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专访:“科技中介建设年”与北京的“重中之重”

已有 2745 次阅读 2010-9-28 15:12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北京技术市场, 科技中介, 技术经纪人, 技术经理人, 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

 
——访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耕
(发表时间:2003年2月  经本人审阅)
来源:《经纪人》2003年2月期
记者 冯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科技部于2002年末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议,强调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服务的主要力量,为促进科技中介机构迅速发展,会议将2003年定为“科技中介建设年”。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如何抓住机遇发展科技中介业呢?马年岁尾,记者顶着隆冬的寒风,踏雪来到西直门南大街北京市科委大院,在北楼五层一间会议室里,对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耕进行了独家专访。
技术交易遥领先  科技中介显滞后
林耕主任身着深蓝色西装,身材颀长,文质彬彬,看来刚过不惑之年。他一边接过记者送上的《经纪人》杂志,一边微笑着和气地说:“看过、看过,是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雷庆西处长推荐的,我们一直对这份杂志很关注。因此,乐于接受《经纪人》记者的采访,希望杂志多多反映北京技术经纪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促进北京技术经纪业发展。我和程金香副主任、李明亮主任助理、王洪强主任助理一并接受采访。”他对在座的三位同事一一作了介绍。从相约采访深知,他们工作十分繁忙,采访必须抓紧时间开始。
“北京技术交易额近年一直在全国领先,2002年业绩如何?技术中介业是否也发展得很快呢?”记者向林主任询问。
“近年来,北京技术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2000年,北京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40.29亿元 (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52.17%,增幅超过历年平均水平的5倍,2001年,北京技术交易额增至19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5%,约占全国技术交易额的四分之一。最新统计,2002年,北京技术交易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4%以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林主任强调说, 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整整经历了13年之久,而突破200亿元大关,是在两年之内实现的,应该说这两年是北京技术市场迅猛发展的两年。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如此之快,强烈呼唤技术经纪业迅速发展”。林主任系统阐述了北京科技中介体系的发展概况。他说,经过二十余年的开拓和发展,北京技术市场的技术中介机构从无到有,从开始的几个发展到近年150个,先后有6000人经过培训考核取得了技术市场经营管理证书。成立于1990年5月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从1996年起就着力于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工作,并要求其持证上岗;1999年,北京已有500名获得资格证书的技术经纪人;2000年增至800名;2002年,通过 l考试获得证书的技术经纪人已逾1300人。在冶金、化工、交通、环保、建筑、机械、电子、信息、医药、轻工及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活跃着技术经纪人的身影,他们以多种形式开展着技术信息集散、技术项目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广及技术交流等中介服务,为繁荣北京技术市场,加速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接着,林耕话锋一转,十分清醒地提出,作为首都创新体系的支撑系统,北京技术中介机构虽然发展较早,但与其他中介行业相比,与已出台技术经纪人正式法规的上海市相比,北京技术经纪业的发展速度显得缓慢与滞后。林主任认为,这与首都的特殊地位和首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学科齐全的基础、丰厚的智力资源、潜在的市场需求相比很不相称,与成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发展北京技术经纪业需要快马加鞭,急起直追。
集思广益共研讨 阻滞发展探缘由
“影响北京科技中介体系发展的原因何在?”记者刚刚提出这个问题,林主任即刻就说“这恰恰是我们一直在思虑与研究的问题,也是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想倾诉的问题。”他说,2001年7月,为落实北京市政协关于发展科技中介体系建设建议案,推动科技中介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曾召开一次“落实市政协建议案高层研讨会”。当时与会的北京市有关领导与专家就北京科技中介的地位、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并就相应的发展对策取得了共识。2002年,为促进北京技术经纪业发展,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在程金香副主任主持下,动用了一定的人力与财力,对北京技术经纪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次颇具规模的高层研讨会,一个深入广泛、持久进行的专题调研,异曲同工,都收到了集思广益探讨问题与发展对策的奇效。
