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试为国家粮食安全献言三策

已有 3584 次阅读 2015-8-27 10:48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健康, 生态农业, 环境污染, 粮食安全, 建言献策

 

试为国家粮食安全献言三策

蒋高明

 

当前,为国家提供了75%粮食的800个大县中,105个为贫困县,种粮大县农民平均收入仅为国家平均水平的80%。眼看着谁种地谁吃亏,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撂荒,粮食进口压力增大,中国人吃饭问题再次被提到日程上来。

 

粮食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是城里人安全,城里人吃什么已经没有选择权。其实,粮食再便宜,农民也会种够自己吃的,他们满足了自身的粮食安全就为国家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另外,农民种地已经采取了客观上的“双轨制”,即自己吃的尽量不施化肥农药,而卖到市场上的,则各种农药残留不断。从这个简单的事实来看,要满足粮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是占据50%以上的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例越大,粮食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场合大家都不愿意提起,这就是现在的人畜争粮问题。人与动物吃的粮食是用同样的方法生产的,人吃畜粮,畜吃人粮,都用所谓现代农业的办法生产,而且动物消耗的粮食已远超人类吃的粮食,几乎达到了1:2的格局。动物需要吃那么多的粮食吗?黄鳝、螃蟹、鱼、鳖从来时不吃粮食的,现在吃起了粮食,猪是可以吃一半的粗饲料的,现在吃100%的粮食,牛羊是100%的食草动物,现在人类也要它们吃一半以上的粮食。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由于粮食便宜,动物与人吃同样方法生产的粮食,城里人与动物一样吃粗放式农业方式生产的粮食,甚至转基因粮(在发达国家转基因粮是标准的饲料)。而农民由于不赚钱,采取双轨制种地——将安全留给自己,将不安全留给市场。

 

一方面有关部门宣布我们粮食“十一连增”,我们已经有了6亿多吨的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又大量进口粮食。即使不将大豆折算为粮食系数,我们进口的粮食也超过了9000万吨,且是以广泛争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为主。

 

怎么破解上述矛盾?各位专家都提出了自己很好的理由,这里特提出我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三个对策建议:

 

上策是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吃的粮食分开,对于人吃的粮食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将概念含糊的无公害食品作为动物饲料。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全民动员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农二代、大学生二代等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作为政策补贴,国家应当将环境保护、粮食增收、健康保障、粮食进口的费用向生态农业倾斜。

 

中策是在现有的农业格局下进行修修补补。农民不愿种地就适当提高价格,不愿意养猪就补助养猪户,不愿种菜就补助菜农,而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的格局,不释放城市人群的消费潜力,不停止粮食进口;化肥农药即使零增长,也是在高位运作(当前化肥用量5800万吨,即使零增长也已经造成环境污染);人与动物吃的粮食在质量上没有区别,城里人与农民是的蔬菜、肉、蛋、奶、粮食采取双轨制,农民自己留着吃的食物不能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这样的办法虽短暂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但长久也不是一个好的计策,只能算中策。

 

下策是鼓励种粮大户连片集中土地,提高规模效益,搞美国式的家庭大农场,继续减少优质劳动力,借助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技术,利用大型机械,实现大规模生产,政府的各项补贴向大农户倾斜。好处是管理起来容易,缺陷是食物多样性和粮食单产出现不可扭转的下降。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多的优质土地,很多地方并不适合上述家庭大农场作业,能够达到千亩以上规模的农场很少。这样做,将出现农户的兼并,将更多的人群送到城市,加大了粮食需求。在这种对策下,粮食进口压力或越来越大。当然,对于土地广袤的东北、内蒙古东北、新疆等农垦地区,这个对策也是有效的。不过这样粗放式农业方式产出的粮食,我们建议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

 

建议国家针对上述建议分布设立试验示范区,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现象。其实,粮食问题不是单一的科技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如果找对了路子,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但有解,还捎带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雾霾问题、医患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等等。反之,如果路线错误,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乃至社会动荡。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916354.html

上一篇:谁种地谁吃亏:产粮大县多为贫困县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十年后化肥使用量为什么不降反升?

4 杨艳明 杨顺楷 ljxm aliala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