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政策助力 加快推进国际技术转移显成效

已有 3896 次阅读 2011-3-24 14:55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人才, 政策, 技术保密, 国际技术转移

    (本报记者 解佳涛报道  经林耕审阅修改)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网
    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html/2011-03/21/content_22012.htm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1年3月21日 第B6版:技术转移

    当前我国应该从加强国别政策研究、提高技术转移机构的相关业务能力、完善针对国际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体系等方面着手,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技术转移的良好氛围。
   

      今年年初,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为跨国技术转移提供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在北京启动。据悉,ITTN将通过挖掘中国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筛选国际先进、适用高技术成果,组织跨国技术转移展示对接,广泛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联系协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全球技术、创新资源对接。
      有关专家表示,ITTN的成立显示出我国政府对国际技术转移的高度重视,该平台将通过整合资源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积极实践显成效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按计划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据了解,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设在北京,建成后主要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合作信息和科技资源共享;二是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中意创新联盟、联合研发中心以及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两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创造与转化;三是搭建产业化合作平台,支持中意双方企业实现进入对方市场的软着陆。
      2010年,由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牵头组建的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在成员数量、质量、服务能力、运作模式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快发展,联盟成员达到170家,与长三角、东北、甘肃、武汉城市圈、广西北部湾等国内5家重点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的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与交流,与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美国、德国等22个国家近80家国际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渠道,初步形成了跨区域、国际化的技术转移合作网络。
      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实践工作,努力探索大范围、高效率的跨国技术转移合作,如承办中英现代农业技术转移合作论坛,联合中英科技创新计划,以技术转移为桥梁,通过论坛和对接会的方式将英国的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建设需求和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了有益实践;与美国、德国专利律师事务所合作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欧美市场。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林耕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国际技术转移发展迅猛,北京市技术出口额从2004年的39.3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2.34亿元,2010年更是达到584.6亿元,“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技术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57.1%;北京市技术进口额从2004年的17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96亿元。
同样,国际创新资源也已成为江苏省产业创新的重要技术源和项目源。江苏省仅2010年新获批的59家外资研发机构就承担了企业研发项目1777项,申请专利3502项、获授权专利799项。江苏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3年前江苏省科技部门就已经布局创新国际化战略,除每两年举办一次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外,还主动扩展与重点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将科技合作作为江苏省对外交往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江苏省有18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并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9家跨国技术转移分中心。
   
  

      政策支持谋发展
      为广泛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苏州市在引进外资研发机构、落实优惠政策、构筑合作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工作力度,大力推动国际技术转移。
      一是积极引进外资研发机构。鼓励和支持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在苏州市设立研发机构。对经省级认定在该市新设立的外资独立研发机构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资助,非独立研发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的择优给予100万元以内的资助。支持和鼓励在苏州的外资研发机构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当地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合作方式共同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
      二是落实国际技术转移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重大装备引进以及属于市级以上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在市重大科技专项中给予重点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共建产学研联合体,经确认后给予科研补助。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机构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是构筑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依托高新区、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点推进新区科技城、吴中科技园、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构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网络。依托苏州亚太经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与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以及人员互访等活动。
      四是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以苏州科技广场建设为契机,加强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引进和集聚,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项目可行性研究、国际商务谈判、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技术转移服务。培育一批国际合作示范企业,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培训和指导,并帮助企业建立涉外技术转移合同订立的内审机制和长效技术贸易运行机制。
    四川省同样十分重视国际科技合作。四川省科技厅近日公布的2011年科技工作要点提出,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四川省今年将重点推进3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加强7个国家级、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新建3-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织实施一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题项目;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举办1-3个国际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谈到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国际技术转移的良好氛围时,林耕表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一是开辟多种渠道,加强与国外的联系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国别政策研究,尤其是对我国主要技术进口国与出口国设定的一些限制性政策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三是我国在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如从邀请国外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等逐步推向业务开展,不能急于求成;四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为企业技术进出口提供全程的知识产权服务,帮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这应该成为我国从事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技术转移机构具备的基本能力;五是进一步完善针对国际技术转移的优惠政策体系,同时加强有关技术进出口的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六是高度重视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技术保密问题,加强技术审查;七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这也是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425860.html

上一篇:关于《知识产权与法规—技术转移与专利商用化》课程的通知
下一篇:专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北京跨国技术转移的探索与实践

1 谢鑫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