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不煮饭,何以主天下
热度 1 周耀旗 2010-12-28 08:53
做家务的关键是眼里有活。这是小时候我妈叮嘱去亲戚家最要注意的事。所谓眼里有活,就是指不用别人提醒就能看出有活可以干。看见地上脏要想到扫地,看见做饭用的菜买回来了,要想到洗莱。吃饭后,要想到洗碗或清洁桌子。看见茶杯空了,要想到加茶添水。总之,不能看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动。换言之,要主动而不是被动 ...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19083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
大学立于市还是大学成于野?
热度 1 周耀旗 2010-12-25 03:13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是指最善于隐藏的人耽在城里而不是去乡村辟野。一个人在喧哗闹市里留下的痕迹要比在乡下小的多。当然他也必须在这样躁动的场合中不迷失自己,否则将更容易暴露。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大隐才能做得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一个大隐,不受浮躁社会的影响而专心做自己喜爱的科研 。 但伟大的科学家必竟 ...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99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1
做假的下场
热度 3 周耀旗 2010-12-1 02:02
最近一次开会,见到了很多老友。大家相见甚欢。在这期间,我无意中问起其中一位朋友有关他的一个同事的近况。 朋友告诉我他已经被解雇。我很吃惊,因为他是首席正教授,一定应该是终身教授。朋友说他的合作者和他的学生怀疑他伪造实验数据,从而把事情捅了出来。但为防止他告学校,处理结果是不对外公告。但我觉得另一个 ...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1311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3
喜欢恶梦
热度 2 周耀旗 2010-11-29 22:49
我女儿小时候,不愿意一个人睡一个房间,说会做恶梦。有一次我们去一个美国朋友家做客。他们家有一个三岁小男孩。因为我知道美国孩子都是自己睡的。就故意当我女儿的面问你是自己睡吗?他说是的。我进一步问他:那有恶梦怎么办?他说:“恶梦?我喜欢恶梦 (Nightmare?I like nightmare) ”。这一句给我留下了无比深 ...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727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2
用科学方法来分析科技部是成功还是失败
周耀旗 2010-11-10 04:27
看到科技部回应施一公饶毅的内容感到极其失望,没有争对性地回答任何问题。不过公平地讲,两边都是你说,他说。没有真正的科学分析和数据证明。希望有志于改革的、知道内情的国内同仁帮助做以下事情: 1。提供或分析973/863项目的性价比,和国家基金会的进行比较。可以用影响因子。不是所有项目可以这样分析,但起码偏基 ...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123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创新:永远热门的“专业”
周耀旗 2010-11-9 10:16
此文是为《求学》杂志写的卷首语,即将发表在12期。得编辑特许,转发于科学网。请勿转载。谢谢! 哪个专业最热门?这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很想知道的一个问题。因为热门的专业意味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保障,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但是一般目前正热门的专业,在你大学或研究生毕 ...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6752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舍得,所以我快乐
热度 1 周耀旗 2010-11-7 05:51
我们汉语博大精深。有时,两个字的组合就包含了很深的哲理。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危机”:最危险的时候也是最大的机会所在。这和黎明前最黑暗的意思是一样的。还有一个就是“舍得”。正如 “危机”,“ 舍得”也是一个舍与得组合在一起的一个矛盾体。 从小到现在,常常听我妈说的和做的就是“不舍得”: 不舍 ...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8311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1
惊喜和科研
周耀旗 2010-10-28 11:18
一个好的笑话往往是结尾处出乎意料的抖出最后一句而引起哄动大笑,惊喜(surprise)常常是因为有了出奇的一“惊”才导致了意外的“喜”。美国文化是一个喜欢搞惊喜的文化。有惊喜生日聚会、惊喜礼物。而游乐园里最受欢迎的过山车则把惊喜发挥到了极致。 当我太太怀上大女儿时,我在波士顿做博士后。我的同组好 ...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91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波士顿开会所发生的巴士奇遇
周耀旗 2010-10-17 22:17
《巴士奇遇结良缘》是1977年的香港电影。我可能是在高中时看的。这是一个老套的英雄救美女的故事。但巴士是指Bus(公共汽车)还是看完电影后第一次才知道,所以对题目的印象很深。在大学里时只知道读书,过得平平淡淡,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巴士奇遇。感觉人生好象还缺了点什么。 这一次,受同事鼓动,我决定 《克服恐惧 ...
个人分类: 忆旧思今|8831 次阅读|16 个评论
怎样尽快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和听力?
热度 2 周耀旗 2010-10-16 22:07
看 过我的博文 《你影响了吗?》 的网友们大概已经了解到,我太太是我们学区高中和初中学校的教中文的外语老师。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对姐弟,美国人,大概二十五六岁。发现他们汉语的口语和听力极佳,根本没有典型美国人说不准汉语声调的问题。更让我太太吃惊的是他们从来没有上过正规中文课,也没有去过中国,完 ...
个人分类: 学生培养|17830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