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在全部校史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学科史
姚远 2023-7-18 08:06
在全部校史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学科史 ——在西北大学校庆系列图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姚 远 一所大学的连续性之所以得以维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历史记忆,而校史的一大价值和功能就是记录、整理这所学校过往的记忆,借以提振自尊自信和和厚植文化底蕴,以及提升精神品质。因此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8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姚远著: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 ▪学科源流概述▪ 内容提要-目录
姚远 2023-7-18 07:41
姚远.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学科源流概述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3. 西北大学学科发展史 学科源流概述 【内容提要】西北大学地缘于陕,学缘于京,发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8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黎元洪特赦钱鸿钧
姚远 2023-7-13 11:45
黎元洪大总统特赦钱鸿钧的原由 钱鸿钧,字陶之,陕西咸宁(今西安)人。祖籍浙江绍兴。祖父曾任晚清甘肃电报局局长。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八月官费赴日本留学。归国后,曾任陕西法政学堂(相继改为关中法政大学、西北法政学校)监督、校长等。 图 1 钱鸿钧与其为《学丛》创刊号的题词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4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杨明轩与西北大学
姚远 2023-7-13 11:26
2021 姚远修订 《 图说西大百廿史 》 之 四 杨明轩与西北大学 1965 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光明日报社社长的杨明轩,清光绪十七年( 1891 )生于陕西户县黄堆堡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祖父租地或打短工为生,因家里距终南山圭峰山下,也常常打柴贩卖,养家糊口,渐成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4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姚远在徐诵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
姚远 2023-6-4 07:36
西北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徐诵明 姚 远 当站在紫禁城的门口眺望曾处其中的国立北平大学,绝对和站在秦岭高处眺望扎根大西北的国立西北五校及其后继院校,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无论是感叹其不归路,还是感叹其永留大漠,都有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觉。回想昔日国立北平大学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 ...
个人分类: 西北联大往事|12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姚远在徐诵明铜像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姚远 2023-6-4 07:19
在徐诵明铜像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铭文计 213字,浓缩了徐诵明先生波澜壮阔人生: 注释:其一, “助红军门生悬壶沪上”是说徐诵明与中国军队卫生事业的领导者和奠基人贺诚结下了长达60余年的师生情谊。贺诚于1922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参加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 ...
个人分类: 西北联大往事|7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梁雪军和梁雪莲向西北大学捐赠校史资料与文物
姚远 2023-5-10 15:46
梁雪军和梁雪莲向我校捐赠校史资料与文物 作者:博物馆 编辑:李世宽 发布时间:23-05-09 点击: 25 次 5月9日,梁雪军先生、梁雪莲女士向我校博物馆捐赠校史资料仪式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梁雪军、梁雪莲,校史专家姚远教授,校庆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参加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0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卫左臣、卢永福徒步走出秦岭
姚远 2023-5-9 15:30
2021 姚远修订 《 图说西大百廿年历史 》 之 三十八 卫佐臣、卢永福徒步走出秦岭深山 1946 年 2 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旧政协决议,发动反共、反苏游行,卫佐臣按照地下党的指示在城固发动西北大学学运,坚决予以反击,遂遭镇压。在斗争日益严峻之时,地下党负责人李敷仁同志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1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西北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徐诵明
姚远 2023-5-4 22:56
西北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徐诵明 ——纪念徐诵明诞辰 130 周年 姚远 82年前的1938年5月30日, 以及 次年 8月2日 《申报》在满目充斥抗战消息的 两 个不起眼的位置发布 两 则 新闻。前者不过 190余字 ,题为 《徐诵明等到汉报告西北联大状况 ...
个人分类: 西北联大往事|17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英烈故事十五讲》卷首语
姚远 2023-5-4 07:58
西北大学英烈故事十五讲 卷首语 一 西北大学既是西北最高学府,也是西北革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京陕两源均有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晚清时期即爆发反帝、反封建的罢课学潮,辛亥革命中更是一马当先。民初时期的陕源西北大学是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源之一, 1913年在全校开展“社会主义能否适行于今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0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6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