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三十八:历史功过森工局

已有 3263 次阅读 2011-9-18 23:52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热带雨林, 砍伐, 国家建设, 森工局

蒋高明
 
        一手端着一个饭盒,饭盒里装的是树种,另一手拿着根尖头小木棍,将小木棍在地上一点,然后再撒上几粒种子。这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干部在野外工作的真实写照。然而,中国人大力植树造林在大规模砍伐森林之后,是一种补救措施,在这之前中国境内森林经历了“大洗劫”。以下素材部分采用科学时报记者王莉萍采访文章《中国植树造林半世纪曲折路》,文章于2007年8月27日发表在科学时报。
 
        在上世纪50年代一次全国林业会议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的李范伍在作报告时说:“我们现在这种做法,就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破坏森林。”他一句话道出其后20多年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棵树的悲惨命运。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没有林业部,当时叫木材采伐部,后来改为林恳部,又更名为林业部。国家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资源供给,又缺乏种植和管护,峁足劲给山“剃光头“的做法至今成为中国林业之痛。
 
        在海南岛,为了解决国家橡胶资源匮乏问题,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对付那里的热带雨林。当时,技术人员在前边测试土壤,一旦确认一块土地适宜栽种橡胶,就打下一个记号,后边就有熟练的工人将这块地上的树木砍伐干净,然后晒上几天,再放一把火烧干净,之后整地大面积种橡胶。
 
        尽管有科学家站出来反对森林皆伐,但是这样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如著名植物学家兼林学家刘慎谔曾疾呼:“停止大面积皆伐,坚持采育择伐”,“不要吃祖宗饭,造子孙孽“。其后,森林生态学家朱济凡在考察东北林区后,于1958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大面积皆伐是不妥的,建议采取“确保森林更新,加速森林生长,保土保水,永续利用”的经营原则,并对森林分类,分别进行择伐、分散的小面积皆伐、渐伐和卫生伐。但是,当时建国后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后面又与苏联“老大哥”闹翻了,中国人不像今天的美国那样赖账,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勒紧肚子还苏联的账,其中最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就是森林。于是,各地有林地区纷纷成立了成了森工局,大兴安岭森工局成了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并列的国家森工企业,才有了上面描述的对森林进行“剃光头”式的采伐,毕竟那样来得快啊。
 
        大面积砍伐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其后果依然清晰可见。在四川凉山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带大量伐林,“剃头式”地将一座山接一座山剃光为止,很快就发生了水土流失,青山变成了石山。1964年前后,这里就已经都是秃山秃岭了。现在这里是有名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带,一些科学技术人员正在想种种办法希望能恢复这个地带的植被。想要恢复如初已不太可能,当地居民至低的想法是,能在山上顺利栽活一片树。
 
        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三州建立了40多个森工局及水运局,约有16万森林工人在那里不间断地从事了40多年的砍伐,其间共采伐活力木3亿多立方米。在中国,究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多少树遭砍伐,已无法统计。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全民绿化,不但倡导全民植树种草,甚至还倡导捐树种草籽,期间南方的树种草籽被大量撒在北方的大地上。没有人考虑自然规律了,大家都凭一股热情干事。中国植树造林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从这一时期始,国家开始逐步加大投资金、人力、物力营造森林,绿化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前也有断断续续和小范围的植树造林活动,但是没有明确的思路和科学技术支撑,效果不尽人意。著名的“三北防护林”正是1978年开始的。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积累,那个时期的植树造林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无论南方、北方,都可以见到当时种植的树,虽然大量成活,但是多瘦弱不堪,被戏称为“小老头树”。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森工局,先是砍林,然后又是造林。但是,很多造林已经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结构。原来的山地森林被砍伐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植被保护,土壤损失了,森林不能在石头上生长。没有森林呵护,暴雨及金额这就是,我们破坏生态造成的沉重代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十年来,虽然我们年年在造林,对天然林实施了保护工程,但对砍伐森林依然没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因为国家对林业部门依然有较高的木材生产指标,后来虽然压缩了木材生产指标,但一些林业部门由于惯性使然和利益驱动,反而增加了采伐量,采完大的,采小的现象还时有出现。而且由于产权不明晰,民众滥伐、盗伐现象也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得到实际有效地保护。
 
        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后提出的实行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保障林业发展空间的对策措施的具体执行,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重点提出了今后十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
 
        根据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比重提高到32.5%以上。实行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从严保护和管理现有林地。加强沙化石漠化土地、工矿废弃地治理,实行生态重要区域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积极补充林地数量。同时强调,到2020年,森林保有量达到2.23亿公顷,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严格保护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灌木林地,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实施退化有林地修复工程。
 
        上述目标实现起来还是困难不小的,当前我国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培育林木,大面积种植森林的土地面积相当有限,这是实现林地总量和森林覆盖率增长的最大制约。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折合传统的计量单位为144亿亩,其中面积最多的是草原,有60亿亩,目前的林地28.8亿亩,荒漠与戈壁23.3亿亩,耕地18亿亩,湿地5.78亿亩,城市与村落约占5亿亩,冰川0.89亿亩,滩涂0.47亿亩。如将林地保有量在10年提升到32.5%,即达到46.8亿亩,只有挤占草原和荒漠,因为耕地和湿地是不能动的,而在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成功的概率较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487862.html

上一篇: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不是生物技术的世纪
下一篇:《自然》网站推荐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重大发现

1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