林耕强调,根据北京经济发展及技术市场发展的需要,认真审视北京技术经纪业的发展道路、切实找出存在的问题,这对制订相应的发展策略,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接着,林主任请李明亮主任助理对新出炉的专题报告的要点用手提电脑在屏幕上进行了讲解与演示。结合专题调研报告的分析,林耕主任、程金香副主任及李明亮、王洪强两位主任助理都从不同角度对制约技术经纪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技术经纪业是个新兴行业,技术经纪人队伍也比较年轻,因此,就全国范围来看,技术经纪业有着自己的特点与弱点:
由科技人员和机关千部演变而来的技术经纪人较多,经过培训,精于业务的高素质从业人员较少;
兼职技术经纪人多,专职者少,真正站在“海”里以技术经纪为惟一职业者更少;
从事初级、单一科技中介业务的较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服务的较少;
经营艰难,“找米下锅”的技术经纪机构多,业务量饱和的甚少;
对技术经纪的地位与作用,社会认知度较低,其业务渠道与经济来源十分不畅。
他们一致认为,技术经纪人报酬与其付出的劳动和创造的社会价值不相适应,与其他行业的经纪人横向比较,技术经纪人生意清淡,收入微薄。
“北京的技术经纪业存在一些什么问题?”记者询问
他们认为,具体分析北京的技术经纪业,主要存在如下六方面的问题:
一是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依附性强,独立性差。全市技术中介机构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化服务机构。不少中介机构依附于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非经纪类公司。不少技术经纪从业人员的人事关系仍留在所属单位。致使技术经纪机构不能独立经营,形成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依附性强、竞争力弱的局面,影响了技术经纪机构发展及拓展服务市场的积极性,影响了创造北京技术市场的知名服务品牌。目前,北京多数技术中介机构所从事的都是难度不大、要求不高的简单中介或牵线搭桥的居间活动,缺乏全过程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己经加入WTO一年的国际竞争形势和首都经济与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缺乏专业化技术经纪机构及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才。目前,北京的技术经纪机构大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运作不够规范,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中介应有的作用。北京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达25万人,但从事技术经纪工作的仅2000人,其中获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只有1300多人,技术经纪人与科研人员的比例不足1:200。北京缺乏懂科技、懂金融、懂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和有能力驾御全过程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经纪业企业家。
三是政府扶持、引导不够,缺乏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有些政府部门在体制改革中依然职能错位,有些工作未能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政府部门还是做了一些本该由技术经纪机构去做的事。北京至今尚未出台有关技术经纪人的法规,再加上有些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不够,使技术经纪人在获得专业资格及营业资格上出现问题,这些都限制和影响了技术经纪业的发展。
四是信息网络化落后。由于条块分割,不能实现信息技术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经纪服务网络化建设。总体来看,北京的技术经纪服务手段还比较落后,与津、沪等城市有不小差距,与海外同业相比,差之甚远。
五是观念滞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技术经纪业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为轻视经纪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总想尽量甩开技术经纪机构。当然,这与政府缺乏引导及末能从法律上给予技术经纪明确定位都有密切关系。
六是没有专门的技术经纪行业组织,缺乏行规与行业自律、缺乏沟通与交流,这不利于技术经纪业执业水平的提高及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谈到这里,林耕主任明确强调:“准确地认识技术经纪业现状,清醒地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谋求更快的发展。这就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为什么这么详细谈问题的缘由。”
“条例”、“办法”齐出台 “重中之重”加速度
从林耕主任和他的三位同事分析北京科技中介业存在的问题,使记者联想起曾看过林主任于2001年9月在科技部调研会上的一份汇报,题为《北京技术中介市场体系发展情况》,那份汇报全面阐述了北京科技中介体系的概况、存在问题及促进技术中介业发展的建议。还在2002年秋,先后看到北京市三份关于北京技术经纪人的“条例”与管理“办法”,看来北京技术经纪业固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已有多种征兆启动在即,预示着其今后将迅速发展。想到这里,于是便向林主任询问:“在2003年全国科技中介年中,北京技术经纪业有何发展谋略?”
