经历初试、复试两道关卡,才能顺利走过独门桥。对于我们这个以烟草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所来说,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并顺利毕业是我们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随着硕士生培养数量的增加(8年前我们还是一年培养1~2个研究生,到今天每年需要15名左右),硕士生,包括联合培养的硕士、博士生,对我们开展烟草科学的研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硕士生的初试是必须的和统一的,但仅仅是针对个别重要的学位课程来进行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片面,所以复试就成了研究所挑选优秀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报考我院的学生对这一点都是非常紧张和重视的。所以今天想起写点东西,给有志于投身科研的同学们一点建议和提示,想法很简单,希望对同学们本科期间对自己的应该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吧!
一是到底应该学到什么?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当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的话,剩下的东西应该就是你真正学到的。细细想来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从这几年的面试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学过的东西很多,做题也很棒,但仅停留在学习-做题-再学习-再做题,例如;若问热力学三大定律如何描述?同学们大部分都会回答的很好,但再问永动机的问题,大家就搞不清楚。再比如,问到伯努利方程如何表达?同学们也能回答的好,但若问有什么应用,多数同学也不会回答。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有灵活性的问题,也可能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二是到底我们对做科研感兴趣吗?烟草科学的研究究其实质,它涉及的面太大,领域太多,多数同学都是非烟草专业的学生,当然面试组的老师不会在这方面难为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是有榜样的,都是有梦想和追求的,对科研是否感兴趣是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然短时间的面试很难考出个一二三来,对日常对科学的关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多数情况是学生对很潮的东西关注的更多,多于对科学的关注,比如大家是否关注过碳排放、转基因等等问题,是否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对国家的重大科技动态是否有一定的关注。我认为这会间接的反映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但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是自己的基础是否过硬?其实这一块儿,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观点主要是灵活掌握在本科时期学习过的内容,比如看着我们的成绩单,将学过的课程想过电影样问问自己,这么课到底学到了什么?举个例子吧,足球或瑜伽课,我想够雷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梅西近期够火的吧,足球是游戏,为什么我们国家至多出个郑智,而不会出梅西,梅西曾经说过,如果不给他钱的话,他也会踢球。这反映了什么深层次的问题,呵呵,有点跑题,面试也不会这样问问题,我是很爱踢球的,大学时联赛,偶尔也能利用任意球破门得分,而且是香蕉球,试问我能在月球上踢出香蕉球吗?不过想想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简单的,可能初中高中生都会回答,或是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其它也一样,因为同学们的专业背景和老师们都不会一样,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我还是想强调忘记很多学到的知识,剩下来的就是真正你的东西。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自信、阳光和朝气蓬勃。就是要想年轻人。科学网上很多老师都讲到了这一点,无论你是二十岁还是古稀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梦想的执着都是一样一样的。认真思考一下你的未来,你的梦想!
不啰嗦了,还要工作,希望报考研究生的同学能够有点启发,在此期间,尤其是即将参加复试的同学追着研究生部的老师问,要考什么科目呀,有没有参考书呀,老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呀,专业领域是什么呀等等,所以我们今年将复试笔试题目《烟草工艺》改为《基础工艺学》,以免同学们整天在读烟草工艺,烟草工艺是有教材的,又把复试当作应试的,又是一种浪费。当然看一下我们研究所的背景情况也是必要的。周日我们就要参加复试过程的面试,我也有些期待,期待能看到同学们的精彩表现,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在梦想的指引下,有精彩的表现,步入下一个精彩的人生阶段。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539-310365.html

上一篇:“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给一位即将报考研究生同学的回信
下一篇:周末与研究生的交流(一)如何提出问题?

1 赵月前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