“2003年,按照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的要求,为适应北京经济发展及技术市场发展的需要,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将把发展技术经纪业作为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林耕主任披露了加快北京技术经纪业发展的多项具体措施:
首先,改善环境、落实并完善促进技术经纪业发展的法规政策。2002年11月1日,北京市人大颁布实施了《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以下称《条例》),这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推进首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北京技术市场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进入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条例》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利于调动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2002年10月,北京市发出第一个关于技术经纪人的红头文件,即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工商局首次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北京市技术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个暂行办法旨在促进北京技术经纪业发展,规范技术经纪从业行为。暂行办法出台的法律依据是《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经纪人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北京两个政府部门出台的“暂行办法”,除了对技术经纪人的业务范围、执业规则及执业禁忌做出明确规定外,特别强调技术经纪人不仅要有合法的执业资格证书,更要有经过培训取得的《经纪资格证书》;还强调技术经纪人不仅为技术交易牵线搭桥作中介,更要在签订和履行技术合同的全过程中开展经纪服务。为贯彻《条例》,市科委于2002年10月18日颁布实施《北京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相信在落实、完善有关经纪业法规的前提下,2003年北京的技术经纪业会步向一个新台阶。
其次,加快培养技术经纪人。偌大一个首都,仅有1300名取得资格证书的技术经纪人,显然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北京地区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并加强与海外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方法,培训具有科学素养、专业素质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才。还拟探索在高校设立技术经纪专业课程,通过招收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更多高级技术经纪人才,以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三,建立技术经纪信用体系。在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倡导下,2002年全市已有94家技术经纪机构,公开向社会承诺:坚守诚信原则、依法执业;公正、准确、高效服务,尽心尽职;保证提供技术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合法性,并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遵循公平原则,合理收取佣金。在新的一年中,拟协同有关部门,对技术经纪机构及技术经纪人建立信用记录,以便向全社会推出素质高、服务好、信誉好的优秀技术经纪机构及技术经纪人,以促进北京技术经纪业向高档次企业的目标发展。
第四,做好2003年“金桥奖”的评奖与颁奖工作。为促进北京技术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1991年起,北京市大张旗鼓地连续开展了六届技术市场 “金桥奖”表彰奖励活动,共奖励930个先进集体、814名先进个人,在展示北京技术市场丰硕成果的同时,大大调动了技术市场卖方、买方及中介方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今后,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要办成精品项目。为体现“科技中介建设年”的精神,2003年,北京技术市场第7届“金桥奖”,将侧重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经纪机构和个人,树立典型,促进行业迅速发展。
第五,要与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构筑技术经纪人的产业链与产品线,强化与扩大技术经纪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以提升技术经纪人的水平,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
第六,促进技术经纪业交流与沟通。2003年,拟组织有关技术经纪业论坛及研讨活动,邀请海外著名经纪机构的代表演讲,以促进北京技术经纪业快速发展。同时,促进建立技术经纪人协会,加强业内交流与行业自律。
第七,逐步建立完善数据库,为技术经纪业提供一个获取丰富信息与传播信息的平台。
第八,加大对技术经纪业的宣传力度。拟联络多种形式的传媒,为技术经纪人正名,消除不应有的偏见与误解,为技术经纪业鼓与呼,以改善技术经纪业的发展环境。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率处于什么水平?如何提高转化率?”记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林主任说,正如十六大报告所强调的,当前,在全国范围内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就是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末作准确统计,大体上为15%左右,而形成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的仅为5%。在中关村等经济活跃地区,对技术经纪人的呼声更高。
林耕披露,北京市科委领导明确指出,2003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北京技术中介机构建设。技术中介机构是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积极引导和扶持技术中介机构迅速发展。
林主任最后满怀信心地说,当首都大型骨干技术中介机构纷纷诞生之时,也就是北京技术市场更加繁荣之日;当更多的技术中介机构能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高效率服务之时,也就是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之日。为了这个 “时日”尽快到来,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促进北京技术中介机构的发展。
采访结束,时针正向晚上七点钟跳动,记者步下五楼,踏着积雪上路,“技术中介”、“重中之重”的词汇不停地在脑际闪现。此时此刻,林耕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各就各位,为了所期盼的“时日”尽快到来,正废寝忘餐、挑灯夜战,继续不知疲倦地在努力工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367821.html

上一篇:林耕:关于《技术转移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
下一篇:录音专访:陕京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